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
摘 要:計算機的發展需要高技能人才,計算機專業群將專業培養要求與相關職業標準結合。利用職業院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資源,采取課堂教學和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的方式來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按照“對接產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促進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鏈,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思路教學計劃體現工學結合,將工學結合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構建"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素能并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構建“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專業課程體系, 在進行企業課堂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職業院校 ?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149-02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制度,將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作為重要的切入點[1]。如今“工學結合”更是成為“十二五”期間我國職教界發展思路的著力點[2]。
目前,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不少院校研究并實踐了多種形式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如“訂單”式、“2+1”人才培養模式、“411”人才培養模式、“2.5+0.5”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交替”式、“實訓—科研—就業”式、“校企實體合作”式等。雖然我國的高職教育經過多年的建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國內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辦學理念大多認識不足,學生的綜合技能得不到訓練,達不到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現在,如何建立起相應的校企合作運行體系與長效機制,已成為包括教育部和行業主管部門、勞動保障部門在內的我國職業教育的共識。作為高職教育的辦學主體,高職院校要轉變觀念,主動出擊,爭取上級支持,得到企業認同,努力探索符合國情校情的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1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與內涵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指導思想:按照“對接產業(行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促進職業教育鏈深度融入產業鏈,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戰略,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求,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與訓練為主線,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為重點,以師資隊伍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為基礎,促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帶動專業建設整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1)推行工學結合育人模式的理念。
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在一起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本質特征是通過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實現教育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提高教育質量。推行工學結合育人模式,必須以職業教育理念為先導,首先要確立服務理念、人才理念和品牌理念。只有轉變以學校為中心的單向思維模式,樹立以社會需求為中心的理念,才能尋求與用人單位合作;只有樹立了人人都可成才的理念,才能因材施教,對傳統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只有樹立起品牌理念,才能在借鑒先進國家職教模式中創新發展,形成自己的育人品牌[3]。
(2)工學結合育人模式的內涵。
工學結合是一種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能使學生將課堂理論學習與參加實際工作相結合,既增長知識又鍛煉能力,達到“三個合一”:“做、學合一”—— 將參加現實社會中的實際工作,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做、學有機結合,“工”與“學”同時成為職業教育教學計劃的規定內容;“學生、員工身份合一”—— 將傳統的模擬演示性實習,轉變為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服務型現場環境以一個職業人的身份頂崗從事生產、服務性工作,承擔工作崗位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崗位、課堂合一”—— 突破傳統的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組織形式,將工與學真正融為一體,使學生學習于職業崗位,工作于學習環境。
工學結合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強調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其目的是以職業為導向,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更注重啟發訓練他們在動手、操作和掌握技能等方面的能力;體現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開放的教育教學理念。
2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實施
近年來,我校計算機專業通過近年來與不同的企業進行合作辦學,探索發揮企業作用。制定了本專業校企合作原則:與企業對接合作,形成以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機構銜接的專業建設體系。深入企業,調研崗位,以工作任務、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勞動組織、工作要求、工作環境、職業標準等要素分析典型職業活動特征;以典型職業活動為線索確定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
(1)按照“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素能并舉”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學計劃。以計算機專業為切入點,我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時,密切聯系相關企業,對企業負責人、人力資源主管、車間主任、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充分聽取行業專家的意見。先后與中信公司、長城寬帶、艾普網絡、長城信息、邁威信息等企業實行“訂單培養”,共同制訂教學計劃。
(2)課程體系工學結合, 按照企業職業崗位工作過程,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為切入點,將學習過程按如圖1所示的“基礎模塊→中小網絡模塊→中高級網絡模塊”的能力進階方式進行選擇組合,形成“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專業課程體系(圖1)。
(3)教學過程中的理論教學、課程實訓、頂崗實習和就業通過校企合作實現。企業員工走進學生的課堂,參與了通信電源、通信工程、電信營銷案例分析等課程的教學,以及多場次職業規劃講座。如在與邁威信息有限公司進行合作中,要求企業派駐專門的職業規劃師(按100學生/名配備)到我校負責相關班級的在校期間內管理工作并對學生進行輔導與考核,全程參與學生的教學與考核過程。企業安排學生至其項目工程現場進行實際操作作為課程實訓,體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職業性和實踐性,強化基礎實訓、仿真實訓與頂崗實習的有機結合,積極拓展社會交際能力的培養。
(4)適當開展企業課堂。合理利用各種不同領域的企業資源,開展職業道德素質,職業法律意識和法律規范等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體驗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管理,認識企業環境,幫助學生初步奠定起基本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職業法律規范意識,為實現由大學生向職業人轉變做好前期準備。企業課堂可邀請合作企業的負責人或具有一定經驗的技術人員,從實際工作體驗中給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可采用講座或課堂講授等方法進行。
(5)考核評價工學結合,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按照所制訂的教學管理與評價體系,加大課堂操作和實訓成績的比重,并且用工學結合實訓項目來驗證學生是否掌握了特定職業能力及其能力要素。
(6)企業協助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培養工作,深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建設。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為切入點,在與湖南邁威技術有限公司簽訂的合作協議中,明確規定,企業方為校方相關專業教師提供有關網絡工程項目的培訓,幫助校方教師提升實戰項目的執教能力和水平。針對校方相關專業教師,如教師需要在相關校企合作專業任教,由企業方支付CNCIW國際認證考試費用,以協助其獲得相關教學資質。
3 結語
總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全面推行這一模式,把學生個性化發展和綜合素質培養結合起來,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加強和提高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重視應用技術能力的同時注重可持續發展的能力[4]。當前,在我國校企合作制度尚不完善的環境下,職業院校要不斷整合行業、企業資源,積極吸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主動將行業企業要求反映在教學過程中。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方面進行積極而有效的探索與實踐,為建設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
[2] 郝建鋒.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2010,12(3):31.
[3] 李婭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0,12(5):78.
[4] 念騰飛.淺談職業教育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J].成功(教育),2010,12(15):251.endprint
摘 要:計算機的發展需要高技能人才,計算機專業群將專業培養要求與相關職業標準結合。利用職業院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資源,采取課堂教學和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的方式來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按照“對接產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促進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鏈,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思路教學計劃體現工學結合,將工學結合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構建"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素能并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構建“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專業課程體系, 在進行企業課堂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職業院校 ?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149-02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制度,將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作為重要的切入點[1]。如今“工學結合”更是成為“十二五”期間我國職教界發展思路的著力點[2]。
目前,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不少院校研究并實踐了多種形式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如“訂單”式、“2+1”人才培養模式、“411”人才培養模式、“2.5+0.5”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交替”式、“實訓—科研—就業”式、“校企實體合作”式等。雖然我國的高職教育經過多年的建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國內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辦學理念大多認識不足,學生的綜合技能得不到訓練,達不到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F在,如何建立起相應的校企合作運行體系與長效機制,已成為包括教育部和行業主管部門、勞動保障部門在內的我國職業教育的共識。作為高職教育的辦學主體,高職院校要轉變觀念,主動出擊,爭取上級支持,得到企業認同,努力探索符合國情校情的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1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與內涵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指導思想:按照“對接產業(行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促進職業教育鏈深度融入產業鏈,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戰略,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求,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與訓練為主線,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為重點,以師資隊伍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為基礎,促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帶動專業建設整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1)推行工學結合育人模式的理念。
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在一起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本質特征是通過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實現教育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提高教育質量。推行工學結合育人模式,必須以職業教育理念為先導,首先要確立服務理念、人才理念和品牌理念。只有轉變以學校為中心的單向思維模式,樹立以社會需求為中心的理念,才能尋求與用人單位合作;只有樹立了人人都可成才的理念,才能因材施教,對傳統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只有樹立起品牌理念,才能在借鑒先進國家職教模式中創新發展,形成自己的育人品牌[3]。
(2)工學結合育人模式的內涵。
工學結合是一種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能使學生將課堂理論學習與參加實際工作相結合,既增長知識又鍛煉能力,達到“三個合一”:“做、學合一”—— 將參加現實社會中的實際工作,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做、學有機結合,“工”與“學”同時成為職業教育教學計劃的規定內容;“學生、員工身份合一”—— 將傳統的模擬演示性實習,轉變為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服務型現場環境以一個職業人的身份頂崗從事生產、服務性工作,承擔工作崗位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崗位、課堂合一”—— 突破傳統的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組織形式,將工與學真正融為一體,使學生學習于職業崗位,工作于學習環境。
工學結合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強調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其目的是以職業為導向,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更注重啟發訓練他們在動手、操作和掌握技能等方面的能力;體現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開放的教育教學理念。
2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實施
近年來,我校計算機專業通過近年來與不同的企業進行合作辦學,探索發揮企業作用。制定了本專業校企合作原則:與企業對接合作,形成以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機構銜接的專業建設體系。深入企業,調研崗位,以工作任務、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勞動組織、工作要求、工作環境、職業標準等要素分析典型職業活動特征;以典型職業活動為線索確定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
(1)按照“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素能并舉”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學計劃。以計算機專業為切入點,我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時,密切聯系相關企業,對企業負責人、人力資源主管、車間主任、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充分聽取行業專家的意見。先后與中信公司、長城寬帶、艾普網絡、長城信息、邁威信息等企業實行“訂單培養”,共同制訂教學計劃。
(2)課程體系工學結合, 按照企業職業崗位工作過程,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為切入點,將學習過程按如圖1所示的“基礎模塊→中小網絡模塊→中高級網絡模塊”的能力進階方式進行選擇組合,形成“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專業課程體系(圖1)。
(3)教學過程中的理論教學、課程實訓、頂崗實習和就業通過校企合作實現。企業員工走進學生的課堂,參與了通信電源、通信工程、電信營銷案例分析等課程的教學,以及多場次職業規劃講座。如在與邁威信息有限公司進行合作中,要求企業派駐專門的職業規劃師(按100學生/名配備)到我校負責相關班級的在校期間內管理工作并對學生進行輔導與考核,全程參與學生的教學與考核過程。企業安排學生至其項目工程現場進行實際操作作為課程實訓,體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職業性和實踐性,強化基礎實訓、仿真實訓與頂崗實習的有機結合,積極拓展社會交際能力的培養。
(4)適當開展企業課堂。合理利用各種不同領域的企業資源,開展職業道德素質,職業法律意識和法律規范等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體驗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管理,認識企業環境,幫助學生初步奠定起基本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職業法律規范意識,為實現由大學生向職業人轉變做好前期準備。企業課堂可邀請合作企業的負責人或具有一定經驗的技術人員,從實際工作體驗中給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可采用講座或課堂講授等方法進行。
(5)考核評價工學結合,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按照所制訂的教學管理與評價體系,加大課堂操作和實訓成績的比重,并且用工學結合實訓項目來驗證學生是否掌握了特定職業能力及其能力要素。
(6)企業協助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培養工作,深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建設。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為切入點,在與湖南邁威技術有限公司簽訂的合作協議中,明確規定,企業方為校方相關專業教師提供有關網絡工程項目的培訓,幫助校方教師提升實戰項目的執教能力和水平。針對校方相關專業教師,如教師需要在相關校企合作專業任教,由企業方支付CNCIW國際認證考試費用,以協助其獲得相關教學資質。
3 結語
總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全面推行這一模式,把學生個性化發展和綜合素質培養結合起來,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加強和提高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重視應用技術能力的同時注重可持續發展的能力[4]。當前,在我國校企合作制度尚不完善的環境下,職業院校要不斷整合行業、企業資源,積極吸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主動將行業企業要求反映在教學過程中。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方面進行積極而有效的探索與實踐,為建設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
[2] 郝建鋒.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2010,12(3):31.
[3] 李婭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0,12(5):78.
[4] 念騰飛.淺談職業教育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J].成功(教育),2010,12(15):251.endprint
摘 要:計算機的發展需要高技能人才,計算機專業群將專業培養要求與相關職業標準結合。利用職業院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資源,采取課堂教學和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的方式來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按照“對接產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促進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鏈,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思路教學計劃體現工學結合,將工學結合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構建"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素能并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構建“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專業課程體系, 在進行企業課堂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職業院校 ?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149-02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制度,將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作為重要的切入點[1]。如今“工學結合”更是成為“十二五”期間我國職教界發展思路的著力點[2]。
目前,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不少院校研究并實踐了多種形式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如“訂單”式、“2+1”人才培養模式、“411”人才培養模式、“2.5+0.5”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交替”式、“實訓—科研—就業”式、“校企實體合作”式等。雖然我國的高職教育經過多年的建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國內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辦學理念大多認識不足,學生的綜合技能得不到訓練,達不到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F在,如何建立起相應的校企合作運行體系與長效機制,已成為包括教育部和行業主管部門、勞動保障部門在內的我國職業教育的共識。作為高職教育的辦學主體,高職院校要轉變觀念,主動出擊,爭取上級支持,得到企業認同,努力探索符合國情校情的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1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與內涵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指導思想:按照“對接產業(行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促進職業教育鏈深度融入產業鏈,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戰略,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求,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與訓練為主線,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為重點,以師資隊伍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為基礎,促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帶動專業建設整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1)推行工學結合育人模式的理念。
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在一起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本質特征是通過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實現教育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提高教育質量。推行工學結合育人模式,必須以職業教育理念為先導,首先要確立服務理念、人才理念和品牌理念。只有轉變以學校為中心的單向思維模式,樹立以社會需求為中心的理念,才能尋求與用人單位合作;只有樹立了人人都可成才的理念,才能因材施教,對傳統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只有樹立起品牌理念,才能在借鑒先進國家職教模式中創新發展,形成自己的育人品牌[3]。
(2)工學結合育人模式的內涵。
工學結合是一種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能使學生將課堂理論學習與參加實際工作相結合,既增長知識又鍛煉能力,達到“三個合一”:“做、學合一”—— 將參加現實社會中的實際工作,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做、學有機結合,“工”與“學”同時成為職業教育教學計劃的規定內容;“學生、員工身份合一”—— 將傳統的模擬演示性實習,轉變為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服務型現場環境以一個職業人的身份頂崗從事生產、服務性工作,承擔工作崗位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崗位、課堂合一”—— 突破傳統的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組織形式,將工與學真正融為一體,使學生學習于職業崗位,工作于學習環境。
工學結合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強調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其目的是以職業為導向,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更注重啟發訓練他們在動手、操作和掌握技能等方面的能力;體現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開放的教育教學理念。
2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實施
近年來,我校計算機專業通過近年來與不同的企業進行合作辦學,探索發揮企業作用。制定了本專業校企合作原則:與企業對接合作,形成以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機構銜接的專業建設體系。深入企業,調研崗位,以工作任務、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勞動組織、工作要求、工作環境、職業標準等要素分析典型職業活動特征;以典型職業活動為線索確定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
(1)按照“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素能并舉”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學計劃。以計算機專業為切入點,我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時,密切聯系相關企業,對企業負責人、人力資源主管、車間主任、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充分聽取行業專家的意見。先后與中信公司、長城寬帶、艾普網絡、長城信息、邁威信息等企業實行“訂單培養”,共同制訂教學計劃。
(2)課程體系工學結合, 按照企業職業崗位工作過程,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為切入點,將學習過程按如圖1所示的“基礎模塊→中小網絡模塊→中高級網絡模塊”的能力進階方式進行選擇組合,形成“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專業課程體系(圖1)。
(3)教學過程中的理論教學、課程實訓、頂崗實習和就業通過校企合作實現。企業員工走進學生的課堂,參與了通信電源、通信工程、電信營銷案例分析等課程的教學,以及多場次職業規劃講座。如在與邁威信息有限公司進行合作中,要求企業派駐專門的職業規劃師(按100學生/名配備)到我校負責相關班級的在校期間內管理工作并對學生進行輔導與考核,全程參與學生的教學與考核過程。企業安排學生至其項目工程現場進行實際操作作為課程實訓,體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職業性和實踐性,強化基礎實訓、仿真實訓與頂崗實習的有機結合,積極拓展社會交際能力的培養。
(4)適當開展企業課堂。合理利用各種不同領域的企業資源,開展職業道德素質,職業法律意識和法律規范等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體驗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管理,認識企業環境,幫助學生初步奠定起基本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職業法律規范意識,為實現由大學生向職業人轉變做好前期準備。企業課堂可邀請合作企業的負責人或具有一定經驗的技術人員,從實際工作體驗中給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可采用講座或課堂講授等方法進行。
(5)考核評價工學結合,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按照所制訂的教學管理與評價體系,加大課堂操作和實訓成績的比重,并且用工學結合實訓項目來驗證學生是否掌握了特定職業能力及其能力要素。
(6)企業協助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培養工作,深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建設。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為切入點,在與湖南邁威技術有限公司簽訂的合作協議中,明確規定,企業方為校方相關專業教師提供有關網絡工程項目的培訓,幫助校方教師提升實戰項目的執教能力和水平。針對校方相關專業教師,如教師需要在相關校企合作專業任教,由企業方支付CNCIW國際認證考試費用,以協助其獲得相關教學資質。
3 結語
總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全面推行這一模式,把學生個性化發展和綜合素質培養結合起來,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加強和提高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重視應用技術能力的同時注重可持續發展的能力[4]。當前,在我國校企合作制度尚不完善的環境下,職業院校要不斷整合行業、企業資源,積極吸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主動將行業企業要求反映在教學過程中。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方面進行積極而有效的探索與實踐,為建設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
[2] 郝建鋒.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2010,12(3):31.
[3] 李婭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0,12(5):78.
[4] 念騰飛.淺談職業教育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J].成功(教育),2010,12(15):2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