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行業投資增長空間巨大
國際能源署(IEA)首席經濟學家法蒂赫·比羅爾日前在京出席《世界能源投資展望報告》發布會時表示,預計到2035年,全球能源投資需求將達40.2萬億美元,是目前投資規模1.6萬億美元的25倍,全球能源行業投資的增長空間巨大。比羅爾解釋稱,過去十年,全球能源投資驅動力首先來自亞洲經濟體對能源,特別是化石能源越來越多的需求;同時,還有美國頁巖氣和歐洲可再生能源吸引投資,也推動了全球能源投資規模的增長。因此,全球能源領域投資增長空間仍然十分廣闊。比羅爾表示,過去兩年中國煤炭需求大幅放緩,“這反映了中國煤炭利用效率的提升”。數據顯示,過去兩年中,中國較預期減少的煤炭消費量,可換算為9億噸二氧化碳減排,相當于英國、意大利、荷蘭三國總體排放量,“這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解決中國自身的環境污染問題均有所幫助”。
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楊雷在發言時表示,在能源領域投資方面,中國與全球的聯系正愈發緊密。他指出,中國海外油氣權益產量約為全球的一半,但因此也很難說油價的漲跌有利或不利。因為油價跌至一定程度,中國海外資產就會出現巨虧;而同時,美國頁巖氣革命卻能對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甚至能源結構調整產生深遠而革命性的影響。
文/未艾
《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十條規定》發布
《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十條規定》近日正式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的形式,向外發布。該規定針對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金屬非金屬露天礦山、金屬非金屬尾礦庫、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和海上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等5類企業,分別作出了10條具體規定。
《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十條規定》的各條規定,有3條屬于共性要求,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責任制方面的要求、人員資質方面的要求、應急救援方面的要求。有7條屬于個性要求。如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方面,主要針對發生頻率較高的冒頂片幫和中毒窒息事故,以及容易發生較大以上事故的提升、防排水、爆破作業等重要環節;金屬非金屬露天礦山方面,主要針對事故多發的邊坡管理和爆破作業等環節;金屬非金屬尾礦庫方面,主要針對防止發生潰壩事故造成人員傷亡;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方面,主要針對鉆井、現場施工作業、外包工程管理等事故易發環節;海上石油天然氣開采方面,主要針對海洋石油設施、拖航動火。
文/曉章
我國煤炭行業“兩化”融合處“中級水平”
全國煤炭行業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礦山現場會日前在陜西省神木縣召開。會議以“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推進煤炭科技創新發展,實現勞動密集型向‘兩化’融合、人才技術密集型轉變”為主題,旨在推廣交流智能化礦山建設技術與經驗,展示創新成果,并以此促進煤礦安全法規及標準建設。
會議做出了煤炭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總體處于“中級水平階段”的判斷,分析了推進智能礦山建設的有利條件和主要問題,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兩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礦山建設的發展方向、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分析了煤炭行業短期結構性過剩,煤炭消費總量長期適度增加,但增幅回落、比重下降的發展形勢。他強調,實現煤炭工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正確處理當前和長遠的關系,既要正視短期的嚴峻形勢,更要樹立長期的發展信心。
發改委網站消息,據有關方面數據,1-4月,全國煤炭生產基本平穩,鐵路煤炭發運7.69億噸,同比增長0.5%。凈進口1.09億噸,增長2.9%。4月末,煤炭企業存煤8600萬噸,全國重點電廠存煤7024萬噸,可用21天。
文/蔣郭吉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