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黨的十八大指出:“強化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職責,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社會治理被時代賦予更多精神內涵,滿足群眾求富、求知、求樂、求美、求健康、求和諧等不斷提高的新需求。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國、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群眾期待更加美好生活的新形勢下,人口計生工作迫切要求更加注重人文關懷,更加注重利益導向,更加注重宣傳引導,實現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根本轉變。全省各級計生協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拓展服務職能,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著力“三個創新”
解決民生難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創新”是改革之源,是發展之本。社會治理重點在離百姓最近的地方創新,在治理難度最大的地方創新。省計生協作為全省最大的群眾組織之一,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用創新的工作姿態,立足服務民生,著眼長遠發展,創造了獨有的工作成效。
“走進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就像走進自己的家一樣。”
“去年8月10日我家辦喜事在服務中心辦酒,村計生協不但免收了我的管理費,還安排會員主動幫忙操辦,酒席辦得節儉又體面,省了好多麻煩。”
這是錦屏縣隆里鄉華寨村群眾的心里話。
2010年,該村計生協針對群眾在家辦酒不方便、不衛生、人情重,防火不安全等情況,利用原村辦公樓建起了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購買了消毒柜、灶、碗等廚具,為村民操辦紅白喜事提供服務,倡導勤儉節約、新事新辦良好風尚。
在華寨村,凡是夫妻、婆媳、鄰里吵架的,計生協會就扛著“家和萬事興”的牌匾,放著鞭炮到當事人家唱“勸合歌”,吵架家庭就得做飯款待吃“和氣飯”。勸合人員邊吃邊唱,使其冰釋前嫌,重歸于好。該村通過“合約管理、以歌勸合、協會帶動”的工作方式,民風民俗發生了巨大變化,用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凝聚人心,以計生協的凝聚力推動社會和諧正能量,積極參與村里事務的服務管理。
創新,已成為全省各級計生協參與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的主旋律,像華寨村計生協這樣,成功鍥入村務管理的案例在全省計生協并不少見。依靠全省470多萬會員,依托省、市、縣、鄉、村全覆蓋的組織網絡,與區域、民族民俗文化相融合,大力開展群眾最需要、群眾能接受、群眾得實惠的服務活動,讓計生協工作在創新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工作中大放異彩。
怎樣創新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全省各級計生協積極探索,勇于實踐,著力“三個創新”,打開了工作局面。
創新組織形式。在縣級以上計生協完成入序、參公和“三定”以后,2011年起,省計生協著力解決鄉級計生協編制,全省1500多個鄉級計生協落實機構編制并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在村級計生協組建誠信計生、紅白喜事、人口文化、科技學習、老年活動、清潔衛生等服務小組,為群眾提供生產、生活、生育、生殖健康等服務。
創新工作機制。一是建立目標績效管理機制,對全省計生協工作進行目標績效管理和工作評估;二是以省人口福利基金會為平臺,以生育關懷行動為載體,以項目實施為依托建立計生協困難家庭扶助機制;三是建立穩定增長的財政投入機制;四是同省人社廳建立了對全省計生協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進行“雙先”評選表彰制度,
創新活動載體。開展了“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幸福微笑—貴州千名唇腭裂兒童救助行動”、“幸福人生—獨生子女特殊家庭扶助行動”、“幸福守望—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等“五大幸福計生行動”,并實施了“萬千才富行動”、緊急救助等公益項目,參與開展人口計生“雙誠信雙承諾”工作,完善落實村(居)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廣泛開展示范村(居)創建活動,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
打造“兩個平臺”
樹立工作品牌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這是社會治理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省計生協按照“黨政所急、群眾所需、協會所能”的原則,將重點打造計生協產業發展合作社和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兩個服務平臺,寓管理于服務,從單一到多元,實現社會服務的多樣化。
計生協產業發展合作社解決的是廣大計生家庭和會員增收致富的問題,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則是為計生家庭和會員提供多元化服務。
遵義市各區、縣、市計生協在積極創新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中,因地制宜創建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在城鎮整合資源,建立了多功能服務組織和活動陣地,服務計生家庭和會員多方面的需求,如:健身娛樂、餐飲住宿、教學培訓、圖書閱覽、文化廣場、兒童樂園、親情視頻等;在鄉村為計生家庭和會員提供政策咨詢、技術培訓、生產指導、市場推介、信息共享等服務,引領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助推圓夢小康。同時,城鄉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開展了生育關懷、扶危濟困、婚育文明、群眾自治等多項活動,在推動解決群眾利益訴求、權益保障、情緒疏導、矛盾化解等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各地探索實踐的基礎上,省計生協將在全省大力開展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創建工作,并逐步規范和完善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創建模式及服務內容,即以“五有”為標準(有陣地、有隊伍、有制度、有經費、有活動),以“六服務”為抓手(宣傳倡導、誠信計生、生育關懷、便民惠民、健康促進、矛盾調處),在現有的會員之家和人口文化活動中心的基礎上,建立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不斷完善服務平臺,拓展服務內涵,提升服務效能,打造服務品牌。
2015年計劃全省創建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示范點100個以上,到2020年全省力爭普遍創建計生協家庭服務中心,形成網絡健全、隊伍優化、活動規范、服務全面、凝聚力強的計生協工作新局面。(作者單位:貴州省計劃生育協會 ?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