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培萱
盧梭,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音樂家,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現代民主政體之父”。
《社會契約論》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學著作,亦為世界思想寶庫中的重要經典之一。書中,盧梭從國家與人民、國家與法律、自由與平等、國家與社會等角度對社會契約理論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闡述。盧梭認為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國家只能是人民自由協議即“社會契約”的產物。在他看來,這種自由是一種契約的自由,是由社會公意所確定、約束和限制的自由。因為盧梭對公共意志的推崇,處在革命時代的各國資產階級皆曾把《社會契約論》一書當作福音,并在革命勝利之后參照其理論確立本國的政治、法律制度。
《社會契約論》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人民主權論,盧梭認為,國家的主權在人民,而最好的政體應該是民主共和國。盧梭提出,統治者只是人民委托的“中介”,“只要主權者高興,他就可以限制、改變和收回這種權力”。誠然,再偉大的人物也會有不足之處,在我們當代人看來,《社會契約論》中一些觀念值得商榷,一些自相矛盾,一些甚至明顯謬誤。如盧梭認為良好的法律只適合少數的民族,對有的民族先要改造,才可實行民主。這觀點雖有合理成分,但暴露了作者的民族偏見。客觀來說,作者觀點、認識難免受其時代所限,今人不應苛求。《社會契約論》雖有不足但也不能掩蓋它的光彩。誰都無法否認《社會契約論》中的民主思想和美國革命、法國大革命的血脈聯系,以及它對全世界和人類進步事業的深遠影響。甚至當我們回顧中國民主革命的歷程的時候,都能清晰地聽到盧梭的回聲。
盧梭是屬于全人類的。《社會契約論》中表達的政治法律思想永遠值得人們借鑒。目前正值法治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振奮人心,過程任重道遠,相信結果定會燦爛輝煌。我們應該吸取盧梭人民主權思想的精華,結合我國國情,一起努力,力爭早日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作者系貴州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專職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