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市又一座金礦即將開工
內蒙古赤峰市一金礦將開工,礦石開采量達到400萬噸以上,黃金儲量在14噸左右。
該研井是內蒙古迄今最大的黃金礦山豎井,位于內蒙古赤峰柴胡欄子黃金礦業有限公司新探礦豎井的開工標志著赤峰柴礦將進入噸金礦山之列,預計年實現利潤1億元以上。
據介紹,該礦現已探明礦石開采量達到400萬噸以上,黃金儲量在14噸左右,新探礦豎井項目總投資2.59億元。
該工程建設工期為三年半,預計在2017年上半年全面投產,投產后日處理礦石1,000噸左右、年生產黃金1,000公斤以上,按現在黃金價格計算,預計年實現利潤1億元以上,并進入噸金礦山之列。
內蒙古地區近年來頻頻傳來發現金礦的好消息。2012年,通過鉆探施工,內蒙古哈達門溝礦田累計探獲金資源量超過130噸;2013年,地質勘查人員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探明一處超大型金礦,資源儲量為148.5噸。
烏審旗國土局加強建設用地審批監管工作
隨著烏審旗經濟高速發展,今年以來,全旗園區建設、能源產業、礦業開發進程進一步加快,大量招商引資項目、重點能源、交通項目落地,用地量較大。為保障各項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做到依法依規、集約節約用地,烏審旗國土資源局采取措施,通過進一步加強建設用地管理,做好服務,全力保障經濟發展。一是從建設用地審批入手,嚴把審查報批關,對擬申報的建設用地是否符合用地政策等情況進行認真核實,在審批前做到實地踏勘,從源頭上防范不合規、不合法用地出現。二是做好用地報件會審,按照建設用地管理計劃,對節約集約用地、產業政策、占用耕地、規費繳納等情況嚴格審核把關,對存在問題的報件,堅持“先處理、后審查、再上報”的原則,嚴格審查標準和審查職責。三是完善各項制度,明確責任、任務和工作要求,縮減報批周期,確保各類用地報件的審查上報不延誤、不反復,高效、快捷。
數字通遼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將提交國家驗收
近日,數字通遼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在通遼通過了預驗收。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通遼市政府、通遼市國土資源局、通遼市規劃局等有關領導和專家出席了評審會。
通遼市于2005年開始申請立項,2007年正式批準,并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批數字城市項目試點城市。
據通遼市國土資源局了解,該項目緊密結合通遼市政府工作及城市建設發展、人民生活、企業發展需要,采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計算機網絡及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現有基礎地理數據進行更新與處理,開展了包括公共平臺數據集建設、公共平臺軟件系統建設,構建了統一的數字通遼地理空間框架,實現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形成了典型示范應用。
目前項目已形成統一的、權威的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臺,支持整合各類專業信息資源,促進地理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推動城市信息化進程,為數字通遼建設的長遠發展奠定地理空間信息基礎。
該項目建立了覆蓋通遼全市的電子地圖、影像地圖和地名地址數據,建成了多源、多維、多尺度的框架數據體系,開發了“數字規劃”、“數字國土”、“三維城市”、“三維管網”等4個應用項目,運行高效、穩定、安全。
據了解,此項目將提交國家驗收,盡快投入正式使用。
記者/阿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