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一幅畫
中信出版社/[法]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 著 鄭柯 譯/48元
面對一幅畫的時候,你會不會感到茫然無措呢?也許我們可以從藝術作品里感受到一些情緒,但是仍然無法理解作品。作者考慮到觀看者面對藝術作品細致入微的觀賞方式,提供了豐富的背景知識與作品的創作環境。全書由36幅藝術作品分析構成,圖片精美,細節清晰,為一場精彩的藝術之旅提供了權威的指南。畫作與現實世界的關系是怎么樣的?藝術家是在美化自然,還是在扭曲自然?藝術家是想要令觀看者震驚,還是獲得安慰?隨著作者簡單而微妙的分析,每幅畫作的意義逐漸清晰起來。本書拉近了藝術作品與人們的距離,對想要初步了解如何看一幅藝術作品的讀者是非常適合的讀物。
鳥兒歌唱
北京大學出版社/李零 著/36元
李零長于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但其研究和愛好并不拘囿于此。他涉足兵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等諸多領域,對20世紀中國及世界的歷史走向有著自己獨到的分析。本書是他近年來所撰思想隨筆的結集,文中就被世人幾度翻烙餅式解讀的“啟蒙”“革命”等話題,作者有感而發,強調從事實出發,以歷史與世界的眼光進行深入思考和辨析。本書所收文章的風格有別于作者的專業寫作,見識通達,視野寬廣。
大美昆曲
江蘇文藝出版社/楊守松 著/35元
本書由三部分組成,包括上篇《古與今》、中篇《人與戲》和下篇《緣與源》,分別敘寫了昆曲前世今生的歷史演進、當代昆曲大師名家的藝術貢獻、精神風采以及有關昆曲的頗有意味的人和事。作品取材廣泛,不拘一時一地,從江浙滬到京湘,從兩岸四地到美國歐洲,不拘一格,隨手拈來。文字既有悠長的歷史縱深感,又在時空維度等方面作了新的拓展和開掘。
指尖上的中國——故鄉的原風景
百花文藝出版社/朱自清 等著/35元
回憶性散文是最能打動人的,尤其是對童年的回憶。本書集結了中國現代名家朱自清、周作人、郁達夫等對兒時的美好回憶,通過對民俗風情、家鄉親朋、兒時樂土、美食游戲的回憶,表達了對故鄉的無限眷戀和童年趣事的懷念。同時,也講述了民國時期的人性、習俗和風貌,完整地呈現了當時的歷史風情和民生狀態。在這些散文大家的指尖下,或調侃,或詼諧,或溫情,或留戀……流淌出的不僅是文字,更有文字后面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
耶路撒冷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徐則臣 著/39.8元
小說的故事橫跨七十年。從二戰時猶太人避難上海寫到美國的“9·11”,從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寫到北京奧運會之后的2009年;在浩繁復雜的背景下,小說聚焦在出生于1970年代的一代中國年輕人身上,選取其中典型性的代表,旨在通過對他們父輩以及自我切身經驗的忠直描述,深入地探尋在疾速的現代化、城市化進程中一代人的精神脈絡,探尋他們的焦慮、疑難與出路,以呈現中國近30年社會重大轉型時期“一代人的心靈史”。
春天怎么還不來
譯林出版社/盛可以 著/38元
本書是作者的首部散文集,收錄了其53篇散文,每一篇還配有她的彩色水墨畫,另收入了7張單獨的畫作。其畫筆把讀者帶到湖南益陽的湖邊小村,讓讀者也一起經歷捉蜻蜓、釣青蛙、偷西瓜的嬉戲時光,同時,作者的畫筆也更痛心地憐惜如今被毀壞的故鄉。在這些作品中,作者褪下犀利,以深沉而溫暖的筆調,重現了那些至純至真的愛與孤獨,表達了對童年與故鄉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