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現大型地熱田折合標準煤3,700萬噸
近日,河南省地礦與第三地質勘查院在洛陽盆地東部發現一大型地熱田,熱量相當于一大型煤田,且水質分析顯示,洛陽盆地東部地熱異常區地熱流體含鹽量較高,為偏硅酸、溴、碘、鐳、氟復合型高礦化度醫療熱礦水。偃師市山化鎮寺溝村正處于該地熱田范圍內,該村曾有一處溫泉池,當年,泉水汩汩的景象成為村里的一大景觀。
70歲的郭朝君是原寺溝村村干部,他查閱資料,寫了一本名叫《思緒緣》的書,記錄村史,其中有一個章節是專門介紹溫泉池的。
45歲的村民郭建新說,用溫水攬柿子是人們對付“澀柿子”的好辦法,在他小時候,大人們只需將澀柿子放入溫泉水中,取出來之后,柿子就可脫澀。
這個溫泉池現在如何?當天,在郭朝君的帶領下,找到了溫泉的舊址,這里長滿了樹木荒草,池內雖有水,卻是前幾日下雨的積水。“2008年,這里還曾經冒過水,之后泉水徹底干涸了。”郭朝君說。如今,寺溝村400多村民靠一口300多米深的井吃水。
雖然泉水干涸,但現場的格局還是能讓人聯想到當年這里“水氣繚繞’’的場面。據郭朝君介紹,溫泉池長十幾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的偃師縣還曾多次在此組織游泳比賽。“兒時學會游泳實屬溫泉情系”,《思緒緣》中寫道。據郭朝君回憶,小時候,他經常和村里的小伙伴兒們結伴下溫泉游泳。
有一幕場景,始終印在郭朝君的記憶里。據他回憶,上世紀50年代,村子里有一個麻袋廠,工人經常在此漚麻,“漚麻是將收割的麻株或剝下的麻皮,浸泡于水中,進行發酵。”郭朝君說,“當時為防止麻皮殘渣堵塞泉眼,縣里還專門用竹竿做成空心筒子,插入水下,泉水便順著竹竿空心,汩汩而出,溫泉池兩岸霧氣繚繞,非常美妙,吸引十里八村的人觀看。”
新發現的大型地熱田儲存熱量折合標準煤約3,700萬噸。
文/牛潔 王新昌
西藏3年探獲鉬資源量70多萬噸
據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透露,2011年-2013年,國家和社會累計投入找礦資金38.72億元。在西藏新探獲資源量銅1300多萬噸、鉛鋅600多萬噸、鉬70多萬噸、鉀鹽5900萬噸、鉻200多萬噸;新發現礦(化)點100余處,新發現大型礦產地6處、中型礦產地19處。
新疆發現面積達千余平方公里富硒土壤資源
經過3年時間的地質調查,新疆地礦部門在新疆天山北坡發現面積達千余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資源,為當地提升農產品經濟價值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據新疆地礦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質大隊大隊長杜凱介紹,2011年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調局對位于天山北坡的呼圖壁一沙灣地區下達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項目,新疆地調院、新疆地礦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質大隊承擔實施工作。
截至2013年底,項目初步查明,在呼圖壁一沙灣地區1.01萬平方公里調查范圍內,富硒土壤面積達1050平方公里,主要位于石河子市及沙灣縣北部農田區,瑪納斯縣北部和呼圖壁縣北部農田區,每公斤土壤含硒量均值為0.60毫克,最大值約8.20毫克,屬中上等富硒水平。
調查項目通過對這一富硒土壤地區農產品檢測分析,發現存在農產品富硒現象,其中富硒性較好的農產品主要有小麥、葵花、苜蓿、大蔥、辣椒、玉米、土豆、葡萄、番茄、豆角等。富硒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將對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較大推動作用。
硒被譽為“抗癌之王”,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高抗氧化、提高人體免疫力作用,適量補硒能防止器官老化及病變。我國硒資源較為缺乏,目前僅在江西、浙江、海南、青海等少數省份發現部分富硒土壤資源。
文/劉兵 江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