摘要:近年來,隨著商品貿易的不斷發展,銀行保理業務作為一項新型金融服務產品,較好地解決企業融資困難和買方信用風險的問題,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我國國內銀行保理業務開展時間短,市場不成熟,伴隨著業務發展不可避免地出現出了一些風險,例如,企業虛構應收賬款套取銀行保理資金、挪用保理預付款用于其他用途等。本文探討了目前保理業務存在的風險點和薄弱環節,并結合審計實踐提出了審計對策和控制措施。
關鍵詞:銀行保理 應收賬款質押 審計對策
銀行國內保理業務是商業銀行為國內貿易中以賒銷的方式銷售貨物或提供服務的貿易行為設計的一項綜合性金融服務。賣方將其與買方訂立的銷售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銀行為其提供貿易融資、銷售分戶賬管理、應收賬款的催收、信用風險控制等綜合性金融服務,保理業務的本質就是銀行針對企業未收回貨款而發放的貸款,還款來源是企業在未來將要收回的貨款。當前經濟不斷發展、商品貿易競爭日趨激烈,由于保理業務能較好地解決賣方面臨的資金占壓和買方信用風險的問題,近年來得到迅猛發展。2012年,全國商業銀行辦理的保理業務量已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作為一項新型金融服務產品,保理業務改變了銀行傳統的信貸投放方式,增加了資金投放渠道,對銀行拓展企業客戶、增加利潤來源、改善信貸資產結構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使金融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經濟。但審計實踐中也發現,由于我國保理業務開展時間短,市場不成熟,相關制度、手段和技術不健全,伴隨著業務發展不可避免地呈現出了一定的風險。本文將結合審計實踐對保理業務相關風險及采取的防范措施進行初步探討。
一、保理業務存在的風險點和薄弱環節
信用體系不健全和信用交易缺乏,企業虛構應收賬款用于辦理保理業務。在銀行辦理保理業務過程中,為獲得銀行信用,企業通常通過偽造合同和增值稅發票等資料的方式,利用無貿易背景的虛假應收賬款質押或貼現辦理保理業務,導致銀行第一還款來源落空,形成較大的信貸風險。例如,我們在某銀行審計中發現,某大型集團公司通過與子公司關聯交易,偽造多份工程施工合同和發票等交易背景資料,虛構對其子公司的應收賬款4.08億元,之后在某銀行辦理8筆國內保理融資,從而獲得銀行信貸資金2億元,至今資金仍難以收回。
保理業務內控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資金被挪用的情況較為普遍。一是保理預付款被挪用。保理預付款是銀行依照合同約定,對已受讓的應收賬款,按照一定比例向企業提前支付的價款。預付款本應用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但由于銀行制度設計和管理上的疏漏,大量資金流入證券市場、期貨市場或用于股本權益性投資。二是回籠的應收賬款資金被挪用。由于企業應收賬款是動態變化的,銀行難以及時掌握賣方銷售資金的回籠情況,無法對應收賬款進行有效監控。企業收回應收賬款后,往往不是按照約定將收回資金轉入專戶歸還貸款,而是挪為他用。例如,2012年,審計發現某銀行為某高速公路建設公司辦理回購型保理融資業務6000萬元,以高速公路公司對外的應收賬款6787萬元作為質押,并約定應收賬款全部收回至專戶后用于歸還貸款。但該公司在保理業務到期之前已全部回收應收賬款,將資金全部用于其他用途,最終銀行債權全部被“懸空”,還款得不到保障。
應收賬款質押信息不對稱,極易造成應收賬款重復質押辦理保理業務。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統一的保理業務征信管理平臺,僅由人民銀行開發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系統對辦理保理業務而質押的應收賬款進行登記和管理。但該系統對應收賬款是否進行登記未強制要求,也難以反映被質押的應收賬款的動態變化情況,這就為企業將應收賬款重復質押或貼現辦理保理業務提供了可乘之機。例如,2013年某商業銀行為54家企業辦理了國內保理業務,金額達到49.93億元。但上述所有保理業務均未在人行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系統辦理登記,其中個別企業利用應收賬款質押管理上的漏洞,將應收賬款重復質押給多家銀行辦理保理融資,業務風險高企。
二、審計對策和控制措施
針對保理業務存在的上述風險環節,對商業銀行開展保理業務審計時,要著重開展以下控制措施:
以加強銀行保理業務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為基礎。著重審查如下內容:銀行是否制定了保理業務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對保理業務申請人和應收賬款的確認標準有無明確規定并嚴格執行;對保理業務項下合同和買賣協議的審查是否設立專職的法規崗位以及對因合同瑕疵帶來的法律風險是否有嚴格的控制制度等。同時,審計應確認銀行是否從保理業務授信方案的制定審批、業務準入、貸款發放、貸后管理環節等各方面開展風險控制,從而從源頭控制風險,保證業務的合規性和合法性。
以審查核實應收賬款的真實合法性為主要內容。一要調查了解銀行開展保理業務的背景。根據不同時期的業務規模對銀行業務進行復核分析,判斷銀行是否存在無貿易背景的保理融資;二要審查交易合同、商業發票、運輸單據的真實合法性。注意合同交易內容是否與企業規模、財務數據一致, 查實買賣雙方是否存在正常貿易往來,確認交易的真實合法賒銷背景;三要分析客戶的經營周期、應收賬款等情況,如買方應收賬款回收記錄是否良好,買賣雙方購銷關系是否穩定等;四要在人民銀行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系統對質押應收賬款逐筆查詢、登記,防止同一應收賬款辦理多筆業務。
以審查資金流向確保保理資金安全為主要方式。首先,落實保理融資用途,審查銀行是否對保理資金流向進行嚴格監控,關注資金是否用于企業經營,有無流入房地產、股市或歸還其他貸款現象。其次,審查銀行是否對企業應收賬款進行動態管理,每筆應收賬款回籠后是否轉入銀行保理收款戶并且用于沖減應收賬款項下銀行保理預付款,以確保還款資金按時到位。
以推動建立規范統一的應收賬款信息監管平臺為審計目標。目前,應收賬款質押信息無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監管部門、銀行都難以全面把握應收賬款真實情況,虛假質押、重復質押辦理保理業務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審計應推動監管部門出臺保理融資業務信息登記的管理制度,強化應收賬款系統登記和管理功能,擴大系統登記信息的覆蓋面,全面反映相關信息,發揮為保理融資提供服務的作用,控制保理業務風險。
參考文獻:
[1]劉志曉、逯平霞. 從經濟學視角審視我國應收賬款保理服務[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2]焦友明、牛延芝. 國際保理業務中保理商面臨的風險分析[J];國際商務財會;2007年09期
[3]陳曉梅、孔慶慶. 我國國際保理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0年09期
[4]趙奕. 我國保理業的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科技投資;200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