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英語閱讀能力已成為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當前閱讀教學的現狀,并介紹小組輔助個人教學法的理論依據,進而依據其構成要素、存在形式,嘗試把這一方法應用在英語篇章閱讀教學中,并得出有效分析。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 小組輔助個人教學法 合作學習要素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095-01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大綱》要求:通過閱讀不同體裁文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推理和分析的能力。《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也要求教師幫助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然而目前,大多數學校閱讀課程在教學課程設置中所占比例僅為周課時兩節,學生反映:連續兩堂課下來要集中精力閱讀相當多而篇幅長短不一的文章,并且是在不依賴字典的情況下進行篇章理解分析,閱讀速度跟不上,信息錄入慢,長句理解有有困難,非常地累,效果也不好。所以在較短的時間如何完成一定的篇章閱讀,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大量的訓練,才能做到有效閱讀。對此,國內外都進行了相關的實踐研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借鑒作用。約翰遜等人提出的“五因素理論”是目前合作學習研究領域最有代表性的理論。約翰遜等人認為,高質量的小組合作應包括積極互賴,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個體和小組責任,人際和小組技能以及小組自評。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觀察也發現,積極互賴和小組自評可以很好地在篇章閱讀教學中發揮作用。
那么如何實現這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篇章閱讀理解能力呢?需要考慮以下兩點。
首先,為了讓學生獲得積極互賴,教師可以簡單地將他們分組,告訴他們在一起活動不一定完全奏效。在一個小組中,有許多方式,可用于積極互賴的構建。包括:積極的目標互賴,積極的獎勵互賴,積極的角色互賴,積極的資料互賴。如在分析經典著作時,讓學生每人快速閱讀自己熟悉的角色文本,然后找到同一角色組員,交流對角色的認知;或找到認為與自己相關的角色鏈,與組內成員共同分析角色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達到深層次的分析和推理。在這一過程中,就是要讓學生們認識到,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還要為其所在小組的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也就是說,除非他們的組員取得成功,否則他們自己就不能獲得成功,因此,他們必須將自己的努力同其他組員的努力協調起來以完成某個任務。
同時,也應注意到,教學中會出現教師分好組后,小組中的某一個成員承擔了所有的任務,而其他成員無所事事,這種“搭車”現象會使那些能力相對差一些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遭到冷漠;另外,在學習過程中,一些比較積極的同學也可能很少去和那些表現不積極的同學商討。“搭車”現象不利于較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會影響學習的效果。消除這種現象需要依靠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都負責承擔獨特的一部分任務,另外一個辦法就是使學生各自為他們自己的學習負責。教師可以綜合考慮小組中每個成員的表現,以每個成員的成績的總和作為小組成績,這樣,小組的任務就是確保每個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都能達到教學目標,這種情境下,沒有逃避責任的人。對于任何一個小組來說,忽視小組任何一名成員的做法都得不償失。
其次,教師要給小組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其進行自評,提供一個自評的結構,強調積極的反饋,使自評盡量具體而不抽象,維持學生對自評的參與,提醒學生運用他們的合作技能來進行自評等。其作用為:使學習小組成員維持良好的工作關系;便利于合作技能的學習;使組員對自己的參與情況有所了解;保證學生在元認知水平上,同樣也在認知水平上進行思維;為強化小組成員的積極行為和小組的成功提供手段,最終能夠提高小組在達成共同目標中的有效性。以經典著作閱讀教學指導為例,在各小組成員完成了相應任務后,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分析與組內成員文本信息的不同之處,而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有哪些,直接影響了閱讀理解分析推理的是哪個環節,教師把進步的權利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超越,學生也能擁有自信,進而發現其他組員的閱讀優勢,明白協助的重要性,可以通過互相幫助,共同高效地完成任務。
當然,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很大的差異,要求學生在某個能力的培養上得到同樣的提高是不現實的。小組輔助個人教學法只能達到較大程度地促進每個學生的學習,因此作為教師需要教導個別學生或同質性較高的學習團體,不能強求學生一定要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扮演某一個角色,而是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表現出他們的特長,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愿望就明顯提高了,他們樂于接受任務,敢于承擔任務,合作完成任務也就有效得多。學生在與他人合作學習中,萌發創新動機,共同完成任務,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創新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強調學生自行檢查所學習的閱讀材料以及自行管理以組為單位而共同學習。積極推行小組協助個別教學法,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方式,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大幅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以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最終達到教學雙贏的目標。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