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GP+ESP模式下中職校本教材《晨讀英語》的開發應遵循與大綱要求一致、取材真實、難易適中等原則。開發實踐中應注重團隊建設、內容選擇與編排反饋修訂等工作,還應以人為本,不斷創新。
關鍵詞:中職;校本教材;《晨讀英語》;開發;EGP+ESP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10-0040-03
職校英語教學應包含基礎英語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行業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也稱專門用途英語)兩部分內容。行業英語是與某種特定專業、科目等相關聯的英語,是中職校英語不同于普通中學的最大特征。ESP的教學任務是要幫助學生掌握行業英語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具備用英語在行業內進行交流的能力。“它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有明確的特殊目的,應用于特定的職業領域;二是有特殊的內容,即專門化的內容”[1]。職業院校英語教學要以培養實際語言能力為本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要,必須在開設通用英語課程的同時滲透行業英語教學,突出生產實踐性,注重崗位語言運用技能的培養。Wilkins也指出, “經過ESP教學培養的學生,在他們將要從事的專業領域里,能夠比那些只接受普通英語教育的學生更準確、更有效地勝任交際活動”[2]。《晨讀英語》就是基于EGP+ESP模式,嘗試把通用英語和行業英語學習相結合,提高學生日常交際語言能力和語言欣賞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專業的英語基礎知識,為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的校本教材。
一、校本教材開發應遵循的原則
(一)與大綱要求和主教材理念一致
《中職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文化素養;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語言材料要有真實性、時代性,注重實用性,貼近學生生活和未來職業,能激發學習興趣。學習300個左右行業通用的專業詞匯及縮略語。[3]據此編寫的省編英語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和理念是:以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以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為構架體系,以學生生活、職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主題內容”為載體,創設鮮活的教學情景,落實“做”中“學”的人本教育思想。依據大綱要求和主教材設計理念,《晨讀英語》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目的,將語言學習與職業技能培養相融合,從適合學生朗讀、閱讀的語料層面入手,創設英語情境,注重基礎性、通識性,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日常交際和職場應用英語的能力。
(二)取材真實,情境典型
根據Krashen的語言習得理論,可理解的語言材料有利于語言學習。《晨讀英語》基于學生生活和職場需求,選擇來自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實語料,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語境,促進學生相互交流,使學生熟悉特殊環境下的典型表達方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和閱讀語料領會交際情境和真實語料,以形象生動的生活、職業場景以及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生活和工作崗位上能真正學以致用,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技術、服務第一線的崗位語言運用能力要求。
(三)難易適中,適應發展
校本教材既要有針對性,又要體現教學的前瞻性,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水平來確定內容的難易程度。學生所學語言的能力要求應略高于他們現有的語言能力水平,但絕不能超過太多,教材內容太簡單會讓學生沒有求知欲,太難又會讓學生畏懼學習。[4]《晨讀英語》教材內容的選取盡可能符合中職生的特點,適當降低教材編寫的語言難度,將收集的英語資料進行改寫和簡化,使學生易于接受。教材語料還應注重時代性和信息性,有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長期發展。
二、開發的實踐
(一)前期調查
校本教材《晨讀英語》編寫組在前期準備中,收集和整理了與教材開發相關的資料,對校本教材開發所處的環境有了清晰的了解,主要包括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社會需求的分析,為后期的教材編寫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涉外企業員工職場英語語言能力要求。
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在某課題研究中,對近10所中等職業學校及200多名在校和離校學生的調查發現,企業對員工職場英語語言能力要求較高,如表1(A到H為降序排列)所示。
對上表數據分析可知,崗位語言應用能力尤其突出基礎性行業英語的識別和職場環境中的英語交際能力。教材編寫團隊成員走訪包括服務類和生產制造類的多家企業,通過與負責人員的訪談進一步確認,通用英語和行業英語都是現代企業員工需要掌握的語言技能。除了日常交際英語,職場環境中的行業英語能力也是員工的必備素質。EGP和ESP語言能力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融合專業領域的相關知識。《晨讀英語》的開發建設正是基于這兩者相結合的模式,符合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人才培養要求。
2.師生調查:學生感興趣的英語學習話題和語料。
教材、教師、學生三者的關系決定教學效果,因此在開發《晨讀英語》教材之前,編寫組廣泛征求師生建議,為教材編寫出謀劃策。學生對下列英語學習話題最感興趣:購物、交友、旅游等。這為《晨讀英語》選材提供了極好的依據。因此,編寫教材只有投其所好才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強烈興趣和動力,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團隊建設
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需要集合團隊優勢力量一起完成。為保證校本教材《晨讀英語》開發的質量,我們組建了以英語骨干教師為編寫主體,課程教材專家、專業課教師、企業人士和在校離校學生共同參與的開發隊伍,發揮最大合力。[5]具體措施包括:邀請課程和教材專家對開發小組成員進行培訓,統一教材設計理念,明確教材主要特色,幫助編寫成員把握中職英語教材職業性的核心內涵;讓學生和教師共同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材料,學生的觀點作為選擇新教學材料需求分析的一部分,為教材的修訂提供有力的幫助;與行業企業合作,根據行業的工作流程、任務或場景來設計教學內容,作為寶貴的一手資料;協調英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結對子,對相關專業的ESP內容在基礎性、實用性、科學性方面共同把關。
(三)內容選擇與編排
經過調查研究和反復討論,《晨讀英語》編寫組基于EGP+ESP的模式因地制宜,挖掘資源。在前期資料積累的基礎上不斷篩選教材內容,力求真實可靠。EGP部分情景會話、諺語俗語和詩歌美文都是最常見最實用的內容,ESP部分精選了相關專業領域最基礎最核心的內容,基本能滿足學生未來職場所需。
《晨讀英語》中EGP和ESP兩個部分的主體內容都是體量相當的會話和語篇,成語諺語作為會話的附注提示呈現,而行業英語中的單詞短語則作為附錄分類編排在教材最后,供學生查閱和朗讀,作為朗讀材料的同時,也是ESP學習的實用工具。
(四)反饋修訂
為弄清《晨讀英語》校本教材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和學生對教材的滿意情況,教材存在哪些明顯的優缺點等,在蘇州地區兩所學校不同專業的幾百名學生中試用了教材,以便為教材的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提供可靠依據。
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是:生詞太多較難,不易拼寫、朗讀。應加強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并使之圖文并茂;一些不經常接觸但實用的生詞應舉實例和列出用法;提供配套磁盤。教材編寫組整合多方意見建議后,從理念、內容、形式、體例等方面對教材作了多次調整完善。如此,晨讀教材更加符合學生實際,具有更高的推廣價值。
三、總結與反思
(一)堅持創新,體現特色
《晨讀英語》校本教材充分體現了“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源于生活,貼近專業。通用英語部分的日常口語、常用諺語和情景會話都是最常見最實用的,學生可隨學隨用;行業英語部分精選了相關專業領域最基礎最核心的內容,基本能滿足學生未來職場所需。所有材料都以雙語呈現,增強學習者對英文材料的理解和記憶。行業英語部分引入了職場實際所需的基礎詞匯、語句、操作流程、圖表、產品介紹等真實材料,便于學生提高興趣,學以致用。《晨讀英語》緊扣EGP+ESP模式,引入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是符合該中職類學習群體需要的實用性讀物。
(二)融合學科,關注人本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對英語教學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職業崗位要求,英語校本教材內容應更注重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致力于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與綜合運用,切實有效地讓學生獲得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和職場應用的知識和能力。同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化的語言是空洞的,是缺乏生命力的。校本教材內容滲透了中西方文化,體現了知識性和趣味性,突出了語言的特點,培養了跨文化的交際意識。[6]《晨讀英語》除選用親切上口的交際用語,還精選了經典的英文諺語、詩歌、美文等,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提高學生的文學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勵志向上的美好情操。
行業英語和通用英語同時作為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的組成部分,是當前培養和提高學生在未來行業領域運用英語能力的重要途徑。開發和建設基于EGP+ESP模式的《晨讀英語》校本教材,不僅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也促進了教師專業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中職學校《晨讀英語》作為開發校本教材的一種嘗試,必然存在諸多不足,在今后的使用和修訂過程中將秉承開放、發展的理念,與時俱進,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陳莉萍.專門用途英語存在的依據[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
[2]高查清,劉賢鳳.高職英語教學“EGP+ESP+X”模式探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0(4).
[3]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袁春平,范蔚.關于校本教材建設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0(4).
[5]濮麗麗.校本教材開發的過程探析[J].科教導刊,2013(8).
[6]熊健民,郭興紅.職業教育校本教材建設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責任編輯: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