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華
2010年6月《資源描述與檢索》(RDA)網絡版以工具包的形式發布,2012年和2013年又進行了修訂補充更新[1]。經過廣泛的應用性和可行性測試后,美國國會圖書館從2013年3月31日開始正式啟用RDA的規則進行編目[2]。
為適應RDA的著錄要求,MARC21書目數據格式(MARC 21 Format for Bibliographic Data)也做了一些補充和修訂[3]。由于RDA并不以資源類型分述編目規則,為便于從事測繪制圖資源編目的圖書館員了解基于RDA的測繪制圖資源MARC21編目變化,本文擬以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測繪制圖資源書目數據為例,對MARC21書目數據格式的編目變化進行比較研究。
MARC21書目數據格式記錄頭標區的變化主要是頭標區第18字符位有關著錄標準的說明。該字符位包含1個字符的代碼,用于說明編制記錄所依據的標準和規則,其他特殊編目規則記錄在040字段的子字段$e(著錄條例)。原MARC21定義了4種代碼,即#(非ISBD標準)、a(AACR2)、i(ISBD)和u(不詳)。
2010年,MARC 21新增了1種代碼“c”,并對原來的代碼“i”做了修訂。
新增代碼“c”的含義是指編制記錄依據ISBD的標點符號規定,但子字段末尾的標點符號省略。
代碼“i”的含義則做了新的定義,是指編制記錄依據ISBD的標點符號規定。原來的意思是“編制記錄依據的標準是ISBD”。
RDA規則的數據描述標識符是依據ISBD統一版的規定,因此基于RDA的資源編目著錄標準代碼應該使用“c”或“i”。美國國會圖書館目前使用的代碼是“i”,而原來基于AACR2編目的數據使用的代碼是“a”。
為適應RDA的載體類型(Carrier Type)和基礎材料(Base Material)的說明,控制字段的變化主要是新增加了一些載體特征的代碼。
對于測繪制圖資源來說,地圖和地球儀的測繪制圖資源載體形態定長字段(007字段)的載體代碼都新增了5個代碼:i(塑料)、l(乙烯)、n(牛皮紙)、v(皮革)、w(羊皮紙)。電子資源和縮微資料007字段的特定資料標識各新增了3個和2個代碼,電子資源是d(未指明類型的計算機盤)、e(未指明類型的計算機盒式盤)、k(計算機卡片),縮微資料是h(縮微幻燈片)和j(縮微卷軸)。
在定長數據元素008字段中,測繪制圖資源的變化主要是有關投影和載體形態的代碼各增加了兩個。投影新增的代碼是bk(Krovak投影)和bl(Cassini-Soldne投影),載體形態新增的代碼是o(在線資源)和q(直讀電子資源)。
MARC21的編目源說明著錄在040字段。基于RDA規則的編目變化主要體現在040字段中子字段“$e”的著錄條例說明上。基于RDA規則編目的記錄頭標區第18字符位代碼“i”是指編制記錄依據ISBD的標點符號規定,RDA編目規則的說明則是記錄在040字段的子字段“$e”中,代碼為“rda”;“$e”著錄在“$c”的前面和后面都可以。
另外,之前的子字段“$e”為可選用,不可重復。2010年,改為可重復,也就是說編目記錄除了依據RDA規則,還有其他特殊編目規則時,可重復“$e”。
MARC21的題名與責任者說明著錄在245字段。基于RDA規則的題名與責任者說明主要是著錄規則的變化。
除非是無法轉錄的語言文字和符號,RDA要求題名信息的著錄依資源本身的語言文字客觀著錄,原AACR2要求信息源正題名中出現的省略號“…”和方括號“[]”分別用破折號“--”和圓括號“( )”替代,RDA要求如實著錄。即使是錯誤的,RDA也要求按照信息源出現的信息如實著錄,如有必要,可將訂正信息作為附注說明,如果訂正的題名有重要的檢索意義,可著錄為變異題名。
RDA對并列題名的著錄數目也沒有限制,編目機構可自行決定著錄一個或多個。
其他題名信息在RDA中并不是一個核心元素,除了測繪制圖資源和運動圖像資源的其他題名信息可以著錄外,其他資源的其他題名信息并不要求著錄。但對測繪制圖資源的正題名如不能反映資源的地理區域,則規定要加一個簡單的詞語說明資源所在的地理區域,作為其他題名信息著錄,如一幅博茨瓦納的植被圖,圖上題名信息只有“Vegetation”一詞,應該將其地理區域作為其他題名信息著錄,并置于方括號內,著錄形式為:
24510$aVegetation:$b[in Botswana]
對于責任者說明,RDA將責任者分為三種:個人、家庭和團體。
如果有多個責任者,原AACR2規定,同種責任方式的責任者超過3個時,只著錄第一個責任者,省略其他的責任者說明,并加省略號和[et al.](意即“等”)說明省略有多位責任者。RDA沒有這個限制,而是要求按照資源本身的形式著錄責任說明,可以不省略任何文字,也可以省去頭銜之類的名稱,或在不遺漏關鍵信息的前提下采用縮寫。如省略,不需要用省略號表示。當責任者超過3個時,RDA也有選擇省略的做法,即只著錄第一個責任者,然后概括地描述被省略的責任者,并著錄于方括號內,比如,Roger Colbourne[and six others],不使用省略號和[et al.]。美國國會圖書館目前的做法是全部著錄,一般不省略[4]。
245字段的$h子字段記錄一般資料標識的著錄。由于RDA中沒有相關的內容,而且RDA將資源類型細分為內容類型、媒體類型及載體類型三部分,因此大多數人認為RDA用新增的336、337和338三個分別記錄內容類型、媒體類型和載體類型的字段來取代一般資料標識的著錄。不過,MARC21并沒有廢止$h,根據MARC21書目數據格式的說明,$h的著錄說明語對應ISBD題名與責任說明項中的一般資料標識,并遵循ISBD著錄規則。而且美國國會圖書館正式啟用RDA規則編目后,其書目數據依然保留$h一般資料標識的著錄[5]。
RDA中并沒有“一般資料標識”一說,不過增加了“內容類型”(Content Type)、“媒體類型”(Media Type)和“載體類型”(Carrier Type)三個新術語,分別從內容(即資源表達的信息內容)、媒體(即利用資源信息所需借助的設備媒介)和載體(即儲存記錄資源信息的載體)三個方面來說明編目資源的類型特點。RDA也提供了各種類型的名詞選擇列表,從中選擇相應的名詞即可,如沒有,也可補充。對應于RDA的三個新術語,MARC21也增加了與其相對應的三個新字段:336(內容類型)、337(媒體類型)和338(載體類型)。常見的幾種測繪制圖資源著錄形式如下:

這三個字段都是可重復的,也就是說,如果資源涉及多種內容、媒體和載體,就需要分別著錄,可以重復三個字段,也可以重復三個字段中的子字段。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做法是重復字段,如一附盤地圖集,依RDA規則著錄如下[6]:

MARC21的制圖數學數據著錄在255字段。RDA規定,比例尺對測繪制圖資源來說是一個核心元素,是測繪制圖資源的必備內容。基于RDA規則的制圖數學數據信息說明主要是著錄規則的變化,主要表現在方括號“[]”和縮略詞的使用規則上。
RDA也規定測繪制圖資源的比例尺著錄為用比率(1:)表示的分數比例尺,但沒有要求著錄表示比例尺的說明術語“Scale”或其他等同意義的語言文字,對比例尺的著錄不再使用方括號。不過美國國會圖書館目前的做法依然加上表示比例尺的術語“Scale”。對于未注有比例尺的測繪制圖資源,美國國會圖書館并不借助其他資料來估算編目對象的分數比例尺,而是直接著錄“Scale not given”[7]。
RDA中,表示估算比例尺的“ca.”改用“approximately”;投影“projection”一詞不再使用縮略形式。RDA中也有一些表示長度、時間的非米制單位使用規定的縮略詞,如“in.”(inch(es)的縮略形式)、“hr.”(hour(s)的縮略形式)等,但RDA把“cm”“km”等一些米制單位的縮略形式當作一種符號,因此使用這些米制單位符號時,表示縮略形式的句點(.)也就不需要了。如資源本身的比例尺說明為“1 cm.to 2 km.”時,應著錄為:
255##$a Scale 1:200,000.1 cm to 2 km.
而不是:
255##$a Scale[1:200,000].1 cm.to 2 km.
對于天體圖中赤經、赤緯、二分點和歷元的標識詞,RDA則規定用其標識詞全拼,赤經用“Right ascension”,赤緯用“Declination”,二分點和歷元的著錄則不加標識詞。
RDA將生產、出版、發行、制作信息均列為核心元素,是必須著錄的。出版發行信息的著錄依資源原樣如實著錄,不需要特意縮寫。如果有多個出版地,RDA要求必須著錄第一個出版地,但也可按文獻原樣依次著錄多個出版地,沒有數量限制。當出版地信息不可獲知時,用文字“[place of publication not identified]”直接描述;出版者的信息不可獲知時,用文字“[publisher not identified]”直接描述;出版日期不可獲知時,用文字“[date of publication not identified]”直接描述。出版日期如是估計的大致時間,RDA也用文字直接描述,如“[between 1970 and 1979]”,而不是“[197-]”。
為適應RDA的規則,MARC21新增一個264字段,用于著錄生產、出版、發行、制作和版權信息,其第二指示符的值定義出版發行的信息,分別是:0(非正式出版資源的生產信息)、1(出版信息)、2(發行信息)、3(制作信息)、4(版權日期)。
RDA視版權日期為一個獨立的元素,版權日期并不能替代出版日期,如果資源本身沒有出版發行日期可獲知,版權日期就成為核心元素。如果文獻中既有出版日期又有版權日期,要求同時著錄。基于版權日期推定出版日期的著錄形式[8]是:

另外,RDA規則依循ISBD統一版的規定,如果相鄰著錄單元的信息都取自資源本身之外,每個著錄元素必須各自使用方括號。如有一幅地圖,圖上沒有出版發行信息,根據地圖內容推測其出版地為“Vilnius”、出版者不知、出版時間為“2005”,要著錄為:

而不是:

MARC21的載體形態描述主要著錄在300字段。基于RDA規則的載體形態描述著錄規則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縮略詞的使用規則上。RDA不采用縮寫,用全稱來表述頁碼、圖表以及其他物理特征,測繪制圖資源里常見的有“volume(s)”“page(s)”“color”“illustration(s)”“diameter(s)”。由于已經有了unnumbered之類的文字說明,因此即使是數出來的頁碼數,也不用加方括號了。
對于物理尺寸的計量單位,RDA的基本原則是使用米制單位。描述載體物理尺寸的縮略詞只有“in.”和“hr.”,“in.”是“inch(es)”的縮略形式,主要用于描述計算機載體,如光盤的大小;“hr.”是“hour(s)”的縮略形式,主要用于描述聲像資料的播放時間。
RDA把米制單位當作一種符號,所以在RDA中盡管也使用“cm”,但因為是符號,而不是縮略形式,因此表示縮略形式的句點(.)就不需要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RDA中,由于米制單位是符號,當載體形態項300字段的結尾是“cm”等米制單位符號,同時編目記錄中又沒有叢編信息490字段著錄時,根據ISBD著錄規則,300字段末尾表示字段結束的句點也要省略,例:

由于RDA對資源載體特征的描述比較細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MARC21書目數據格式也增加了一些針對特殊資源特征的描述字段,如344(聲音特征)、345(放映特征)、346(視頻特征)、347(數字文件特征)、377(相關語言)、380(作品形式)和381(作品或內容表達的其他典型特征)等字段,以適應RDA對資源作品及其載體特征的詳細描述。
[1] RDA:ResourceDescription&AccessToolkit[EB/OL].[2014-02-26]. http://access.rdatoolkit.org/.
[2]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in Preparation for RDA[EB/OL]. [2014-02-26]. http://www.loc.gov/aba/ rda/.
[3] MARC 21 Format for Bibliographic Data [EB/OL].[2014-02-26]. http://www.loc.gov/marc/bibliographic/ecbdhome.html.
[4] LC-PCC. Policy Statements for Chapter 2:Identifying Manifestations and Items [EB/OL]. [2014-02-26].http://access.rdatoolkit.org/document.php?id=lcpschp2.
[5] CADRG [DB/OL]. [2014-02-26]. http://lccn.loc.gov/2013587063.
[6] Zwischen Bürgerhaus und Frauenhaus[DB/OL]. [2014-02-26]. http://lccn.loc.gov/2010536562.
[7] LC-PCC. Policy Statements for Chapter 7:Describing Content [EB/OL]. [2014-02-26]. http: //access.rdatoolkit.org/document.php?id=lcpschp7.
[8] Where Maps Philadelphia [DB/OL]. [2014-02-26].http://lccn.loc.gov/201358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