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者服務工作在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圖書館工作的核心。本文就高校圖書館通過解決好內部的機制問題、館藏資源問題和館員的自身素質問題,提高讀者服務工作作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圖書館 讀者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056-01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既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又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圖書館的各項工作都是圍繞著讀者服務開展的,讀者服務工作是圖書館工作的核心。隨著時代的進步,高校圖書館正在加大信息化的進程,改變傳統的服務方式勢在必行,高校圖書館將如何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是我們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一 樹立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思想
對于圖書館來講,讀者服務工作是衡量圖書館工作質量的標準,圖書館的價值在于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讀者至上是圖書館工作的宗旨。作為一名圖書館員就要有無私奉獻精神,一切從讀者利益出發,急讀者之所急,想讀者之所想,任勞任怨,要主動熱情地為讀者服務,為讀者傳遞知識信息。
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是圖書館的核心工作,是聯系圖書館與讀者的窗口,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讀者工作直接關系到圖書館的作用,應為讀者提供最好的服務,實現自身的價值。圖書館館員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思想,把每一位讀者的信息需求應該放在第一位,圖書館館員應該主動了解到館讀者的需求,如遇到課題研究,應根據教師的科研課題需要,幫助他們查找有關資料,提供定題跟蹤服務,進行文獻檢索,網絡資源查詢。
二 做好讀者工作,提高服務質量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實現了圖書自動化管理,圖書館經歷了從原來手工借書到電腦借書,以閉架借書到計算機開架借書的管理方式的發展,這對讀者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方式。開架了,對讀者是方便了,但有些讀者到了書庫不太適應,不會找書,讀者怎樣才能在書庫里迅速、準確地查找到圖書,流通部門的圖書館館員要耐心、細致地提供幫助。為了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圖書館的館員應該和讀者進行交流溝通,了解讀者的閱讀需要和傾向,同時向他們宣傳圖書館的各種服務功能,教他們如何進行檢索、如何借助現代技術查到所需信息。細心解答每一位讀者的各種疑難問題,對待每一位讀者都要積極、主動、熱情,這樣才能有效拉近館員和讀者之間的距離,服務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才能充分體現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
圖書館館員還應該幫助讀者及時了解圖書館館藏資源,對于新進的書刊要及時宣傳展示。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將每批新書及時加工整理后進行新書展覽、發布新書公告,圖書館對每批新書都編制新書目錄,發到學校各教研室,使讀者及時掌握圖書館新書動態以便借閱。同時對做過新書預約的讀者,等新書上架后,馬上通知預約者來館借書。
作為學校文獻信息中心的圖書館,為讀者服務首先要為讀者創造一個優美的、人性化的讀書環境。圖書館除了收藏豐富的館藏資源和提供優質的服務外,為讀者營造一個安靜、高雅、整潔、舒適的學習環境也是圖書館館員應盡的職責,書庫設計規范、合理,讓讀者進入圖書館會感到自己置身于有濃厚文化氣息的知識寶庫,感到親切而又神圣,從而激發讀者強烈的求知欲。
三 提高館員素質,提高信息服務水平
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以往的坐等讀者,簡單的借還的服務觀念和方式已不適應現在讀者的要求,這就需要圖書館工作人員轉變服務觀念,強化服務意識,為讀者提供多方面信息。目前,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普及,網絡技術在工作中的應用,網絡化管理對讀者增加了更多的服務,圖書管理從自動化到網絡化上了一個新臺階。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順應形勢的發展,不僅樹立主動服務的觀念,還必須增強自己的服務能力,強化服務職能,這樣才能從傳統的、被動的服務轉向主動服務,真正做好讀者服務工作。因此,對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圖書館管理人員更加熟悉館藏,對館藏的了解更加全面,必須了解圖書的分類體系,熟悉讀者,滿足不同類型的讀者需求。因而圖書館館員必須加強自身的專業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高校圖書館要十分重視圖書館館員的培訓工作,圖書館應根據圖書館發展目標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建設合理的人力資源體系,圖書館館員不僅要掌握文獻信息管理學知識、外語、圖書館現代化技術,還要具有導讀能力,熟悉資料迅速查閱的能力,為教學科研師生提供前沿信息的能力。以多渠道、多層次的方法,培養圖書館專業人才,提高服務的水平。
總之,做好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一定要解決好內部的機制問題、館藏資源問題和提高館員的自身素質問題等,通過多種渠道為讀者服務,并認清圖書館自身在高校乃至社會的位置和責任,調整好在讀者服務工作中圖書館自身與讀者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圖書館的職能,從而把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韓志萍.淺論圖書館的個性化信息服務[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2(6)
[2]李陽.論圖書館個性化服務信息服務[J].圖書館論壇,2005(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