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馬
站立睡覺的野馬
野馬生活在草原、丘陵和沙漠地帶,過著群體生活。它們的聽覺和嗅覺十分敏銳,性情彪悍,體壯善跑。野馬是站著睡覺的,這樣有了敵情便于逃走。但野馬有時遭遇狼群襲擊卻并不逃跑,而是鎮定地迎擊狼群,勇猛地向狼群沖擊過去,或者轉過身以堅硬的蹄子猛踢狼。
耳朵隨著心情變的家馬
家馬是人類的好幫手,成語“駟馬難追”中的駟馬,就是指古代套著4匹馬的戰車,戰馬的多少及質量直接關系到戰爭勝負。過去,馬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比如拉車、拉犁、拉磨等。在文體生活中,馬戲是人們喜歡觀看的,馬術是一種競技體育項目。
馬高興的時候,耳朵會垂直豎起;當它發呆的時候,耳朵會倒向前方或兩側;當它害怕的時候,就會不停地搖動耳朵。因此,我們通過馬耳朵的變化,就能了解它的心情,在它不高興的時候千萬別去招惹它。
身披保護色的斑馬
斑馬是很多動物園里的長住房客,它們得名于身上黑白相間的條紋。你知道這種條紋有什么特別之處嗎?斑馬的“斑”其實是長期進化的結果。光天化日的白晝或是明月當空的夜晚,黑白相間的條紋,吸收和反射光線的作用明顯不同,從而使身體輪廓和周圍環境模糊起來,進而免遭敵害的侵襲。在斑馬的進化史中,那些身上的條紋不明顯的斑馬,在漫長進化的過程中逐漸被淘汰了;而那些身上條紋比較清晰的斑馬一代代繁衍下來,條紋也變得越來越清晰。
不是馬的“馬”
不辭辛苦大搬家的角馬
角馬從前面看上去像牛,但從后面看去卻像馬,它的學名為“牛羚”。角馬生活在非洲的東部、南部雨水充沛的廣闊平原上,每年一到七八月的旱季,它們為了尋找新的草場,就要進行大規模的長途遷徙。一路上有獅子、獵豹等猛獸追擊,過河時有鱷魚襲擊,但是它們卻視死如歸、前赴后繼,那場面真是蔚為壯觀,不到達目的地誓不罷休。
表面溫順內心瘋狂的河馬
河馬是體重僅次于大象的哺乳動物,它的五官都長在一個平面上,嘴巴特大,四肢粗短,肥胖異常。河馬一天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呆在水里,產崽、哺乳都在水中進行,因為它的鼻子、耳朵和眼睛都有一個“活門”,非常適合水中生活。河馬是素食者,每天晚上到岸上覓食,一頓可吃下60千克的植物。別看河馬外表溫順,但如果誰冒犯了它,它卻兇猛異常。
爸爸育兒的海馬
海馬的樣子怪怪的,因為它的頭很像馬,因此將它叫做海馬。雖然它的模樣與大多數的魚相去甚遠,但它卻是標準的魚類。海馬游泳的姿勢十分奇特,它昂首挺立,腹部向前、背部在后地游動著。更神奇的是由海馬爸爸來孕育孩子,雌海馬將卵產在雄海馬身上的育兒袋中,待小海馬發育成熟后,雄海馬弓著身子,將小海馬一只一只地彈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