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聯保貸款是指由社區居民組成聯保小組,貸款人對聯保小組成員發放的,并由聯保小組成員相互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貸款。農戶聯保貸款實行個人申請、多戶聯保、周轉使用、責任連帶、分期還款的管理辦法。是為解決農戶貸款難、擔保難而設立的一種貸款品種。為了解決農戶聯保貸款政策實施情況并反饋執行過程中的問題,人行郴州市中支對轄內農戶聯保貸款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作為一項解決農民貸款難的民生業務,農戶聯保貸款業務至今已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但始終發展緩慢,難以達到預期的政策目標,其制度設計和推動力度亟待進一步完善。
二、制約農戶聯保貸款發放的主要因素
(一)農戶聯保貸款“風險-收益”不匹配。目前,按照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的要求,農信社對農戶聯保貸款執行適當優惠利率,最高為基準利率的1.25倍,上浮空間低于其它商業貸款。考慮到農戶不良貸款率較高、貸款收益與風險不匹配,郴州轄內部分金融機構對發放農戶聯保貸款的積極性不高,部分金融機構則提高了貸款利率上浮空間。
(二)農戶聯保貸款操作執行難。一是聯保小組成立難。銀監會《農戶聯保貸款指引》要求:農戶聯保貸款至少要五戶聯保,相互間要沒有直系親屬關系;聯保小組成員對借款人的借款債務需承擔連帶保證責任。而在實踐中,一般近期沒有信貸需求的農戶不愿參加聯保小組,以免承擔連帶責任。因此,要組成聯保小組必須是5戶以上的農戶經濟實力相當、信貸需求相近、信用程度相似,而這在一個區域內同時符合上述條件的農戶并不多,組成聯保小組經常是可遇不可求,農戶聯保貸款遭遇“玻璃門”的尷尬。部分農戶為了獲得大額信貸資金不惜動員自己的父母、兄妹、親戚組成“家庭式聯保小組”;有的農戶則干脆舍棄農戶聯保貸款轉向擔保、抵押或民間借貸等其它融資渠道。二是貸款期限與農業生產周期不匹配。按照目前農村信用聯社貸款管理要求,農戶貸款期限一般不允許跨年度,必須保證在年底前收回。銀監會《農戶聯保貸款指引》也要求,農戶聯保貸款期限根據借款人生產經營活動的周期確定,原則上不得超過一年。調查顯示,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發展,許多農業生產的真正收益是在兩年以后,如養殖業、經濟作物和林果種植業等。貸款期限與農戶生產經營周期不匹配,制約了農戶資金的使用,并滋生貸款換據、展期、借新還舊等諸多問題,增加聯保貸款的管理成本。三是信貸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農村信用社對聯保貸款實行包放、包收、包管理、包效益、包賠償損失的“五包”制度,責任終身追究。受自然條件和市場制約,農業貸款往往是投放越多風險越大,因此,信貸人員對農戶聯保貸款發放顧慮重重,寧可少放或不放,也不愿去“冒風險”。
(三)農戶聯保貸款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難。一是農戶聯保貸款貸前授信難。當前,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對農戶信用狀況的調查主要是在村委會的協助下進行,或是由村委會按照農信社貸款發放的要求對所在地農戶進行授信評級。農戶信用狀況評估困難導致當前農戶聯保貸款授信額度普遍較低,難以滿足聯保戶的生產經營需要。據調查了解,當前郴州轄內農信社對農戶聯保貸款采取集合授信,基本上每戶的授信額度為10萬元,但實際發放貸款要低于授信額度,普遍發放貸款金額在5萬元左右。二是農戶聯保貸款使用監督難。由于農戶聯保貸款涉及面較廣、涉及農戶較多、資金使用較頻繁,致使農戶聯保貸款實際使用很難監控,假聯保、多戶貸款一戶使用、借冒名貸款、轉移貸款用途等各種問題時有發生。雖然《貸款指引》規定:貸款發放后,聯保小組長應負責協助貸款人管理貸款,及時了解借款人的生產經營情況和貸款使用情況,并及時告知貸款人。但往往聯保小組長就是農戶聯保貸款使用最多者,令其自己監督自己,難以達到有效監管的目的。此外,對農戶信用狀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的調查主要依靠村干部,一旦村干部出現偏差或者抱有私心,往往產生影響極壞的示范連片效應,形成大批不良貸款。
三、相關建議
(一)放寬聯保小組成員限制。完善聯保制度,根據貸款需求組建聯保小組,將不同貸款用途的農戶編入同一聯保小組,從而有效避免產業趨同帶來的信貸風險。同時,根據現在的農戶相對來說更愿意替直系親屬清償貸款而不愿意替外人歸還的現狀,建議修改聯保小組農戶之間不能有直系親屬關系的規定,使農戶在組建聯保小組時可以不受限制,從而方便農戶更容易組建聯保小組。同時,積極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不斷拓展農戶聯保貸款的服務領域和服務范圍,將農戶聯保貸款的貸款對象由自然人擴大到農民開辦的小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以進一步增強農戶聯保貸款的生命力。
(二)放寬農戶聯保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建議根據新形勢下“三農”發展的實際需求,依據風險大小、信用高低和農戶的償還能力,適當放寬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實行差別貸款利率,提高農戶聯保貸款的“風險-收益”匹配程度。或者進一步完善信貸風險補償機制,由地方政府牽頭試點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對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農戶聯保貸款損失進行補償。
(三)放寬農戶聯保貸款額度與期限限制。結合農業生產周期長、投入大、向專業化發展的特點,可以根據農戶生產情況加大農戶聯保貸款的授信額度和延長貸款期限,建議采取“一次授信、隨用隨借、周轉使用”的方式,減少銀行的管理成本,簡化貸款手續,方便廣大農民朋友辦理貸款業務。
(四)加快推進農村征信體系建設。建議優化農村征信體系,建立符合農村企業和農戶特點的資信評價系統,打造一個有公信力的農村信用信息平臺。以農戶信用評級為基礎,逐步健全和完善農戶信用等級檔案,對守信者給予支持,對失信者予以懲戒,體現優劣有別。同時,地方政府要將創建金融安全區、推進農村征信體系建設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內容,作為對鄉鎮、村組主要領導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作為年度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加快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