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31日,全國進口鐵礦石港口庫存達11588萬噸,再創歷史新高,環比增加325萬噸,增幅為2.89%,同比增加4405萬噸,增幅為61.33%。與之相對應的是前4個月,全國生鐵產量同比僅增加了37萬噸,增幅僅為0.15%。而同期國產鐵礦石(原礦)產量同比增加了3434萬噸,同比增長8.73%;進口鐵礦石量增加了5227萬噸,同比大幅增長了20.65%。
可見,鐵礦石資源供應增量明顯超過國內煉鋼需求,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將會更加明顯。行業供大于求形勢難改,下游鋼廠需求不振,讓國內鐵礦石庫存居高不下。據了解,以當下國內鋼鐵行業的形勢,港口庫存的正常水平應該在8000萬噸左右,如今這多出的將近3000萬噸鐵礦石如何“消化”無疑是鋼鐵行業所要面對的重大難題。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徐向春表示,港口鐵礦石目前庫存居高不下,高出的庫存能否消化,取決于進口鐵礦石的數量。“雖然海關方面數據顯示港口進口鐵礦石量有所減少,但是實際上減少的不能算多,因為單單依靠進口鐵礦石基本已經滿足了鋼廠的需要,所以才會出現庫存居高不下的情況。所以重點還是在于能否控制進口鐵礦石的數量,只有在接下來幾個月時間內縮減鐵礦石的進口量才能使庫存得到有效消化。”
據了解,中國鋼鐵企業正在減少長期鐵礦石供應的合同數量,轉而尋求價格更低的現貨。隨著鋼鐵需求增長的放緩,鐵礦石價格頻頻下跌。近期國際鐵礦石更是出現了十年來的首次供大于求。
5月末,國產鐵精礦價格為788.07元/噸,環比下降46.82元/噸,降幅為5.61%;進口鐵礦石(粉礦)到岸價格為93.67美元/噸,環比下降13.27美元/噸,降幅為12.41%。進口礦現貨貿易人民幣價格為695.37元/噸,環比下降81.61元/噸,降幅為10.5%。
可見國產鐵礦石和進口鐵礦石價格都呈下跌走勢,值得一提的是進口鐵礦石價格跌幅大于國產鐵礦石,徐向春表示,鋼貿商此時存在抄底的可能性,鋼貿商采購方式是完全按照現貨采購來進行,也就是說是按照市場波動價格來決定其采購價格,這也就為其抄底創造了條件。
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表示,“現在鋼企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應該是找到性價比高的并購目標,發現新價值,還有就是充分了解當地就業、勞資、土地等問題。鋼企也應該對投資項目認真進行評估,評估不到位,就會出現很多問題,虧損難以避免。鋼企投資的項目多數需要巨額的資金,想擺脫或轉讓都不容易”。
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跌勢難改,說明礦商的紅利正在縮水,礦產商的日子儼然已經不好過了!“作為鋼鐵產業的上下游,不能長期存在礦業賺錢、鋼鐵業虧損的情況,這也是不可持續的。”張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