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聯作為迄今為止歷史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曾經創造了無數令人驚嘆的成就。作為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一個可以與美國并駕齊驅的超級大國,蘇聯的影響力可謂遍及當時世界每一個角落。然而就是這么一個龐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卻在它即將迎來自己70歲生日時,黯然沒入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其解體的原因引人深思。前車之鑒后車之師,我國目前正處于發展社會主義的關鍵時期,蘇聯的解體原因及其教訓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關于蘇聯解體的原因,學術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數學者普遍認為蘇聯的解體是多種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涉及多個領域、多個方面、多個層次。本文章致力于在總結部分具有代表性觀點的基礎上,發掘更深層次的問題,結合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找出其根本原因及其歷史教訓。
[關鍵詞]蘇聯解體;斯大林模式;新思維;和平演變;歷史教訓
蘇聯的解體,作為人類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重大事件,引起了學術界的深度關注。蘇聯的解體,可以從三方面理解:一是指蘇聯在聯盟國家意義上的分裂;二是指蘇聯在發展本國社會主義實踐上的失敗;三是指蘇共失去了對蘇聯國家的全部領導權。蘇聯解體至今,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分析,國內學者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和研究已經相當透徹。在造成蘇聯最終解體的原因方面,大部分研究觀點認為,蘇聯劇變是蘇聯各種內外矛盾無法解決,積重難返并最終爆發導致了蘇聯的解體。但是由于在具體研究蘇聯解體的原因時,研究的角度及其出發點不用,所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方面。很大一部分學者認為,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在于本國的經濟建設的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經濟建設。蘇聯解體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是起決定性的原因還是經濟問題。正是經濟建設沒有搞好,致使蘇聯人民對社會主義失去了信仰,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1]而蘇聯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包括:蘇聯國家體制的僵化、經濟政策脫離了蘇聯本國的實際情況、盲目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拖垮了蘇聯的國家經濟以及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改革導致了蘇聯經濟最終崩潰。
二、民族關系方面。從民族關系的角度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兩種研究方向:一是從蘇聯的民族政策方面來分析。研究認為“蘇聯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蘇聯長期以來執行大俄羅斯主義的民族主義路線,引起了其他少數民族的普遍不滿。由于歷史上,沙俄對周邊少數民族的血腥統治和鎮壓已經劣跡斑斑,新仇加上舊怨,導致蘇聯背上了沉重的民族矛盾包袱。而戈爾巴喬夫在自己的“新思維”中提倡的公開性和民主化又為民族主義泛濫于蘇聯少數民族提供了契機,強烈的民族主義致使統一的蘇聯最終走向了分裂”[2];二是從蘇聯各個民族的心理方面來研究。部分學者認為,日益膨脹的民族自我意識為蘇聯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政治勢力所利用,并進而轉變為解體的意識形態。“在某種程度上,解體的意識形態就是否定集中意識的民主意識加上超越國家意識的民族意識。”[3]這種意識泛濫于許多蘇聯少數民族思想意識中,為蘇聯的解體埋下了深刻的隱患。
三、思想方面。有學者從思想方面研究,認為蘇聯的解體從思想原因上看,“蘇共這方面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來詮釋馬克思主義原理,長期以來沒有根據蘇聯的實際情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國家政策來解決本國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其結果便是,不僅沒有很好的推動蘇聯國家的建設與發展,反而脫離了蘇聯人民的根本的利益和要求。”[4]還有學者認為,導致蘇聯解體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蘇聯領導思想僵化、長期陷于嚴重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5]
四、外部因素。蘇聯解體之后的一段時間內,部分國內學者把“和平演變”視為導致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但很快就被內部原因是根本原因的思想所替代。有學者指出:“蘇聯的演變是在國際上兩種相互對立的政治制度相互斗爭的背景下發生的。蘇聯的解體與西方資本主義敵對勢力對其所進行的“和平演變”有著密切的聯系。無視外部因素對蘇聯劇變所起的推波助瀾的作用是不切實際的。”[6]在戈爾巴喬夫執政期間,西方的“和平演變”政策主要是:“(1)政治上加強接觸,促進演變;(2)思想上加強滲透,灌輸西方價值觀念;(3)軍事上保持威懾,以壓促變;(4)經濟上擴大聯系,以“援”誘變。”[7]在某種意義上,西方的“和平演變”對蘇聯的解體的確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其并非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所在。
雖然不同學者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是關于蘇聯解體的原因是蘇聯各方面政策處理失當而導致的內外交困致使蘇聯解體,已經達成了共識。蘇聯,作為人類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星,其隕落的原因仍然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蘇聯的解體早已經給世界各國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建設敲響了警鐘。關于蘇聯解體的教訓及啟示可以從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四大部分分析。
政治方面:蘇聯缺乏相應的政治法制的體制建設。蘇聯后期的政治已經相當腐朽。由于缺乏完善的政治監督體系以及針對政府權力的監管法律,蘇聯的共產黨高層已經完全墮落為維護自身利益的團體,蘇聯社會官僚主義盛行,各種特權群體出現,導致蘇聯共產黨高層已經完全脫離了蘇聯人民。也最終導致了政變發生時,當蘇聯被宣布解體之后,幾乎沒有蘇聯人民站出來維護蘇聯共產黨以及蘇聯的統一。由此可見,政治體制的完善以及對權力監督的法制建設對一個國家政黨的執政能力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
經濟方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對于整個國家的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蘇聯在解體前夕,其經濟發展已經陷入了基本停滯的狀態。由于蘇聯在發展經濟建設時,沒有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盲目發展重工業以及軍事工業,再加上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嚴重損害了蘇聯本國人民的經濟利益。最終也拖垮了蘇聯國家的經濟。
軍事方面:作為一個國家安全保障的基石,軍事力量十分重要。然而蘇聯的軍事力量在當時僅次于美國,位列世界第二。這么龐大的軍事力量卻沒能阻止蘇聯的解體。其原因主要在于軍隊的內部思想出現了問題。一個國家的軍隊在思想上和指揮上出現問題對于國家的安全是致命的。
文化方面:當時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在文化方面可謂做足了功夫。無論是對西方文化發展的夸大炫耀,還是對社會主義問題的擴大化宣傳,都對社會主義陣營人民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很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民主德國的大量公民逃往聯邦德國,迫使蘇聯建起了柏林墻。一方面顯示了西方文化宣傳的成功,另一方面也顯示了蘇聯對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文化建設的缺失。文化信仰作為國家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國家的穩定與發展起著不可見更不可缺的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榮廷,韓文彩.經濟問題是最終原因[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1992,(1).
[2]劉添才.蘇聯解體的原因及教訓[J].今日前蘇聯東歐,1992,(6).
[3]王丹.民族自我意識與蘇聯解體問題[J].世界歷史,2000,(4).
[4]湘妮.從蘇共指導思想的幾個問題看蘇聯演變的教訓[J].政黨與當代世界,1992,(2).
[5]劉克明.蘇聯劇變的歷史教訓[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1994,(1).
[6]里忠.蘇共垮臺原因淺析[J].政黨與當代世界,1992,(12).
[7]黃立弗.蘇共政治控制衰變探析[J].東歐中亞研究,2000,(2).
[8]薛小榮.十年來關于蘇聯劇變原因研究綜述[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2年6月30日.
[9]陸南泉.蘇聯劇變原因研究之進展情況[J].東歐中亞研究,1997,(6)25.
作者簡介:馬駿(1988-),男,河南安陽人,職稱:碩士研究生,學歷: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