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平+林文都+朱明+王夢柯
【摘 要】工業循環經濟是循環經濟的主體和核心,是企業經濟轉型、節能減排的主要載體,也是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最佳選擇。本文研究了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發展現狀,探析工業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方法,并在巨化集團公司礦制硫酸生產進行實證應用,研究成果對于發展工業循環經濟和提高標準化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循環經濟 ?標準體系 ?工業
【Abstract】 Industrial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main body and core of circular economy, which is the carrier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and it is also the best choice to solv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oblem. This article tries to promote the methods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standards system,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producing sulfuric acid in Juhua.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e industrial circular economy and improve standardization work.
【Keywords】 circular economy ?standards system ?industrial
1 引言
循環經濟作是一種新的技術范式,一種新的生產力發展方式,為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激勵和社會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機制。目前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環境破壞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因此,如何處理資源與發展,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平衡,是我國統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重大課題。標準化是開展循環經濟活動的基礎,在整個循環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構建既是循環經濟標準化的頂層設計工作,也是標準化的地基建設工作。因此,建立工業循環經濟標準體系,對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2 工業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
2.1 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研究進展
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是在循環經濟領域內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對于指導循環經濟標準制修訂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建立需要根據循環經濟的發展需求不斷完善循環經濟標準體系。
從研究層面看,已有一些學者建立了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框架。王雪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從企業、區域和社會三個層次構建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框架;劉陽等認為建立標準體系的目的是系統化的實現經營全過程的無縫銜接和可重復再利用;劉玫等根據企業的小循環、產業園區的中循環、社會的大循環等實施模式構建了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框架。
從實踐層面看,國標委會同發改委聯合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工作。山西省長治市,初步構建了一個包括農作物深加工、煤炭產品綜合利用、鋼鐵冶煉等6個循環發展標準子體系的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框架,實現循環經濟發展目標。河南省鶴壁市建立了循環經濟標準體系,并通過了國標委的考核驗收。試點發現,都初步建立了適合地方產業特色的標準體系,但不全面、系統、清晰,需要建立更加頂層的、統一的、普適性的全國循環經濟標準體系。[1]
2.2 工業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框架
GB/T 13017-2008《企業標準體系表編制指南》中提到,“從一定范圍內的若干個標準中,提取共性特征并制定成共性標準。然后,將此共性標準安排在標準體系內的沒被提取的若干個標準之上,這種提取出來的共性標準構成標準體系中的一個層次。”它指的是共性越高的標準層次越高,特性越高的標準層次越低。所以,上一層的標準對下層標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2]
綜上所述,本文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一個基本框架圖。循環經濟標準體系采用的是層次結構,共分為三層,這樣比較能直觀地將循環經濟運行的關系表示出來。
第一層為循環經濟基礎層,由企業循環經濟方針與目標、國家和地方有關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或文件、國家和行業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或規劃組成。
第二層為循環經濟技術支撐層,與一般的標準體系不同的是,該層次不再單純地將體系分為技術、管理、工作三大體系,而是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和系統理論,運用綜合標準化方法和模塊化方法,對產品生產進行全生命周期分析,從循環經濟關鍵技術出發,并根據技術屬性進行聚類構建循環經濟專項模塊,以典型技術為依據劃分,如節電、節水、減排、資源化等模塊,圖中虛線框內的模塊可以隨企業的特殊情況進行增減。各模塊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每一模塊下均由核心技術標準體系、接口技術標準體系、支持保障標準體系三大子體系支撐。其中核心技術標準是直接與產品有關及循環技術相關的的典型關鍵技術事項,形成核心標準;接口技術標準是實現產品與產品循環利用不可或缺的支撐技術,形成接口標準;保障技術是保障該體系有效運行及提高其運行管理效率的技術,形成保障標準。
第三層為循環經濟綜合管理層,如圖1所示,對涉及各模塊的管理標準單列管理標準,確保標準的完整性及合理性。
由于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使用者的生產規模不同、生產產品不同、生產工藝不同、管理模式不同,開展循環經濟的模式也各不相同,構建循環經濟標準體系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突出本企業或園區循環經濟的功能和特點,建立適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標準體系。使用者還應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層次、子系統、標準的數量。endprint
3 循環經濟標準體系實證應用
理論的分析注重原則,任何科學的理論是實踐的產物,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完善和發展。我們在理論的指導下形成循環經濟標準構建思路(如圖2),成立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小組,將標準體系應用到巨化集團公司礦制硫酸生產中,通過實踐應用,對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方法進行檢驗驗證,同時也得到了補充和完善。
3.1 循環經濟現狀及模式分析
在確定循環經濟標準化對象之后,工作組首先進行循環經濟現狀分析,解讀循環經濟標準化相關標準與文件,如循環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循環經濟相關標準,國家、行業頒布的循環經濟規劃,明確循環經濟的發展大環境。其次,以循環經濟技術為主線,梳理巨化循環經濟實施的技術現狀和管理現狀,并找出循環經濟實施的薄弱環節。之后,通過標準化、循環經濟模式的二維分析對礦制硫酸循環經濟運行模式進行提煉:首先,根據生產特點、工藝流程、資源利用形成模式簡圖,以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為主要脈絡,進行基礎的模式分析;其次在此模式的基礎上,從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循環運行、產品鏈循環拓展對原運行模式進行修整,形成較為完善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圖。以標準化為突破口分析循環經濟實施的薄弱環節,進行技改的可行性和標準需求分析,重點對產業鏈接口、物質流接口、能源流接口的標準化管理進行突破,通過標準化節點管理實現良性對接。
3.2 循環經濟標準化模塊確定
在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圖的基礎上,運用模塊化的方法,找出循環經濟技術改造和挖潛的模塊。通過對礦制酸工藝的多次梳理和討論,明確了要實現礦制硫酸循環經濟的目標必須從六個模塊進行技術改造和挖潛,一是硫資源綜合利用,二是熱能回收利用,三是節電,四是節水、酸性廢水減量資源化,五是礦渣資源化,六是廢氣回收資源化。同時,組織專家在模塊化的基礎上,研究接口技術手段,搭建各個模塊之間的聯系,形成協調成套的整體。
3.3 構建循環經濟標準體系
以循環經濟理論為依據,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深入剖析巨化礦制酸生產循環經濟的實施模式,充分考慮循環經濟體系的整體性、系統性、全面性,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以實現技術為基礎、結合發展管理要求構建礦制硫酸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框架。根據之前的工作,以熱能回收、節電、節水、減排、資源化綜合利用為主線,確定覆蓋工藝、設備、檢驗、計量、能源、安全、環保、質量管理等諸環節的技術標準體系、管理標準體系和工作標準體系構架。組織技術專家研究直接與礦制硫酸制成有關及循環技術相關的的典型關鍵技術事項,制定核心技術標準;組織研究是實現礦制硫酸與產品循環利用不可或缺的支撐技術,制定接口技術標準;組織制定保障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有效運行及提高其運行管理效率的技術,形成保障標準。
3.4 相關標準的制修訂
從發展循環經濟實際出發,結合產業特點,以標準化為手段,組織相關標準的制修訂:一是挖掘和制定缺失標準,二是把生產管理運營中的先進技術成果、經驗轉化為標準。制定循環經濟標準制修訂計劃,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提升節水、節電、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減少污染排放,通過標準化手段規范生產管理,促進循環經濟先進技術的推廣。
4 結語
循環經濟貫穿于社會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涉及所有的能源和資源,構建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目的就是要發揮標準化在循環經濟建設的作用,但循環經濟標準化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工程,由此決定了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在巨化的實證應用中,我們看到了標準化在循環經濟建設的巨大作用,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建立和應用還需要反復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付允,林翎,陳亮,等.我國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1,(3).DOI:10.3969/j.issn.1002-5944.2011.03.007.
[2]劉玫,付允.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模式與標準體系框架研究[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45-47,49-51,57-59.52-55.
[3]劉穎,顧長青,汪信,等.化學工業園區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2, (1).DOI:10.3969/j.issn.1002-5944.2012.01.017.endprint
3 循環經濟標準體系實證應用
理論的分析注重原則,任何科學的理論是實踐的產物,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完善和發展。我們在理論的指導下形成循環經濟標準構建思路(如圖2),成立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小組,將標準體系應用到巨化集團公司礦制硫酸生產中,通過實踐應用,對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方法進行檢驗驗證,同時也得到了補充和完善。
3.1 循環經濟現狀及模式分析
在確定循環經濟標準化對象之后,工作組首先進行循環經濟現狀分析,解讀循環經濟標準化相關標準與文件,如循環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循環經濟相關標準,國家、行業頒布的循環經濟規劃,明確循環經濟的發展大環境。其次,以循環經濟技術為主線,梳理巨化循環經濟實施的技術現狀和管理現狀,并找出循環經濟實施的薄弱環節。之后,通過標準化、循環經濟模式的二維分析對礦制硫酸循環經濟運行模式進行提煉:首先,根據生產特點、工藝流程、資源利用形成模式簡圖,以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為主要脈絡,進行基礎的模式分析;其次在此模式的基礎上,從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循環運行、產品鏈循環拓展對原運行模式進行修整,形成較為完善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圖。以標準化為突破口分析循環經濟實施的薄弱環節,進行技改的可行性和標準需求分析,重點對產業鏈接口、物質流接口、能源流接口的標準化管理進行突破,通過標準化節點管理實現良性對接。
3.2 循環經濟標準化模塊確定
在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圖的基礎上,運用模塊化的方法,找出循環經濟技術改造和挖潛的模塊。通過對礦制酸工藝的多次梳理和討論,明確了要實現礦制硫酸循環經濟的目標必須從六個模塊進行技術改造和挖潛,一是硫資源綜合利用,二是熱能回收利用,三是節電,四是節水、酸性廢水減量資源化,五是礦渣資源化,六是廢氣回收資源化。同時,組織專家在模塊化的基礎上,研究接口技術手段,搭建各個模塊之間的聯系,形成協調成套的整體。
3.3 構建循環經濟標準體系
以循環經濟理論為依據,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深入剖析巨化礦制酸生產循環經濟的實施模式,充分考慮循環經濟體系的整體性、系統性、全面性,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以實現技術為基礎、結合發展管理要求構建礦制硫酸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框架。根據之前的工作,以熱能回收、節電、節水、減排、資源化綜合利用為主線,確定覆蓋工藝、設備、檢驗、計量、能源、安全、環保、質量管理等諸環節的技術標準體系、管理標準體系和工作標準體系構架。組織技術專家研究直接與礦制硫酸制成有關及循環技術相關的的典型關鍵技術事項,制定核心技術標準;組織研究是實現礦制硫酸與產品循環利用不可或缺的支撐技術,制定接口技術標準;組織制定保障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有效運行及提高其運行管理效率的技術,形成保障標準。
3.4 相關標準的制修訂
從發展循環經濟實際出發,結合產業特點,以標準化為手段,組織相關標準的制修訂:一是挖掘和制定缺失標準,二是把生產管理運營中的先進技術成果、經驗轉化為標準。制定循環經濟標準制修訂計劃,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提升節水、節電、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減少污染排放,通過標準化手段規范生產管理,促進循環經濟先進技術的推廣。
4 結語
循環經濟貫穿于社會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涉及所有的能源和資源,構建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目的就是要發揮標準化在循環經濟建設的作用,但循環經濟標準化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工程,由此決定了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在巨化的實證應用中,我們看到了標準化在循環經濟建設的巨大作用,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建立和應用還需要反復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付允,林翎,陳亮,等.我國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1,(3).DOI:10.3969/j.issn.1002-5944.2011.03.007.
[2]劉玫,付允.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模式與標準體系框架研究[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45-47,49-51,57-59.52-55.
[3]劉穎,顧長青,汪信,等.化學工業園區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2, (1).DOI:10.3969/j.issn.1002-5944.2012.01.017.endprint
3 循環經濟標準體系實證應用
理論的分析注重原則,任何科學的理論是實踐的產物,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完善和發展。我們在理論的指導下形成循環經濟標準構建思路(如圖2),成立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小組,將標準體系應用到巨化集團公司礦制硫酸生產中,通過實踐應用,對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方法進行檢驗驗證,同時也得到了補充和完善。
3.1 循環經濟現狀及模式分析
在確定循環經濟標準化對象之后,工作組首先進行循環經濟現狀分析,解讀循環經濟標準化相關標準與文件,如循環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循環經濟相關標準,國家、行業頒布的循環經濟規劃,明確循環經濟的發展大環境。其次,以循環經濟技術為主線,梳理巨化循環經濟實施的技術現狀和管理現狀,并找出循環經濟實施的薄弱環節。之后,通過標準化、循環經濟模式的二維分析對礦制硫酸循環經濟運行模式進行提煉:首先,根據生產特點、工藝流程、資源利用形成模式簡圖,以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為主要脈絡,進行基礎的模式分析;其次在此模式的基礎上,從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循環運行、產品鏈循環拓展對原運行模式進行修整,形成較為完善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圖。以標準化為突破口分析循環經濟實施的薄弱環節,進行技改的可行性和標準需求分析,重點對產業鏈接口、物質流接口、能源流接口的標準化管理進行突破,通過標準化節點管理實現良性對接。
3.2 循環經濟標準化模塊確定
在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圖的基礎上,運用模塊化的方法,找出循環經濟技術改造和挖潛的模塊。通過對礦制酸工藝的多次梳理和討論,明確了要實現礦制硫酸循環經濟的目標必須從六個模塊進行技術改造和挖潛,一是硫資源綜合利用,二是熱能回收利用,三是節電,四是節水、酸性廢水減量資源化,五是礦渣資源化,六是廢氣回收資源化。同時,組織專家在模塊化的基礎上,研究接口技術手段,搭建各個模塊之間的聯系,形成協調成套的整體。
3.3 構建循環經濟標準體系
以循環經濟理論為依據,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深入剖析巨化礦制酸生產循環經濟的實施模式,充分考慮循環經濟體系的整體性、系統性、全面性,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以實現技術為基礎、結合發展管理要求構建礦制硫酸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框架。根據之前的工作,以熱能回收、節電、節水、減排、資源化綜合利用為主線,確定覆蓋工藝、設備、檢驗、計量、能源、安全、環保、質量管理等諸環節的技術標準體系、管理標準體系和工作標準體系構架。組織技術專家研究直接與礦制硫酸制成有關及循環技術相關的的典型關鍵技術事項,制定核心技術標準;組織研究是實現礦制硫酸與產品循環利用不可或缺的支撐技術,制定接口技術標準;組織制定保障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有效運行及提高其運行管理效率的技術,形成保障標準。
3.4 相關標準的制修訂
從發展循環經濟實際出發,結合產業特點,以標準化為手段,組織相關標準的制修訂:一是挖掘和制定缺失標準,二是把生產管理運營中的先進技術成果、經驗轉化為標準。制定循環經濟標準制修訂計劃,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提升節水、節電、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減少污染排放,通過標準化手段規范生產管理,促進循環經濟先進技術的推廣。
4 結語
循環經濟貫穿于社會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涉及所有的能源和資源,構建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目的就是要發揮標準化在循環經濟建設的作用,但循環經濟標準化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工程,由此決定了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在巨化的實證應用中,我們看到了標準化在循環經濟建設的巨大作用,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建立和應用還需要反復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付允,林翎,陳亮,等.我國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1,(3).DOI:10.3969/j.issn.1002-5944.2011.03.007.
[2]劉玫,付允.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模式與標準體系框架研究[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45-47,49-51,57-59.52-55.
[3]劉穎,顧長青,汪信,等.化學工業園區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2, (1).DOI:10.3969/j.issn.1002-5944.2012.01.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