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撞音》一書收錄了河北省作家孫瑞林近年來發表的39篇故事精品。這些作品以靈動的筆觸和質樸的語言,講述一個個洞徹人心的故事。這些故事或結構奇巧,結局讓人拍案叫絕;或意味雋永,凝結著社會與人性的深切感悟;或溫情款款,寫盡喜怒哀樂。其中不少作品,已被改編成電視、電影作品,影響相當廣泛。讀完此書,掩卷細細品味時,一幅幅鮮活的人物百態圖依然在眼前晃動,一個個精彩的情節讓人難以忘懷,更覺余韻悠長。
書中描述的都是小人物,平凡的他們在大街上隨處可見,只要你不刻意去注意,轉瞬間他們就在人群不知所蹤。可是,只要你翻開這本書,就會從中找到這些人的影子。他們就在你的身邊,你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翻閱此書,你會隨著故事情節迂回曲折的變化,在不自覺中被這些小人物的命運感染,從這些小角色的經歷中,使人性得以頓悟,心靈得以滋養,情感得以溫暖。這部作品猶如一杯咖啡,讓你從中品味出幽香深遠的韻味。
時光的腳步可以帶走財富、軀體、記憶和夢想,唯一帶不走的就是親情,因為它可以重來,可以再生,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融入我們的血液,編織到我們的基因之中。書中的《孝心不打折》講述的就是這樣的親情故事:一個農民工為了完成心愿,讓一輩子沒進過大飯店的母親,能到大飯店吃一頓,他受到了欺騙和譏諷,后來那些欺騙和譏諷者被他的行為感動后有了同情,但他一概不予理會,他始終堅持:“孝心的錢不打折”。正如此文的開篇所言:“孝要及時,老人們是最脆弱的一群人,無論是一頓飯,一句話,都要抓緊,不要把遺憾留給回憶。”這種“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執著,深深地震撼著讀者的心靈。此文先后在《民間文學》和《故事會》發表后,獲得了“首屆中國故事節銀獎”等十幾個獎項,入選《故事中國》等幾十部文集。
有些看似輝煌的東西,消逝了,記憶很快就模糊;有些平淡得讓你看不上眼的經歷,走遠后,在不經意間,它會再跳入你的記憶,揮之不去,愈久彌新,像陳年的老酒,香醇得讓你不能抗拒,每次啟開它,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生命的撞音》一文,闡述的是兩個性格品行完全不同的人,因為一念之差,導致了不同的命運。正如文中在最后寫道:“其實王國華的傷還不如劉靖宇的重,他本可以活下來的,但他卻死了,是絕望和怨恨讓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而劉靖宇,因為要說那聲‘對不起’,卻活了下來,因為對王國華的美麗誤解,始終對生活滿懷感激……”還有書中選編的《財富自在與心》《燙驢》《實在是福》都散發著震撼人心的東西,值得一讀。
掩卷長思,作者通篇都在表達這樣一種價值觀:其實人就是生活在一種態度之中,不同的生活態度鑄就了千差萬別的人生歷程。可謂是,小角色演繹出生活大舞臺,小故事折射出人生大主題。
這是本書追求的另一個特點,語言樸實通俗,用故事情節說話,拒絕講道理,且文章的篇幅較短,注重懸念的巧妙運用,符合時下快節奏閱讀模式。讀者只要翻開書中每篇文章的最初幾段,就會被文中的情節所吸引,欲罷不能,直至看完全篇。
此書在編排上還缺乏條理性,沒有把相類似的內容,進行合理地組合。諸如把現實、科幻及歷史題材的篇章堆積在一起,讀起來讓人產生凌亂隨意的感覺。像《東方之夢》(歷史題材)《瞞天過海》(現實題材)與《陰魂不散的網蟲》(科幻題材)雜糅在一起,顯得有失章法。如果進一步細化分類,再加上分輯與導讀,此書會更吸引人的眼球。
部分文章由于過分的注重情節的曲折性,故事結局的意外性,而淡化了人物形象的鮮活和豐滿,以及人物的個性充分展現。個別篇章對人性挖掘的不夠深刻,有的篇章也出現迎合世俗化的口味,結局過于牽強,實為遺憾。
總之,《生命的撞音》還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它親民生,接地氣,收放自如,自由隨意,非常適合忙里偷閑的人們從容領略故事的魅力。
(責編:劉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