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雅

創造一個新品牌,創新的過程非常難,但最難的部分還是在組織結構上。
戴維·阿克(David Aaker)因其對品牌資產的研究極具系統性和參考價值,被譽為“品牌資產的鼻祖”。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看上去頗具顛覆性。阿克指出,當下有兩種競爭方式:品牌偏好競爭和品牌相關性競爭。前者更為常見,但是在成熟的競爭市場中,品牌偏好競爭將是一場艱難且無止境的苦戰。品牌相關性競爭——創建新品類和子品類,才是企業邁向成功的唯一途徑。
這個理論看上去和《藍海戰略》的主要觀點有一些類似之處,對戰略家也同樣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但是也有一些困惑隨之產生:“品牌相關性競爭”的概念和品牌分化本質的區別在哪里?踐行這一競爭策略要把握的關鍵點有哪些?在互聯網和數字營銷時代,品牌策略應該有哪些新的調整?……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對戴維·阿克先生做了專訪,且聽他一一分解。
更好地實現差異化競爭
記者:怎么理解“品牌相關性競爭”與“品牌分化”這兩個概念的差別?現在市場上品牌繁多,想要實現差異化已經不太容易,要實現品牌相關性的錯位競爭是否更難呢?
戴維·阿克:我們有很多新品牌成功的案例,其中可以看到一點:如果你的新產品和市場上的老產品相似,那你就不會成功,它必須要有差異化。一是要給顧客一個購買它的理由,二是如果它沒有新的元素,那人們根本就不會注意它。
如何進行差異化?創新,開創新的品類和子品類。
例如,威斯汀酒店是通過提供更舒服的床:他們在床上放六個枕頭,而不是兩個,床單更細膩柔滑。以舒服的床作為一種消費理念,威斯汀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子品類,并由此改變了酒店業的競爭格局。
優衣庫有一個差異化技術,一種叫HEATECH纖維能夠把通過將人體蒸發的水分轉化成溫度和熱量,而且很薄很軟很舒服,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在照抄它的技術,但是這個技術只有一個,而且優衣庫一直都在提高和改進它們的技術。
當然,在創新和差異化之前,品牌首先必須是可見的,已經進入消費者的選擇范圍,同時也是消費者可以接受的。我講的相關性就是讓顧客考慮這個品牌,而品牌區分就是讓消費者偏愛你的品牌,這是在相關性之后要考慮的一點。
品牌相關性和品牌分化的理論是不一樣的。后者的很多理念我認為簡直是瘋狂。比如其中一個理念是建議你不斷衍生品牌、擴張品牌。我很難想象迪士尼如何不停地在卡通品牌上,去不去衍生、擴張其他品牌。
創造一個新品牌,創新的過程非常難,但最難的部分還是在組織結構上,給你帶來最大的阻力的常常是組織結構中那些過去最成功的部分。在當前的數字營銷時代尤其如此。
記者:您怎樣看互聯網對于品牌的影響?現在出現海量互聯網品牌,就像微信的廣告語,“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從整個競爭格局來講,品牌還重要嗎?
戴維·阿克:是的,很多人沒有那么多時間來搜索關于品牌背后的特性。即使他們搜索,也是搜比較能夠看得見,選擇跟他們相關的品牌。但是,沒有品牌你又如何去和消費者溝通呢?
數字營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我的觀點是,數字營銷首先要非常關注消費者需求,找到顧客的黃金打動點,或者能夠和黃金打動點相通的興趣關注點,借此提高品牌可見性,跟客戶建立起交易之外的關系。提到紅牛,大家想到的就是先鋒、極限、能量,它們贊助了很多極限運動,個別極限運動甚至有3500萬人通過社交媒體直接關注。不一定所有人都對能量飲料感興趣,但大部分人對極限運動都會非常關注。
120年前John Deere也找到過答案,他推出了專業的耕種季刊,主要談最新的耕種技術、化肥,同時也談農民的生活狀態,怎么讓他們的生活更好,效率更高,這個才是農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與傳統經濟比較,在當前的新經濟下,員工不僅希望能幫公司創造利潤,還希望能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感覺自己做的事是有意義的。
愿景的重要性
記者:一個企業離開原來熟悉的品類,開創一個全新的品類或者子品類,可能付出什么代價?中國品牌健力寶早年推出“第五季”,李寧推出“90后李寧”,后來證明都是災難。
戴維·阿克:這兩個案例我都不是很熟悉。單從品牌原理看,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在于對西方的模仿。比如李寧可能在簡單地模仿耐克,健力寶可能在簡單地模仿百事可樂,只不過在中國市場賣得便宜一些。品牌戰略不能只是局限于價格,更重要的是要有更高的目標。像小米就有非常好的目標,讓顧客和員工都能相信這個品牌。一個品牌有的時候會失去方向,要實現自我救贖,就是要重新找回自己意義的核心,讓顧客、員工和供應方都重新選擇它。這其實就是品牌的愿景。
記者:關于新經濟時代的品牌愿景能否再展開談一下您的觀點?
戴維·阿克:每個品牌都要有自己的愿景,借此跟消費者建立聯系,激勵員工。例如阿里巴巴的愿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我們剛提出了一個新的品牌愿景模型,這個模型涉及多個層面和維度,例如伯克利Haas商學院的品牌愿景,它包括了四個核心的想法:充分自信但不偏激(Confidence Without Attitude)、終身學習(Students Always)、超越小我(Beyond Yourself)、挑戰現狀(Question The Status Quo),中間還有一個核心的目標,培養能改寫商業規則的領導者(To Develop Leaders Who Redefine How We Do Business)的領袖人才。
有人認為品牌必須精簡成只包括3個詞的口號,我覺得這實在是太討厭了,品牌應該是多維度的。這樣的模型是有激勵性的,我們希望能夠改進,讓每一個因素都能夠讓人去信任和信賴。我們可以在模型里面放一些我們雖然沒實現,但是后來可以實現的東西。這些可行,但有一定挑戰性的目標,需要員工有很好地投入,還要尊重你的顧客。
記者:看起來進行相關性創新的都是快公司和新公司,大企業和慢公司還有機會嗎?
戴維·阿克:所有的公司都應該有自己的目標,都要成為一個目標驅動的公司。公司開發一個新產品不容易,有的公司花10年可以找到一個新的機會,有的一兩年就可以。要有耐心,一旦發現機會就抓住。當然,像我前面指出的,這其中組織結構和資金落實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