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氣質類型的特點不同,任何一種氣質類型既有發展成不良個性品質的可能性,也有發展成優良個性品質的可能性。根據粘液質學生的氣質特點進行健康個性塑造,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長處,克服學生的缺點。
【關鍵詞】氣質類型 粘液質 個性塑造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008-03
心理學中所講的氣質與日常生活中所講的氣質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氣質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的總和,它是人們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相當于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脾氣、秉性或性情。氣質作為一種人格特征,是表現在人的行為和活動中的。它主要表現為心理活動的速度(如言語的快慢、思維的速度)、強度(如情緒體驗的強弱等)、穩定性(如注意集中時間的長短、耐心等)和指向性(內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點和差異組合。這些相對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使人的日常活動帶有一定的色彩,形成一定的風貌。
一 氣質的分型及特點
早在2500多年以前,古希臘醫生、哲學家希波克拉底就觀察到了人的心理活動的一些現象,他根據自己的觀察將人劃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四種體質類型。四種典型氣質類型的外在表現可以描述如下:
1.膽汁質
膽汁質神經過程的特點是強但不平衡。和這種神經過程的特點相適應,膽汁質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能忍受強的刺激,能堅持長時間的工作而不知疲勞,顯得精力旺盛,行為外向,直爽熱情,情緒的興奮性高,但心境變化劇烈,脾氣暴躁,難以自我克制。如:《水滸傳》里的黑旋風李逵,脾氣暴躁、膂力過人、為人耿直、忠義烈性、思想簡單、行為冒失,就屬于這種氣質類型。有人把這類人喻為“夏天里的一把火,一點就著”,“一場雷陣雨,來去匆匆”。
2.多血質
多血質神經過程的特點是強、平衡且靈活。和這種神經過程的特點相適應,多血質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潑好動,言語、行動敏捷,反應速度、注意轉移的速度比較快,行為外向,容易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善交際,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情緒不穩定。如:《水滸傳》里的浪子燕青,聰明過人,靈活善變,使槍弄刀、彈琴吹簫、交結朋友等無所不會,屬于多血質的典型代表。
3.粘液質
粘液質神經過程的特點是強、平衡但不靈活。和這種神經過程的特點相適應,粘液質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應速度慢,情緒的興奮性低但很平穩,舉止平和,行為內向,頭腦清醒,做事有條不紊、踏踏實實,容易循規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穩定性強,不善言談,交際適度。如:《水滸傳》里的豹子頭林沖,沉著老練,身負深仇大恨,尚能持久忍耐,幾經挫折萬般無奈,終于被逼上梁山,就是這種類型的典型代表。
4.抑郁質
抑郁質神經過程的特點是弱,而且興奮過程更弱。和這種神經過程的特點相適應,抑郁質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慮,內心體驗極為深刻,行為極端內向,敏感、機智,別人沒有注意到的事情,他能注意到,膽小、孤僻,情緒的興奮性弱,難以為什么事情動情、被什么事打動,寡歡,愛獨處,不愛交往,做事認真、仔細,動作遲緩,防御反應明顯。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聰穎多疑,孤僻清高,就是這類人的典型代表。
通過筆者多年來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的觀察,確實有一些學生具有某種氣質類型的典型表現,但也有部分學生屬于各種氣質類型的混合型。
設計“看電影遲到”的特定問題情境,在200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中以問卷方式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在面臨同一情境時會有截然不同的行為表現:有的學生會與檢票員爭吵,甚至企圖推開檢票員,沖過檢票口,徑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有的學生不與檢票員發生爭吵,而是與檢票員軟磨硬套拉關系,想方設法讓自己進去;有的學生覺得反正第一場已經開始了,檢票員不讓進去也罷,暫且到商場逛逛,待第二場再進去;有的學生面對此情境會覺得自己總是不走運,偶爾來一次影院,就這樣倒霉,接著就垂頭喪氣地回去了。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處理方法,但尤以歸入上面這幾種情況的占多數,這恰恰分別反映了上述四種氣質類型的特點,氣質使其心理活動染上了一種獨特的色彩。
一個人的個性包括其氣質與性格。氣質類型是由神經過程的特點決定的,神經過程的特點主要是先天形成的,因此一個人的氣質類型在一生中是比較穩定的,一般不受個人活動的目的、動機、內容等的影響。氣質不決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會價值。人的氣質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氣質類型都具有容易使人形成積極性格特征的一面,也具有容易使人形成消極性格特征的一面。但是氣質類型能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效率、影響人的健康和對環境的適應。而人的性格主要是后天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它受社會歷史文化的影響,有明顯的社會道德評價的意義,是可塑的。氣質更多體現了人格的生物屬性,性格則更多地體現了人格的社會屬性,個體之間人格差異的核心是性格的差異。氣質類型影響性格特征形成的難易,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在形成性格特征的時候,有些性格特征比較容易形成,有些性格特征比較難以形成。例如:多血質的人容易形成熱情、好客、機智、開朗的性格特征,卻難以形成耐心、細致的性格特征。
由于氣質特點不同,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不同學生身上產生的教育效果不同。這就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瑰寶。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說過:“教也者,長善而救失者也。”這就是說,教師要通過教學管理活動,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長處,克服學生的缺點,讓學生能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二 確定粘液質氣質類型學生,因材施教
本課題著重針對粘液質類型學生進行性格塑造的研究,引導粘液質學生認識自己氣質中積極的一面,幫助學生克服自己氣質中消極的一面,力求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運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200名在校各專業大學生,選用EPQ人格問卷對學生施測,從中選出粘液質類型的學生,然后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其中5名學生進行觀察,并走訪他們的輔導員及身邊的同學,了解到這5名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表現確實與粘液質類型相符合,跟他們進行溝通,使他們認識到養成健康個性的重要性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有意識地對他們實施健康個性的塑造。
1.從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進行塑造
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自覺地進行調節的特征,其可以從意志品質的四個方面,即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性上來考察。良好的意志特征是有遠大理想、行動有計劃、獨立自主、積極主動、果斷、勇敢、自制力強;不良的意志特征是盲目性強、隨大流、優柔寡斷、虎頭蛇尾、放任自流、怯懦、任性等。
如前所述,粘液質學生氣質的特點就像冬天一樣,無艷麗色彩裝點而“冰冷耐寒”缺乏生氣,給人以“冷”的感覺,很像外涼內熱的“熱水瓶”。容易形成穩重、堅毅、實干的學習品質,但也具有冷淡、固執、拖拉的缺點,活動緩慢,積極主動性不強。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顯得有些畏縮不前、憂心忡忡,決斷力很弱。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時,教師要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鼓勵并誘導他們接受新事物,主動探索;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引導他們與外界交往,帶領他們主動關心和幫助別人。注意培養其敏銳的反應、辦事果斷的作風及集體合作的能力。
上課時安排他們坐在第一排,提問題時首先點名讓他們回答,在不影響他們正常學習的前提下,經常請他們當老師的助手,幫老師在課堂上分發材料、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等,給他們布置課后作業并限定時間必須完成上交。同時建議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決斷力,可以從小事做起,因為過于重大的事情,一旦決斷失誤就會使其更加沒有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地磨煉自己,該決斷時就決斷,決不逃避。把每天要做的事寫下來,逐項按時完成。運用心理咨詢技能中簡易行為矯治——陽性強化法,當他們有所改變時立即進行表揚鼓勵。因為粘液質類型學生行事緩慢,在教育他們時應注意因勢利導,切忌急躁心煩、操之過急,否則會使他們不知所措。慢慢地這幾個學生由原來上課時老師點名提問變得能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當老師在課堂上需要跟同學互動時,他們能主動上臺參與;由原來要求他們什么時間必須完成某項任務變成他們能主動提前完成。而且據他們自己及周圍同學反映原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拖拉的習慣也有所改變。
2.從性格的情緒特征方面進行塑造
性格的情緒特征指的是,一個人的情緒對他的活動的影響,以及他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
良好的情緒特征是情緒穩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處于積極、樂觀的心境狀態;不良的情緒特征是事無大小都容易引起情緒反應。而且情緒對身體、工作和生活影響較大,意志對情緒的控制能力比較薄弱,情緒波動,心境容易消極、悲觀。
粘液質的人安靜、沉默、不善交際、好悲觀、好擔憂,凡事多往壞處想,善于忍耐,內傾傾向明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情緒不易外露,悶在心里,攻擊自己,易出現心理問題。針對這些情況教會他們運用合理情緒療法來解決自己的情緒困擾。
合理情緒療法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創立,其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并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當人們面臨同樣的事件時,由于認知不同,導致的情緒反應和行為表現也會不同,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他認為外界事件為A,人們的認知為B,情緒和行為反應為C,因此其核心理論又稱為ABC理論。
首先給粘液質學生講清楚ABC理論的原理,然后鼓勵他們說出目前遇到的情緒困擾,幫他們找出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C)以及與這些反應相對應的誘發事件(A),并對兩者之間的不合理信念(B)進行初步分析。使他們認識到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征是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極等。絕對化的要求是指個體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點,認為某一事物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信念,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生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個體就會感到難以接受和適應,從而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之中。過分概括化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評價,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幾件事來評價自身或他人的整體價值。糟糕至極是一種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論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災難結果的非理性信念。當人們堅持這樣的觀念,遇到了他認為糟糕透頂的事情發生時,就會陷入極度的負性情緒體驗中。通過分析讓粘液質學生認識到只有改變了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他們目前存在的情緒困擾,幫助他們從科學、理性的角度與不合理的信念進行辯論,不僅要認識到他們所持有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也要使他們分清什么是合理的信念,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認識到即使某些不希望發生的事真的發生了,他們也能以合理的信念來面對這些現實而不是采取他們固有的消極態度去逃避。鼓勵他們多與同學交往,有情緒困擾時不要悶在心里,積極主動地尋求同學、老師幫助分析其中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信念,讓自己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
三 針對粘液質學生健康個性塑造的結果
通過對粘液質學生的健康個性塑造,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增加了主動性,改掉了一些消極、拖拉的習慣,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性格也變開朗了許多。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盡管性格具備可塑性,也需要在生活中長期的歷練。由于時間、條件所限,老師不可能長時間、全方位去觀察、了解他們,還需要充分調動起他們的主動性,也需要有家長的積極配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關鍵是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氣質特點,承認自己的個性差異,教會他們在以后的生活、學習、工作中長善救失,刻意塑造自己,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
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有發展成不良個性品質的可能性,也有發展成優良個性品質的可能性,如何根據學生的氣質特點進行施教,幫助其發展積極的個性品質,抑制其消極的個性品質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課題。孔子對自己的學生就很了解,他能夠說出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智力水平,并且針對不同的特點,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把學生培養成各種不同的人才。宋代朱熹在《論語》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正如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教育學生也要像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它們,發現它們的特點,施以適宜之肥料、水分、陽光,并驅除害蟲,這樣,它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
教育工作的職責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自己氣質特征中的優勢和不足,善于駕馭自己的氣質,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氣質的優勢,克服消極的一面。使不同氣質類型學生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使學生樂于學、輕松高效地學,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達到自我實現。
參考文獻
[1]莫旭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試探[J].廣西政法干部學院學報,2003(1):127~128
[2]胡凱.試論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心理教育的內容和方式[J].醫學與社會,2003(1):52~54
[3]唐柏林.科學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108~110
[4]黃希庭主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