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5月25日,貴州省道德講堂總堂揭牌儀式暨首場講座在貴陽孔學堂舉行。這意味著以道德講堂總堂、機關道德講堂、企業道德講堂、行業道德講堂、學校道德講堂、社區道德講堂、村(鎮)道德講堂、新市民道德講堂為網絡體系、覆蓋貴州省全省的道德講堂建設已基本完成,道德講堂成為貴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身邊人講身邊事
最接地氣的道德課堂
8月3日,余慶縣敖溪鎮官倉村舉辦道德講堂。在村民的再三推薦下,蘇紹健被“請”上了道德講堂。這位坐擁千萬資產的致富能人在大家欣賞羨慕的目光下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我是在‘誠信黨員的項目扶持下富了起來,如今我只是在履行一個黨員應有的責任。”蘇紹健用樸實無華的話語講述了他近年來帶動村民致富、熱心公益事業的生活點滴。
身邊的事最能教育群眾,平凡的人最能讓人感動。余慶縣把“道德講堂”搬到了群眾家門口,把身邊的平民英雄、“草根”模范請上講堂現身說教,用群眾熟知的人和事播下了一顆顆質樸向善、包容奉獻的種子。
不只余慶縣,以誦讀道德經典、講述道德故事、學習道德模范、發表道德感悟的道德講堂活動在我省各地廣泛開展。
彭文軍是開陽縣一名客車駕駛員,從2000年至今,他免費送公路沿線山區孩子上學,還常免費搭載老人、殘疾人等。2013年9月,他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2014年7月 27日,彭文軍來到貴陽市觀山湖區世紀城社區第11期道德講堂,向基層黨員干部和社區居民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現場一位聽眾說:“彭文軍就是我們身邊的平凡人,聽著他講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不平凡的故事,我覺得特別真實也很有力量,我們應該把這種道德的力量傳遞下去。”
自2014年開始,貴州以“德師”隊伍和“宣傳部長上講堂”為抓手,切實加強“道德講堂”建設,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博物館、孔廟、文廟、書院、祠堂、遠程教育站點、會議室、黨員活動室、文化站、鄉村學校少年宮等現有設施,制作“道德講堂”標識,統一設計道德講堂舞臺背景,確定固定的“道德講堂”活動場所,按照規范流程環節,開展儀式化活動,引人修身養性,在全省大力營造“尊道德、講道德、守道德”的濃厚氛圍,成為貴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大亮點,得到了中組部、中宣部、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高度肯定。
9月12日,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陳剛作了代表發言。他表示,貴陽市把道德講堂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明確提出“建設陣地、以點帶面、融入百姓、構筑高地”的工作思路,使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取得了以“打造精神高地”助推“沖出經濟洼地”的良好效果。
目前,像這樣的道德講堂全省共建成3萬余個,涵蓋了黨政機關、學校、企業、農村、社區、窗口單位,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堂活動超過8萬多場,上千萬干部群眾走進道德講堂,接受道德洗禮。“四風問題”在道德講堂里得到滌蕩,黨群干群關系得以加強。
創新傳播模式
各級宣傳部長上講堂
道德講堂成為貴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陣地,為了確保這個陣地取得實效,貴州省創造性地建設了兩支道德講堂宣講隊伍:其一是宣傳干部隊伍,其二是“德師”隊伍。
7月24日,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廣智在仁懷市喜頭鎮云樂新村,以“老愚公”文朝榮的道德力量為主題,作全省“宣傳部長上講堂”活動首場講座,并與鎮、村基層黨員干部和村民座談交流。
張廣智在講座中,聯系文朝榮同志先進事跡,深入淺出地闡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攻堅克難、造福子孫”的文朝榮精神,生動鮮活地講解文朝榮忠誠老實、公道正派、苦干實干、廉潔自律的優秀品質,希望基層黨員、干部向文朝榮那樣,以道德的力量贏得群眾擁護、推動科學發展、實現人生價值。
這是貴州宣傳部長上講堂活動第一次開講,自此,全省各級黨委宣傳部長、宣傳思想文化系統領導班子成員、高校和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負責人以及鄉鎮宣傳委員紛紛走上講堂,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0月24日,麻江縣賢昌鎮平山生態養殖場,賢昌村小火爆組的50余名村民齊聚道德講堂,主講人則是麻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萬敏。她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對“誠實守信”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進行了宣講,闡釋了創業不僅要有激情、有恒心、有決心,還要講誠信,懂得互惠互利,還不時穿插講解當前國家扶持農民創業的優惠政策。在座村民聽得津津有味。
小火爆組組長羅春碧回憶說:“部長現場講課,既深刻又生動,下課之后還和我們擺龍門陣,這才是我們喜歡的方式。”
張廣智評價宣傳部長上講堂時說,“道德講堂”是城鄉基層重要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陣地,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臺,各級黨委宣傳部和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要帶頭上“道德講堂”開展宣講。要形成發現和選送身邊好人上“道德講堂”的機制,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教育引導干部群眾禮敬和學習道德模范,形成個個明禮知恥、人人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激發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如今,宣傳部長上講堂活動開展不過4個月的時間,卻已經舉辦了數千次。宣傳部長上講堂,既是“道德講堂”的活動形式的創新,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方式的創新。
提供人才保障
德師隊伍弘揚美德
宣傳干部隊伍創新和發展了道德講堂的傳播模式,而德師隊伍的建設則是道德講堂發展壯大的人才保障。
5月26日,省委副書記李軍在貴陽孔學堂向第一批“大德師”和“德師”頒發聘書,宣告貴州首創的“德師”隊伍建立。這一“新興”群體,將為傳播道德理念、凝聚道德力量作出貢獻。隨后,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委講師團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德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意見》發出后,各地將志愿者、道德模范、行業標兵、身邊好人、“五老人員”等納入德師隊伍。德師來自群眾,宣講內容源于生活,他們言語樸素,講出的是群眾最敬佩的人、道出的是最感人的事、亮出的是人們最相信的理。
中共貴陽市委講師團團長王學這樣理解“德師”稱號:“‘德師是一份很高尚的榮譽,不僅要對道德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更要有較高的道德風范,以身作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道德力量通過道德講堂傳遞出去。”
11月17至20日,第一期德師培訓班在貴陽孔學堂開課,隨后德師培訓班將定期舉辦,力爭盡快為每個道德講堂培養出3名以上道德講堂德師。德師培訓班的開課為道德講堂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這也意味道德講堂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開班典禮上,省文聯主席、孔學堂首位大德師顧久以“中國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為題向學員們進行授課。培訓期間,貴州文化名人熊宗仁等孔學堂德師也為學員們講授了《貴州文化600年》、《傳德方法》等課程,使“德師”明確職責——勸人明禮知恥、崇德向善,做一個好人,并學會以通俗易懂、鮮活生動的方式向百姓傳播中華美德。
“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道德講堂”在貴州各地蓬勃開展,已成為群眾易于參與、樂于參與道德建設的平臺和載體。(責任編輯/姚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