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巖氣革命與其他任何新興產業類似,投資者和供應者并不都能“普惠”受益,這就是市場經濟。
陳衛東專欄
陳衛東,現任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教授級高級經濟師
2014年3月13日,新任殼牌公司首席執行官范伯登先生率領首席財務官等數位分析師召開全天分析報告會,以新的公司發展戰略回應社會對其年初發布的公司盈利預警的關注。
從殼牌2013年度報告看,其營業收入較上一年度減少4%。“石油五巨頭”埃克森美孚、BP、殼牌、雪佛龍和道達爾的營業收入平均下降3%,凈利潤下降20%。近兩年,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的投資回報率分別從2011年的24.2%下降到2013年的17%和從21.6%下降到13.5%。而經營風格一直穩健的殼牌營利能力卻大幅消減40%。相應的動用資本回報率從13.6%下降至7.9%,下滑幅度竟高達42%。
在一百多年的現代石油歷史中,不論是過去的“石油七姐妹”,還是今天的“國際石油五巨頭”,殼牌始終是最顯赫的石油公司之一,在國際石油行業中具有重要影響,發展模式被很多公司借鑒與效仿。十年首次發出盈利預警,反映出在過去二十多年的幾次行業大轉型中,殼牌的發展戰略或許出了問題。
在前述分析會上,范伯登坦言:“公司在石油制品和北美資源區塊投資有800億美元之多,這些投資的財務回報顯然不能令人滿意,這兩個領域糟糕的表現,嚴重地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表現。”美國的上游業務,尤其是過去幾年大力投資的非常規油氣領域,讓殼牌在2013年損失近10億美元。
據殼牌公司美國上游業務董事總經理馬溫·奧棟先生(Marvin. Odum)披露:截至2013年底,殼牌在北美上游業務累計動用資本680億美元,其中投資頁巖油氣資源的資本為240億美元,約占總投資的40%。在北美75萬桶/日石油當量產量中,天然氣約占40%。但由于天然氣價格低迷,其收入只有總營業收入的11%。在殼牌現有北美頁巖油氣資源里,干氣資源約為80%,盡快處理這些低效資產成為殼牌公司高管新團隊的一項重要工作:轉賣出售或者做壞賬處理。截至去年底,殼牌對北美頁巖油氣投資壞賬處理高達37億美元,且這一數據還將繼續增加。
一方面,美國頁巖氣革命推動了世界能源轉型并因此啟動新一輪能源革命,美國消費者、美國經濟及環境和國家層面都從中受益匪淺。許多中小油氣公司和油田服務公司也因此得益。但像殼牌公司等參與其中的跨國石油巨頭們并未獲益。頁巖氣革命與其他任何新興產業類似,投資者和供應者并不都能“普惠”受益,這就是市場經濟—由于“非普惠”而有競爭,有競爭效率才會提高,消費者才能最終受惠。如IT行業,在消費者充分享受電子信息帶來的便利時,多少曾經是行業最有創造力、最優秀的公司成為發展道路上的犧牲品和奠基石。
不過,我不認為殼牌公司會成為頁巖氣革命的犧牲品,但所有參與頁巖氣生產的跨國巨頭都不賺錢也屬非正常現象。現實情況是,目前美國天然氣價格過低,約是同等熱值石油價格的1/5、歐洲天然氣價格的1/2以及東亞國家價格的1/4。
頁巖氣革命大大降低了美國能源價格,提高了制造業的競爭能力,甚至有學者說美國頁巖氣革命啟動了美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天然氣低價格的現狀還會持續較長時間,因此美國頁巖氣資源的買賣重組將會進入新一輪活躍期。為了改善公司的財務業績,殼牌等跨國石油公司在未來幾年將會出售部分對其價值不大的頁巖油氣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