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必然為民營經濟帶來新一輪蓬勃發展的機遇。吉林省民營經濟只有創新發展才有生存空間和立足之地。本文針對吉林省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存在的“四個不夠”、“六多六少”和“六個困難”等問題,提出了樹立創新理念和培育創業精神,培養和引進創新型人才,營造公平、和諧、寬松的發展環境,選擇適合發展的產業和經營方式以及適時轉型和提升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等對策。
關 ?鍵 ?詞: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1.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14)12-0114-04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簡介:吳秀坤(1971—),女,吉林松原人,中共松原市委黨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作為最活躍的市場主體,民營經濟迎來了新一輪蓬勃發展的機遇。但吉林省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面對激烈競爭,只有創新發展才有生存與立足之地。
一、吉林省民營經濟創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吉林省民營經濟得到了快速、平穩、健康的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富民強省的重要途徑。到2011年底,吉林省民營經濟累計實現增加值5318億元,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50.5%,雖然吉林省的民營經濟取得了如此成就,但從總體來看,仍然存在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存在“四個不夠”問題
⒈總量不夠。近年來,吉林省民營經濟發展較快,但總體來說發展的總量還不夠。盡管民營經濟增加值已占到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50%,但從吉林省的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在全國各省市中小企業所處的位置來看,吉林省的差距還很大。從全國來看,民營經濟已占到60%以上,吉林省與之相比還差10個百分點。從企業數量看,吉林省每萬人擁有民營企業的數量是37個,而遼寧省是每萬人擁有49個,浙江省是每萬人擁有89個。吉林省私營企業戶數是廣東省的12.7%、江蘇省的12.2%。從注冊資金看,吉林省民營企業注冊資金分別是浙江省的13.6%、廣東省的10.7%、江蘇省的7.9%;從企業的規模來看:吉林省民營企業每一戶資產的平均額只占到國有企業的5.5%,而且吉林省進入到全國500強的民營企業的戶數很少。由此可見,吉林省民營經濟的大企業不大,小企業不多,民營經濟總量小,仍然是其發展面臨的最現實問題。
⒉層次不夠高。目前,吉林省民營經濟整體層次不高,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多數仍然處在產業鏈的低端,很多企業是家族型企業、作坊式經營,數量雖然很多,但規模卻不是很大,投資也比較分散。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民營經濟整體發展層次不高,規模企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不強,整體缺乏競爭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不僅難以做大做強,而且也無法生存。
⒊創新能力不夠強。吉林省民營企業創新能力比較弱,一方面是因為民營企業存在招工難、用工荒、企業員工隊伍不穩定、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普遍缺少相關技術人才、缺乏相關專業技術背景和創新意識等問題。員工的素質制約了企業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導致企業整體技術力量薄弱,整體創新能力較差。致使全省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創新產品產值率只有5.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是因為科技投入少。吉林省科技投入經費只占主營業務收入的萬分之三,國內條件好的民營企業這方面投入已經達到5%,而吉林省企業發明專利僅占全國的0.5%。
⒋市場體系發育不夠健全。吉林省土地、資源、資本、科技、信息、環境等要素市場發展緩慢,價格形成還受到較多的行政干預,導致民營經濟經營成本偏高。
(二)存在“六多六少”問題
吉林省是資源型省份,也是老工業基地,市場經濟發育程度低是不爭的事實。民營經濟在發展中與石油、化工、汽車制造等傳統產業相配套的企業較多,而與電子、信息傳輸、軟件、現代物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聯的企業較少。很多民營企業都停留在以加工業為主的階段,民營經濟的發展更多地是依靠資源和勞動力優勢,而不是技術優勢,多數民營企業往往通過仿制或“嫁接”來獲得技術和專利,因此,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導致吉林省高新技術產品、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產品比重小,能叫響的“優質產品”、“名牌產品”、“高端產品”不多。而缺乏市場競爭力,缺少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使得民營企業的專業化和產業化水平低、產業鏈條短、產業集群程度不高,部分產業雖有集聚,但規模小,產業鏈短,缺乏先進地區“一村一品”、“一鄉幾品”、“一縣多品”、“一園一業”等特有集群特色,缺乏專業市場型、縱向配套型、合作擴展型、專業村型等塊狀經濟,因此,民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不強。
所以,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吉林省同發達省份比較,民營經濟的發展還存在著階段性差距。主要表現為個體工商戶多、私營企業少;小企業多、規模企業少;加工型企業多、創新型企業少;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低端產品多、高端產品少;單打獨斗多、集群發展少。這“六多六少”充分說明吉林省民營經濟在具有很大發展空間的同時,還存在很多問題。
(三)存在“六個困難”問題
吉林省作為老工業基地,長期以來形成了對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對大型國企的“路徑依賴”,民營經濟是“短板”,民營企業發展面臨著重重困難,主要表現在:
⒈創辦難。吉林省市場化水平仍然比較低,創辦民營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困難是資金短缺。由于種種原因,民營企業借貸門檻較高,而且難度大。目前,銀行信貸資金有進一步向“大城市、大企業、大行業”集中的趨勢,使得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進一步加劇,資金不到位嚴重地影響了民營企業的創辦和發展。
⒉成長難。一方面,與民營企業目前面臨的成長困境——自身的“弱”、“小”有關系。因為“弱”、“小”,民營中小企業資金總體偏緊,資金緊張波及上下游產業鏈,使市場環境進一步惡化;而且借貸門檻高,難度大;民間融資風險大、利息高,加之“用工荒”和《社會保險法》實施效應的疊加,進一步推高了民營企業的用工成本;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更加大了民營企業的競爭壓力。所有一切導致了民營企業經濟基礎薄、創新能力差、進而市場競爭能力低、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另一方面,與現行的政策導向有關。由于我國生產要素市場發育還相對滯后,行政力量的干預還很明顯,往往會導致大企業和民營中小企業在資源的獲取上處于不完全平等的狀態,致使民營小企業處于政策的弱勢。所以,吉林省民營企業要想成長壯大有一定的難度。
⒊創新難。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吉林省大多數民營企業的優勢仍停留在勞動力和資源低成本使用上,資本實力、技術實力雄厚且創新能力強的民營企業很少。因為,民營企業在創新中會存在規模、技術、資金管理方面的制約,因此,絕大多數的吉林省民營企業因動力機制不完善,企業不愿創新;因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企業不敢創新;因創新人才缺乏,研發能力有限,企業不會創新;因金融體制不配套,融資困難,企業不能創新。
⒋盈利難。企業是靠利潤生存和發展的,民營企業面臨的所有難題,歸根到底是盈利難。吉林省的民營企業大都處在產業鏈低端,沒有太多的品牌效益,沒有太高的盈利能力。一方面,用工、資源、原材料等成本在不斷上漲,而銷售價格并沒有水漲船高,有時甚至還下跌了。另一方面,國家政策導向有時會使民營企業與國企相比處于政策的弱勢地位,致使其無力競爭。如果是外貿企業,還涉及到世界性金融危機、國際形勢、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商品實際貶值問題的影響。
⒌融資難。資金是企業運營的命脈,但很多金融機構往往只盯著大企業,注重“錦上添花”,很少對民營企業“雪中送炭”,所以,融資難是當前民營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融資渠道不暢、成本較高、融通能力不強等。因為,民營企業多屬于中小企業,由于他們的信用等級不高,整個民營經濟這條線的信用體系建立得不完整,加之吉林省的金融體系建設、資本市場建設相對滯后,因此,很多民營中小企業很難通過銀行拿到貸款,也很難通過資本市場達到直接融資目的 ,從這方面來看,民營企業還處在弱勢地位。
⒍辦事難。政府部門的審批服務是促進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的“綠色通道”。近些年來,吉林省各級政府通過審批制度改革,削減了大量審批環節,取消了一批收費項目,效果比較明顯。如果說審批服務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更多地是集中在民營企業。
二、吉林省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路徑探析
創新發展民營經濟是吉林省富民強省的基礎所在、活力所在、源泉所在、希望所在。
(一)樹立創新理念,培育創業精神
⒈樹立創新理念。《孫子兵法·勢篇》中說:“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于江河。”所以,民營企業只有創新理念到位,發展才能進位;只有創新思想領先,發展才能率先,誰能真創新,早創新,誰就能最先把握發展的主動權,最先贏得發展的資源,最先實現發展的突破。
⒉培育創業精神。要推動吉林省全民創業工程,必須在全民中倡導兩種創業精神:⑴“海帶精神”。海帶的特點是有根能生長,無根能漂洋,折斷了照樣成長,曬干了也能膨脹。“海帶精神”是倡導一種能夠四海為家,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實質是'草根經濟"的產物。⑵“草根精神”。草根的特點是給一點雨露就蓬勃生長,透一點陽光就熱情開放,施一點肥料就特別茁壯。“草根精神”是倡導一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是典型的百姓經濟,老鄉經濟。如果吉林省能夠形成人人創業,人人有業,人人敬業,人人樂業的局面,就會讓更多的自然人成為市場的主體,讓更多的市場主體獲得更多資源,從而創造更多的財富。
(二)培養和引進創新型人才
目前,吉林省90%以上的企業人才緊缺,而且存在培養難、引進難、留住難等問題。因此,以企業為主體,以社會為橋梁,培養、引進創新型人才迫在眉睫。
⒈建立和完善與創新型人才相關的機制。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開發、發現評價、選拔使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等相關機制,吸引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技術人才和職業經理人進入民營企業。
⒉拓寬創新型人才培養渠道。創新型人才可以立足企業需求自己培養、借助專業機構委托培養、面向社會招賢納才引進培養。
(三)營造公平、和諧、寬松的發展環境
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這一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構建,將有利于打破“玻璃門”、“彈簧門”以及“表面迎進去,實際推出來”的“旋轉門”等多年來困擾民營經濟發展的隱性障礙必將使民營企業獲得更多的參與競爭并勝出的機會。
⒈優化政務環境。在發展民營經濟問題上,要“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困難找理由”,全力以赴做好服務發展的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要突出一個“快”字,做到能快則快,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務效能;突出一個“嚴”字,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突出一個“寬”字,準入門檻能寬則寬,行政性收費能緩則緩,能減則減,能免則免;突出一個“容”字,要寬容創新失敗。
⒉優化執法環境。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要做到七個不輕易:不輕易進行行政處罰;不輕易擴大案情的知情面;不輕易傳喚企業公司經營管理者;不輕易查封、凍結企業賬目和銀行賬戶;不輕易追繳涉及企業的生產經營物款;不輕易報道有損企業形象和聲譽的案件;不輕易開警車、拉警笛去企業調查取證。
⒊優化金融支撐環境。吉林省的民營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問題,所以,應加大對融資支持的力度,創造寬松的金融支撐環境,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服務,引導金融機構逐步提高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和比重,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很重要。不但要繼續深化銀企保合作,加強擔保體系建設,注重運用風險補償、獎勵補助和資本注入等支持擔保機構發展,進一步提高擔保能力;而且要積極開展應收賬款質押等擔保貸款方式,支持民營企業直接融資和民營企業開展集合債券等新型融資模式,擴大股權投資、信托投資等基金規模,最大限度緩解企業資金短缺問題。為突出發展民營經濟,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2013年,吉林省政府決定設立小微企業擔保公司,兩年內省財政投入3億元,注冊資金達到5億元,專門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每年可擔保融資30億元至50億元。
(四)選擇適合發展的產業和經營方式
⒈選擇適合發展的產業。在縣域、區域經濟的產業選擇上應該把握兩點:⑴先“存量造優”,即先從本縣、區已有的產業中挑選一、兩種比較有優勢、有發展前景的產業,重點扶持,然后以該產業來發展產業集群,從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場、小資本大集聚、小企業大協作、小產業大規模”的集群優勢。⑵后“無中生有”,即在本縣、區沒有產業的情況下,通過招商引資,通過促進本地民營企業的發展,尋找新的產業,再以新的產業為基礎發展產業集群。
⒉選擇適合發展的經營方式。亞當斯密說:“市場最本質的東西就是分工”。所以,發展以同類產業區域性集聚為特點的“塊狀經濟”與各類特色的專業市場緊密結合,形成群體化的規模優勢,對于吉林省民營經濟的創新發展很重要。不但能夠把分散在若干農戶家庭和中小企業中潛在的生產要素變成整體集聚性的現實生產要素,使一些鄉村局部的生產優勢轉化為綜合性的經濟優勢;而且能夠把大量的中小企業聚集在一起,通過高度細化的分工與合作,形成并無產權關系的超大型“工廠” ,不斷提高產業的高度配套能力, 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進而不斷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工業規模化、現代化,專業市場不斷擴大,開辟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五)適時轉型和提升傳統產業
創新發展民營經濟,傳統產業應以創新求轉型,以轉型求提升,以提升求發展。
⒈政府要為中小微企業升級轉型提供技術支撐。構成塊狀經濟的基本單元是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它們的創新能力不強,單個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因不大,升級轉型有困難。因此,政府搭建區域性技術平臺,為轉型提供技術支撐,是這些民營企業的迫切需求。
⒉實力企業實施品牌戰略,自行研發加快提升。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品牌恰好就是這個支點,它能帶動整個企業。品牌競爭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上的物化和商品化的表現,是經過整合的力量 ,缺少品牌競爭力的企業最終將被市場淘汰。所以實力企業實施品牌戰略,依靠自身的科技力量和資金,自行研發,把傳統產業鏈向價值鏈方向提升,在傳統行業中發展新興產業,應該是目前吉林省民營企業重點拓展的方向和內容。
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民營經濟,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源于市場,、又高于市場,最終才能領導市場,創造市場;也只有創新發展,才能更好地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地位才能更加鞏固、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價值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M].人民出版社.2013-11.
[2]白緒貴在吉林省政府網站直播間接受訪談[R].2010-12-24.
[3]王儒林在吉林省突出發展民營經濟大會上的講話[R].2013-02-25.
[4]巴音朝魯在吉林省突出發展民營經濟大會上的講話[R].2013-02-25.
(責任編輯:牟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