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藝舫
[摘 要]秦始皇在其統治和治理全國的過程中實施了文化軟實力戰略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其中包括人才戰略、學習外來文化等促進秦國文化發展的戰略,還有“焚書”、“坑儒”、“禁言”等實行文化專制的戰略。這些戰略影響了當時秦國的統治,也對后世產生了影響。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秦始皇
軟實力的學術概念是由美國人約瑟夫·奈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的,不同于以物質力量為主導的硬實力,軟實力具有不通過威逼利誘就能影響他人喜好從而達成所愿的能力。對于一個國家而言這種能力源自于文化、政治觀念和政策吸引力,其中文化是軟實力最重要的資源。早在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就意識到了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并將其運用在了自己的統一大業及治國方針中。
一、秦始皇的文化戰略
1、集百家之言,促進秦文化滋長
秦國初期是“邑于西陲”(1)的偏遠小國,政治文明相對落后,雖然秦孝公時期實行的商鞅變法使秦國日益強大,逐漸步入霸主行列,但是文化的不發達依舊是秦國綜合實力中的“軟肋”。秦始皇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采取了許多措施用以吸收外來文化,來促進秦國文化的發展和增強文化軟實力。
(1)招賢納士,實施人才戰略
人才戰略是秦始皇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
大量供養食客舍人,禮待客卿。這種平等的待客之道,沒有破壞秦始皇的威嚴反而成就了一段禮待賢才的佳話,予以高官厚祿,并且在之后兼并其他國家的戰爭中一直采用他的謀略。對于其他的賢臣良將,諸如李斯、蒙恬等人,秦始皇也是對其封侯加爵、賞賜不斷。
(2)著書立說,奠定理論基礎
秦始皇繼位秦王之時,秦統一全國的形式就已基本確立,此后秦國又以不可阻擋之勢逐步吞并其他國家,大范圍的擴展疆域。對于一個文化不發達的國家,想要統治文化發達的國家,大力發展秦國的文化、提升秦國的文化軟實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推崇以德化教民兼以實行法治的治國方略。
2、作大一統范式,促進文化統一
(1)統一文字
秦始皇二十六年,下令全國統一用小篆作為官方字體。此后小篆和隸書成為全國通行的字體。它們的出現改變了春秋戰國時期文字混亂的狀態,使全國文字統一起來。作為文化載體的文字的統一,加速了各地區文化的交流,同時秦始皇也以文字作為載體來實施其文化軟實力戰略。
(2)統一祭祀制度
祭祀是古人精神生活中的頭等大事,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制定了一系列的規范來增強秦文化的社會認同。統一祭祀制度、完成封禪大典。同年,秦始皇登上泰山,舉行祭天儀式,并立石刻歌頌大秦的功德,之后又在梁父山舉行祭地典禮。其次,秦始皇還創設了園寢制度,在山川祭祀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規定。(2)
(3)統一禮法規范
禮法規范包含的是國家標志物與最基本的禮法制度,例如國號、國運、國歷、君號、侯爵名號、人民名號等十四個方面。秦始皇統一之后都一一對其進行了規范。(3)
3、塑造帝王形象,強化秦文化凝聚力
(1)始稱“皇帝”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認為稱“王”不足以顯揚自己的功業,于是讓大臣們商議帝號。秦始皇制定的這套稱謂在中國封建王朝中延續了上千年。因為秦始皇是第一個稱為“皇帝”的,所以又稱“始皇”。
(2)推行“終始五德學說”
秦始皇按照齊國人鄒衍的“五德終始說”推到:“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這些略帶有神秘色彩的制度能讓百姓對秦朝的統治產生敬畏感,并且證明了秦朝代替周朝建立新的大一統帝國進行統治的政治合理性,繼而鞏固其皇權的穩定性。
(3)巡游全國,刻石記功
秦始皇中后期喜愛巡游,使皇恩遍及全國,所到之處都要立石刻,記載和宣揚自己的功德。此次之后的三次東巡每一次都會立石刻,頌揚秦朝的功德與秦始皇的清明勤政。
二、秦始皇實行的文化戰略的歷史影響
1、促使文化融合,促進文化發展
戰國末期,經過了幾百年的百家爭鳴,文化的融合成為思想和文化發展的新趨勢。秦始皇繼位之初,當時的秦國聚集來自了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階層的人,各種思想在秦國的土地上碰撞、交流、融合,極大的促進了秦國文化的發展,并且為統一之后的全國的文化大融匯、大統一奠定了基礎。
2、統一文字,方便文化交流
“書同文”是秦始皇的文化戰略中最重要的也是對后世影響最深的一項政策。基本上克服了各區域交流時所面臨的文化差異和語言不通等障礙,確保了中央政令的有效傳達,促進了區域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3、發明“皇帝”稱號,形成文化集權
創建“皇帝”稱號是秦始皇的一大歷史性創造。自秦始皇以后,“皇帝”一直都是歷代封建王朝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的尊號,并在中國延續了千年之久。“皇帝”稱謂的確立,意味著皇權成為了凌駕于其他一切權利之上的最高權力,以皇權為軸心的中央集權制也在這個新的帝國中建立了起來。
三、對秦始皇的文化戰略的幾點反思
1、人才戰略是文化軟實力戰略的重要內容
從古至今每一個時代的發展,都會相對應的出現那個時代所需要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起推波助瀾的作用,甚至是導向作用。秦始皇深刻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于是將人才戰略擺在了第一位。
2、軟實力的打造需要硬實力的支持
歷史實踐證明,由于軟實力的局限性所致,在對外防御、保護領土方面的確比硬實力略遜一籌。軟實力要想更為有效的起作用就不能離開硬實力的支撐。中國自古就有文經武緯相輔相成的治國方略,在教化百姓方面也是“誘進以仁義”與“束縛以刑罰”并重。
3、實施文化軟實力戰略要尊重文化的發展規律
用武力手段強制性地統一思想消滅異端的做法在歷史上并不罕見。秦始皇“焚書坑儒”用極端、暴虐的方式來打壓與自己意識形態不相符合的思想,實際目的是為了維護統一的政治局面和建立統一的意識形態。文化對人的熏陶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是由古至今傳承下來的,一旦被收納就會成為靈魂和精神的一部分,是不會輕易被外力強行改變的。
統一思想有多種方法和手段可以選擇,而秦始皇卻采用了最不可取的方法。先是用嚴苛的法律禁止民眾習讀《詩》、《書》,又將諸子之書焚燒銷毀,還以殘暴的刑罰懲處犯禁之人。這種殘忍的手段換來的文化專制是充滿暴力和血腥的,是不得民心的,最終的結果只會對秦朝的統治產生危害。
注釋:
(1)司馬遷,《史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頁。
(2)黃留珠,《秦漢歷史文化論稿》,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第70頁。
(3)孫皓暉,《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下)——統一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