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載體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介紹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含義以及其管理范圍的廣泛性、管理制度的軟約束力、管理活動的民主性特性。針對其特性以及在高校運用中存在理性認識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學生參與不夠的問題,提出了提高運用管理載體的自覺性,實行柔性管理和參與式管理的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載體 參與式管理 柔性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032-02
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和形式,即載體。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有文化載體、管理載體、活動載體、大眾傳媒載體等,管理載體以其特殊性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管理載體是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領域,90年代以后才進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視野,因此,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對這一新載體都很陌生,缺乏足夠的認識。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管理載體的有效性還未得到充分發揮,管理載體的特性以及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都會影響到它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與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相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有何特殊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運用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運用的有效性?本文將從這些方面展開研究。
一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含義
管理是組織或組織人員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激勵、控制等手段,綜合運用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實現組織目標的各種活動和全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指寓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于管理活動之中并與管理手段相配合,以達到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規范人們的行為、調動人們的生產、工作、學習積極性的目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主要是在校學生,面對的群體更具體化和有針對性,因此,可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定義為:高校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各項具體的管理活動之中并與管理手段相配合,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規范學生的行為,實現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雙重角色: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被管理對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
二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特性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是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一個子集,它除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一般特征外,還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第一,管理領域的廣泛性。高校是一個系統的微型社會,它涉及和學生相關的諸多領域。它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管理對象和組織目標的特殊性決定了高校對學生管理領域的廣泛性,不僅要管理學生的學習,而且還承擔了管理學生生活、情感、心理、安全、就業等和學生密切相關的事務。相應地,高校學生管理活動遍及學生校園生活的各個領域,主要包括學籍管理、教學管理、獎助管理、生活管理、后勤管理、校園秩序管理、校園網絡管理等,可以說,沒有哪一個組織像大學這樣對管理對象的管理如此細致入微。
第二,管理制度的軟約束力。當管理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存在的時候,制度化的激勵和約束就是對被教育者即管理對象的教育。但是,高校不同于一般組織,它處于一種有組織的無序狀態,規章制度對于思想活躍、獨立性強的學生來說顯得有些疲軟。此外,規章制度被學校成員認可接受并遵守的一個前提就是規章制度本身所追求的秩序必須蘊涵著學校全體成員所追求和理解的自由的價值理想,否則規章制度體系就會喪失其權威性和有效性。由于高校規章制度由管理部門單方面制定,并未采集聽取學生意見,學生對規章制度的理解和認同度大打折扣。這些都導致高校規章制度不能像其他組織的管理制度那樣帶有強制的約束性。
第三,管理活動的民主性。管理活動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互動,勢必受到被管理者的影響。當前大學生群體主要是“90后”,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相比以前的大學生,他們思想更加活躍、開放且具有敏銳性和獨立性,他們的民主觀念更加強烈,因而在各項管理活動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體現民主性,否則極易導致大學生的反感,甚至排斥。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性和民主性的要求。
三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運用存在的問題
1.理性認識不足
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辯證統一,二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首先,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管理,管理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證和支持,沒有管理作為后盾支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蒼白無力、不堪一擊的;其次,管理也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管理的先導與基礎,離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是不能持久的。實際工作中,高校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管理人員沒有認識到二者的關系。一些學生管理者片面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兩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以及團委等與學生接觸密切的人的工作,與其他管理部門及人員關系不大,顯然對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關系、管理載體的普遍性和廣泛性缺乏理性認識。
2.管理水平不高
科學規范、與時俱進的管理本身就可以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它可以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使學校的活動井然有序,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提高學生對學校的信任度和認同感。然而,高校各部門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過分強調按章辦事,按領導意志辦事,缺乏靈活性,忽略了問題的特殊性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過多常規性的學生管理活動內容重復,形式單調,缺少創新性,走過場現象嚴重,導致學生反感,參與積極性降低。這樣的管理非但不能解決學生現存的思想問題,反而引起新的思想問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3.學生參與不夠
在參與式管理模式下,吸收學生參與到學校日常公共事務管理之中,不但可以鍛煉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會改變他們以往對學生管理事務的抱怨和抵觸,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支持,實現由被動接受到自覺參與的良性轉變。然而,高校學生參與管理狀態距離理想狀態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高校實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學生處在金字塔的最低端,對管理層做出的決策只能被動接受。管理層未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生管理中的能動作用,管理決策過程中往往忽視學生的需要和訴求,缺乏與學生有效的交流溝通和合作對話,因此這種自上而下的管理成為學校單方面的一廂情愿。另一方面,雖然有時在學生參與管理方面做出了改進,但參與者大多是學生會成員或其他學生干部,缺乏代表性。缺少普通學生參與的管理不能稱為真正的學生參與管理,也無法充分發揮出學生參與管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
四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有效運用的策略
1.提高運用管理載體的自覺性
只有明確認識到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辯證統一關系,才能自覺地將管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予以運用,充分發揮其承載和傳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作用。高校管理人員對此要有清晰明確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自覺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籍管理、教學管理、獎助管理等具體的管理工作中去,以充分發揮管理載體的作用。
2.增強服務理念,實行柔性管理,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
考慮到高校規章制度對受教育者的軟約束力,以及受教育者對硬管理的反感和對情感管理的喜愛,有必要實施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與傳統的硬性管理相對應的,它是高校管理體制發展的必然結果。它是在研究人們的行為與心理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的方式,使管理在柔中產生一種說服力和威信,從而把組織的意志變成人們自覺的行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樹立公共管理理念,管理即是服務,以服務的姿態面對受教育者。處理好管理、服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在服務中實現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管理和服務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具體工作中,改進工作方式,通過運用心理咨詢、情感投入、個別關懷、說服教育等柔性方式服務于受教育者,逐步化解以往受教育者在硬管理中產生的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此外,要努力做到各項管理活動靈活新穎、創新多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使對學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3.創造條件實施參與式管理,營造民主、科學的管理文化氛圍
要想使管理成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最關鍵的是要使學校的規章制度、日常管理得到學生的認同,讓學生理解管理,支持管理,進而積極參與管理。而創造條件吸納學生參與管理就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首先,吸納學生參與規章制度的制定,聽取和尊重學生的意見。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共同參與下,受教育者能夠切身體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并增強對教育內容的認同感和遵守的自覺性。其次,通過聘用在校生擔任校長助理、院長助理或“兩課”教師助教等方式,吸引學生參與日常管理,使受教育者換位思考,了解教育者,體會教育者的工作特點、工作方式以及工作之難。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使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發揮實際效力,運用過程中要結合其特性和存在的突出問題。管理范圍的廣泛性、管理制度的軟約束力、管理活動的民主性特征,以及理性認識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學生參與不夠的問題,要求管理工作中提高運用管理載體的自覺性,實行柔性管理和參與式管理,以有效發揮管理載體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05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5~246
[3]袁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研究[J].湖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3):83
[4]袁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應用研究[J].價值工程,2010(13):197~198
[5]高鳴、卜倩倩.參與型社會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36
[6]張寶君.管理載體建設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9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