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松
1. 引言
資本充足率已經成為一個衡量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指標,也成為監管部門規避銀行風險的關注點。一般認為,資本充足率水平越高,銀行承擔風險的能力越強。保持一個恰當的資本充足率,提高商業銀行的安全性,對我國金融市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高效穩健的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文收集了我國14家商業銀行2008-2013年度面板數據,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承擔之間的關系做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提高資本充足率,使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保持穩健,有利于降低銀行風險,提高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
2. 國內外文獻綜述
王麗琴(2012)針對銀行的信用風險建立模型分析,指出較高的資本充足率會降低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偏好,從而降低了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
黃憲、馬理等(2005)指出資本充足率日益成為銀行監管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監管會影響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偏好與選擇,一般結果為造成信用緊縮,反應在貸款行為上即減少對中小企業的貸款。
張娟(2009)提出資本充足率和商業銀行風險關系密切,較高的資本充足率能夠降低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和破產風險。
Godlweski(2004)認為資本充足率變化與風險變化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提高資本充足率會使商業銀行增加信貸風險。
3. 實證分析
理論認為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可以約束商業銀行風險偏好選擇,降低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增強商業銀行運營與發展的安全性;也就是說,一般認為,資本充足率越高,銀行所面臨的風險越小。
3.1 變量的選擇和指標度量
(1) 被解釋變量:不良貸款率。本文以不良貸款率作為商業銀行風險的度量指標。不良貸款率反映的是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和貸款余額之間的比率。
(2) 解釋變量
① 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是銀行資本與其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反映的是商業銀行為應對其信用支持的債權人在資產遭受損失時,商業銀行以自有資本承擔這種損失的能力。
② 核心資本充足率。該指標是商業銀行核心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將銀行資本進一步細化是本文的創新點,進而度量銀行細化后銀行資本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3) 控制變量
平均總資產回報率。平均總資產回報率是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反映的是商業銀行資產運用是否合理,能否為股東創造收益。該指標越高,表明銀行的經營業績更突出,盈利能力越強。
此外,本文還選取銀行規模、杠桿比率、貸存比、宏觀經濟狀況GDP作為控制變量
4.2 模型的建立
本文在綜合對銀行風險影響因素之后,以不良貸款率為風險衡量指標建立以下多變量回歸模型:
其中,用i銀行t年的不良貸款率表示其風險承擔水平;表示i銀行t年的資本充足水平;表示i銀行t年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為殘差項。
對方程用最小二乘法進行估計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結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P-value 顯著水平
CAR -0.137089 0.0797 10%
CCAR 0.208491 0.0056 1%
P-value(F-statics) 0
R-squared 0.508653
圖 4.1 對各商業銀行2008-2013年度數據的估計結果
數據來源:上交所和深交所披露的商業銀行年報以及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整理所得
4.3 實證結果分析
總體上看,雖然判定系數R-squared為0.508653,也就是該模型的契合度并不是很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資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與風險的關系不大。從F統計量為零可以看出,該模型的估計結果是顯著的。
資本充足率和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相關系數為-0.137089,說明兩者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即提高資本充足率,能夠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1:0.137089),這與我們之前的理論所得結果一致。另外,統計量概率P值為0.0797,表示資本充足率對風險的影響在10%的顯著水平下顯著。
核心資本充足率較資本充足率來說和銀行風險之間有著更強的相關性和顯著性——相關系數為0.208491,顯著性水平為0.0056。但是本文結果表明兩者之間為正相關關系,即在當前核心資本充足率水平,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會使得銀行面臨更大的風險。也就是說,當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時,可能偏好風險更大的項目,以此來賺取更高的利潤。
5. 結論與思考
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是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呈現出負相關的顯著影響,即提高資本充足率,能夠降低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而核心資本充足率則呈現出正相關的顯著性影響,即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銀行會偏好風險較大的信貸項目,進而增大銀行風險。
在5個控制變量中,銀行的資產規模和宏觀經濟因素是影響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顯著因素。一方面,規模較大的銀行有著充足的資金、有效的業務運營和精良的風險管理,能夠對資本結構做出及時的調整以應對風險,因而風險承擔水平也較高。另一方面,宏觀經濟向好,使得市場發展有著更好的前景,因而銀行面臨的風險較小。
參考文獻:
[1] 張娟. 資本充足率與我國商業銀行風險之間的關系的實證研究. 南京理工大學. 2009-5-1.
[2] 梁艷. 資本監管約束下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 2012-6-1.
[3] 黃憲. 資本充足率監管下銀行信貸風險偏好與選擇分析. 金融研究[J]. 2005-7-30.
[4] Konishi M, Yasuda Y. Factors affecting bank risk taking: Evidence from Japan [J]. Journal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4.endprint
1. 引言
資本充足率已經成為一個衡量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指標,也成為監管部門規避銀行風險的關注點。一般認為,資本充足率水平越高,銀行承擔風險的能力越強。保持一個恰當的資本充足率,提高商業銀行的安全性,對我國金融市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高效穩健的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文收集了我國14家商業銀行2008-2013年度面板數據,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承擔之間的關系做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提高資本充足率,使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保持穩健,有利于降低銀行風險,提高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
2. 國內外文獻綜述
王麗琴(2012)針對銀行的信用風險建立模型分析,指出較高的資本充足率會降低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偏好,從而降低了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
黃憲、馬理等(2005)指出資本充足率日益成為銀行監管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監管會影響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偏好與選擇,一般結果為造成信用緊縮,反應在貸款行為上即減少對中小企業的貸款。
張娟(2009)提出資本充足率和商業銀行風險關系密切,較高的資本充足率能夠降低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和破產風險。
Godlweski(2004)認為資本充足率變化與風險變化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提高資本充足率會使商業銀行增加信貸風險。
3. 實證分析
理論認為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可以約束商業銀行風險偏好選擇,降低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增強商業銀行運營與發展的安全性;也就是說,一般認為,資本充足率越高,銀行所面臨的風險越小。
3.1 變量的選擇和指標度量
(1) 被解釋變量:不良貸款率。本文以不良貸款率作為商業銀行風險的度量指標。不良貸款率反映的是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和貸款余額之間的比率。
(2) 解釋變量
① 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是銀行資本與其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反映的是商業銀行為應對其信用支持的債權人在資產遭受損失時,商業銀行以自有資本承擔這種損失的能力。
② 核心資本充足率。該指標是商業銀行核心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將銀行資本進一步細化是本文的創新點,進而度量銀行細化后銀行資本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3) 控制變量
平均總資產回報率。平均總資產回報率是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反映的是商業銀行資產運用是否合理,能否為股東創造收益。該指標越高,表明銀行的經營業績更突出,盈利能力越強。
此外,本文還選取銀行規模、杠桿比率、貸存比、宏觀經濟狀況GDP作為控制變量
4.2 模型的建立
本文在綜合對銀行風險影響因素之后,以不良貸款率為風險衡量指標建立以下多變量回歸模型:
其中,用i銀行t年的不良貸款率表示其風險承擔水平;表示i銀行t年的資本充足水平;表示i銀行t年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為殘差項。
對方程用最小二乘法進行估計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結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P-value 顯著水平
CAR -0.137089 0.0797 10%
CCAR 0.208491 0.0056 1%
P-value(F-statics) 0
R-squared 0.508653
圖 4.1 對各商業銀行2008-2013年度數據的估計結果
數據來源:上交所和深交所披露的商業銀行年報以及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整理所得
4.3 實證結果分析
總體上看,雖然判定系數R-squared為0.508653,也就是該模型的契合度并不是很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資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與風險的關系不大。從F統計量為零可以看出,該模型的估計結果是顯著的。
資本充足率和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相關系數為-0.137089,說明兩者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即提高資本充足率,能夠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1:0.137089),這與我們之前的理論所得結果一致。另外,統計量概率P值為0.0797,表示資本充足率對風險的影響在10%的顯著水平下顯著。
核心資本充足率較資本充足率來說和銀行風險之間有著更強的相關性和顯著性——相關系數為0.208491,顯著性水平為0.0056。但是本文結果表明兩者之間為正相關關系,即在當前核心資本充足率水平,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會使得銀行面臨更大的風險。也就是說,當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時,可能偏好風險更大的項目,以此來賺取更高的利潤。
5. 結論與思考
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是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呈現出負相關的顯著影響,即提高資本充足率,能夠降低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而核心資本充足率則呈現出正相關的顯著性影響,即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銀行會偏好風險較大的信貸項目,進而增大銀行風險。
在5個控制變量中,銀行的資產規模和宏觀經濟因素是影響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顯著因素。一方面,規模較大的銀行有著充足的資金、有效的業務運營和精良的風險管理,能夠對資本結構做出及時的調整以應對風險,因而風險承擔水平也較高。另一方面,宏觀經濟向好,使得市場發展有著更好的前景,因而銀行面臨的風險較小。
參考文獻:
[1] 張娟. 資本充足率與我國商業銀行風險之間的關系的實證研究. 南京理工大學. 2009-5-1.
[2] 梁艷. 資本監管約束下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 2012-6-1.
[3] 黃憲. 資本充足率監管下銀行信貸風險偏好與選擇分析. 金融研究[J]. 2005-7-30.
[4] Konishi M, Yasuda Y. Factors affecting bank risk taking: Evidence from Japan [J]. Journal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4.endprint
1. 引言
資本充足率已經成為一個衡量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指標,也成為監管部門規避銀行風險的關注點。一般認為,資本充足率水平越高,銀行承擔風險的能力越強。保持一個恰當的資本充足率,提高商業銀行的安全性,對我國金融市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高效穩健的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文收集了我國14家商業銀行2008-2013年度面板數據,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承擔之間的關系做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提高資本充足率,使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保持穩健,有利于降低銀行風險,提高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
2. 國內外文獻綜述
王麗琴(2012)針對銀行的信用風險建立模型分析,指出較高的資本充足率會降低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偏好,從而降低了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
黃憲、馬理等(2005)指出資本充足率日益成為銀行監管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監管會影響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偏好與選擇,一般結果為造成信用緊縮,反應在貸款行為上即減少對中小企業的貸款。
張娟(2009)提出資本充足率和商業銀行風險關系密切,較高的資本充足率能夠降低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和破產風險。
Godlweski(2004)認為資本充足率變化與風險變化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提高資本充足率會使商業銀行增加信貸風險。
3. 實證分析
理論認為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可以約束商業銀行風險偏好選擇,降低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增強商業銀行運營與發展的安全性;也就是說,一般認為,資本充足率越高,銀行所面臨的風險越小。
3.1 變量的選擇和指標度量
(1) 被解釋變量:不良貸款率。本文以不良貸款率作為商業銀行風險的度量指標。不良貸款率反映的是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和貸款余額之間的比率。
(2) 解釋變量
① 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是銀行資本與其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反映的是商業銀行為應對其信用支持的債權人在資產遭受損失時,商業銀行以自有資本承擔這種損失的能力。
② 核心資本充足率。該指標是商業銀行核心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將銀行資本進一步細化是本文的創新點,進而度量銀行細化后銀行資本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3) 控制變量
平均總資產回報率。平均總資產回報率是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反映的是商業銀行資產運用是否合理,能否為股東創造收益。該指標越高,表明銀行的經營業績更突出,盈利能力越強。
此外,本文還選取銀行規模、杠桿比率、貸存比、宏觀經濟狀況GDP作為控制變量
4.2 模型的建立
本文在綜合對銀行風險影響因素之后,以不良貸款率為風險衡量指標建立以下多變量回歸模型:
其中,用i銀行t年的不良貸款率表示其風險承擔水平;表示i銀行t年的資本充足水平;表示i銀行t年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為殘差項。
對方程用最小二乘法進行估計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結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P-value 顯著水平
CAR -0.137089 0.0797 10%
CCAR 0.208491 0.0056 1%
P-value(F-statics) 0
R-squared 0.508653
圖 4.1 對各商業銀行2008-2013年度數據的估計結果
數據來源:上交所和深交所披露的商業銀行年報以及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整理所得
4.3 實證結果分析
總體上看,雖然判定系數R-squared為0.508653,也就是該模型的契合度并不是很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資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與風險的關系不大。從F統計量為零可以看出,該模型的估計結果是顯著的。
資本充足率和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相關系數為-0.137089,說明兩者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即提高資本充足率,能夠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1:0.137089),這與我們之前的理論所得結果一致。另外,統計量概率P值為0.0797,表示資本充足率對風險的影響在10%的顯著水平下顯著。
核心資本充足率較資本充足率來說和銀行風險之間有著更強的相關性和顯著性——相關系數為0.208491,顯著性水平為0.0056。但是本文結果表明兩者之間為正相關關系,即在當前核心資本充足率水平,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會使得銀行面臨更大的風險。也就是說,當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時,可能偏好風險更大的項目,以此來賺取更高的利潤。
5. 結論與思考
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是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呈現出負相關的顯著影響,即提高資本充足率,能夠降低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而核心資本充足率則呈現出正相關的顯著性影響,即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銀行會偏好風險較大的信貸項目,進而增大銀行風險。
在5個控制變量中,銀行的資產規模和宏觀經濟因素是影響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顯著因素。一方面,規模較大的銀行有著充足的資金、有效的業務運營和精良的風險管理,能夠對資本結構做出及時的調整以應對風險,因而風險承擔水平也較高。另一方面,宏觀經濟向好,使得市場發展有著更好的前景,因而銀行面臨的風險較小。
參考文獻:
[1] 張娟. 資本充足率與我國商業銀行風險之間的關系的實證研究. 南京理工大學. 2009-5-1.
[2] 梁艷. 資本監管約束下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 2012-6-1.
[3] 黃憲. 資本充足率監管下銀行信貸風險偏好與選擇分析. 金融研究[J]. 2005-7-30.
[4] Konishi M, Yasuda Y. Factors affecting bank risk taking: Evidence from Japan [J]. Journal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