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了春秋戰國的史料記載,才有了司馬遷《史記》的千古流芳,這就是檔案的最初作用。檔案整理作為檔案管理工作中的關鍵一環,在社會經濟與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跟上時代的腳步,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了當前檔案整理工作中的不足,并對改進方法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視角 檔案整理
【中圖分類號】G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199-01
檔案整理是企事業單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對保存歷史信息,用于工作參考,學習經驗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在社會科技與文化不斷發展的今天,檔案整理也需要從新的視角來思考,以適應新技術、新文化帶來的影響。
一 目前檔案整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檔案整理缺乏認識
由于部分單位對檔案整理工作的認識不足,缺乏足夠的人力財力投入,導致檔案整理工作一直沒有落到實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檔案整理人員稀缺,在職人員有的不具備檔案整理專業素質,不能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歸檔的任務,還有的檔案整理人員雖然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但是由于上級缺乏重視,引起員工對工作的忽視,出現工作不認真,態度不端正的情況。(2)檔案整理從業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偏向老齡化,缺乏專業技能培訓,導致業務水平低下,檔案的搜集、歸檔、數字化、裝訂等任務均不能有效完成,甚至出現遺漏、誤收等現象。(3)由于檔案館大多是辦公、保管、調閱為一體,沒有很好的區分,對檔案館的服務性產生了影響。
2.檔案整理意識薄弱
對單位而言,檔案整理往往處于工作的尾端,工作性質導致其不容易出成績,不受外界重視,甚至被認為是單純的記錄工作,不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種種不良意識導致檔案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沒有得到充分認識,部分單位還對資料歸檔工作產生了抵觸情緒,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檔案整理工作的有效有序進行。
3.檔案整理缺乏方法
由于前文提到的因素,檔案整理人員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認識偏差,他們認為檔案整理不重要甚至不需要進行,只需看好檔案即可;同時單位又缺乏足夠重視,導致檔案整理還是由老一輩員工按照傳統方法進行,這在飛速發展的社會與科技面前顯得格格不入,檔案歸檔缺少數字化、信息化,也缺少高效實用的整理方法。
4.檔案整理缺乏規范流程
規范的檔案整理工作,應配備統一、科學、標準的工作流程或操作手冊,而目前的檔案整理更顯隨意性、人為性。制度與規范沒有體現在工作中,這樣容易對檔案的實用價值產生嚴重影響。
二 新視角下檔案整理的方法
1.強化檔案整理人員的知識技能培訓
要讓檔案整理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其從業人員就應當接受相應的教育,使工作更科學,方法更先進。首先應配置先進的檔案整理設備,建立檔案信息化系統、檔案查詢網絡、完善檔案快速錄入設施,并教育員工熟練掌握設備的使用與系統的組成。另外,新視角不僅是檔案整理新技術的運用,還是從業人員思想與觀念的變革。對于檔案的新載體、新種類、新材料,設備的新技術、新功能、新知識,都需要活躍的思想來駕馭。因此,單位還應引進年輕的檔案整理人才,實現檔案整理工作的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轉換,使檔案整理水平大大提高。
2.新視角下的檔案整理信息化
在新視角下,檔案的電子信息化已是大勢所趨,而要建立一套檔案整理的信息化系統,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條形碼與二維碼技術。信息工業的飛速發展使條形碼成為驗證商品信息必不可少的部分,二維碼也在近幾年開始流行于網絡世界成為信息的重要載體。檔案整理也可借鑒這樣的先進技術,將每一份檔案歸入一個條形碼或二維碼,大大方便日后的查詢與管理。第二,數據庫技術。目前的數據庫技術已相當成熟,這為檔案整理的電子信息化提供了重要手段。企業單位可通過建立檔案數據庫,將檔案整理電子化,簡化日后的管理與查詢。第三,加強檔案管理的資金投入。要完善上文所說的設備,就應投入足夠的資金。首先,單位應認識到檔案整理的重要性,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保存經濟成果,成為日后主張經濟利益的憑證;(2)對企業來說,檔案是質量的證明和追溯的依據;(3)檔案還包含了技術開發的過程與經驗;(4)檔案的整理也是企業單位文化的積累,一本檔案包含了單位發展歷程與其厚重的文化底蘊。明確了檔案整理的重要性,單位的有關負責人就應保證整理工作有充足的物質保障,要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完善檔案整理的相關要求。檔案人員的編制、檔案工作規模、檔案數量的定制等都應提上日程。這樣,才能完成檔案整理的建設與完善,實現數字化、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的檔案整理工作。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加強從業人員培訓與人才引進,建立完善的電子信息化檔案整理系統,加大檔案整理資金投入三個方面下功夫,就能在新時代更好地進行檔案整理工作。
參考文獻
[1]柳美麗.全新視角下的檔案整理認識[D].天津師范大學,2009
[2]安春.全新視角下的檔案整理認識[J].才智,2013(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