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唯一的國家級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重慶永川港橋工業園“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總體規劃面積3800畝,主要包括區域性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再生資源分揀加工中心、儲運交易信息中心、30萬噸鋁液直送、40萬噸再生鋁再生銅預處理、6萬輛報廢汽車拆解、5萬噸廢舊塑料綜合利用等共11個重點項目,將形成回收、拆解、冶煉、壓鑄、制造的循環產業鏈。
雖然工業園區企業較多,但沒有廢氣從廠房冒出,園區內小橋流水、環境清新怡人。重慶永川港橋工業園區副主任許仁遠介紹說,永川作為重慶的城市發展新區,在環境和產業集群上有新的要求,所以園區對廢氣、廢水、廢渣形成了一套成形的控制體系,“連生產中不能轉化的垃圾廢棄物也會送到專業處理公司再處理,這就是在垃圾中找到‘富礦’,又絕不污染環境。”
臺灣人王功杰是基地內一家臺資企業“新格有色金屬”的副總經理。他表示,再生鋁的生產和使用在臺灣和國外發達國家已經較為普遍。據王功杰介紹,在日本,再生鋁占鋁消費的比例高達90%,在美國也達到六成以上,而中國大陸再生鋁的使用占比只有22%。
“國外大量使用再生鋁,是因為再生鋁相對傳統的電解鋁來講,對資源和環境的消耗更少。”王功杰用數據解釋說,生產一噸再生鋁對能源的消耗是170元,而電解鋁需要6800元,同時再生鋁對固體、廢水等的排放也只有電解鋁的3%,“從資源利用上來講,再生鋁必然會成為大陸的主流。”
在國家對循環經濟的支持下,大量境內外民間資本涌入了這個“無煙工業”。據重慶市永川區經委副主任薛輝介紹,自2011年9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批準港橋工業園為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后,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僅為2億元,但吸引了近15億元的“城市礦產”項目和相關產業投資。同時,青島新天地、新格有色金屬、渝江壓鑄等行業龍頭企業也正式落戶基地,廢棄金屬經過回收、拆解、冶煉、壓鑄后形成鑄件,又將銷售給重慶汽摩企業,用于制造摩托車、汽車。
為使“城市礦產”基地資源再生規模化效應更加顯著,港橋工業園正馬不停蹄地擴展下游的壓鑄、制造市場。許仁遠透露,目前園區已和宗申動力、耐德摩托車等企業洽談,希望他們能在園區內建設壓鑄制造項目,足不出戶利用鋁湯進行零件生產,極大地縮短原料供應的距離。
許仁遠表示,2013年基地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實現產值8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