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基礎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可塑性較強、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較快,也是提升智力水平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學生創造力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154-01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這樣的理念是目前小學數學改革的出發點,小學數學改革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起高度的注意,注重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用有效的訓練指導和生活實踐等全新的數學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且引導學生主動配合教師,積極動腦解決問題,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活學活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實現學生創造力的提高。
一 小學生創造性才能的概念
小學數學教育改革將目標放在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才能上,小學生的創造性才能主要是指自我實踐過程中的創造力,也就是學生在開發自身潛力時的創造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是一次從未有過的體驗和實踐,具有創造力。創造力包括了創造的方向、思維和技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才能就是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民主、開放的氛圍,讓學生積極融入數學學習和數學實踐中去,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探索,獲得基礎知識和思考方法,為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在不斷的學習中培養創新能力并不斷發展創造力。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性
數學教學注重的是教學和學生生活體驗的統一和協調,將生活的體驗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源泉,是小學數學發展過程中的創新思路和方法。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教導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融合新的數學方法解決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和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按照學生的意愿,給學生提供自由民主和輕松的環境,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拓寬視野,培養創造性思維,對于接觸到的事物可以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和認識,提高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綜合素質也會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完善。創造力是學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擁有較高的創造力,學生的潛力就可以被挖掘出來,最終可以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
1.提高學生自信心
培養學生建立起學習的信心,可以使學生勇于創造。它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開解,讓學生擺脫自卑感,在數學學習中大膽探索和質疑,提高創造力。教師要注意在實踐教學中要對學生充分尊重,尊重他們的發現、思考和創新思維。具體的實施方法:(1)多表揚學生,減少他們的自卑心理,讓學生樹立信心;(2)要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從內心進行自我肯定,徹底擺脫不自信;(3)數學問題要緊密聯系實際,使學生從生活體驗出發,探索新知。例如,“要生產20個輪胎,由甲乙兩人完成,甲做的數目是乙的3倍,提問:甲、乙各做多少個?”對于這個問題,小學生理解起來會有困難,教師可以對題目進行修改:“要將20個蘋果分給兩個小朋友甲和乙,甲得到的蘋果數量是乙的3倍,問蘋果要怎樣分?”修改之后的題目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是生活經驗問題了,學生的興趣更大,解決起來更容易。
2.創造良好的數學教學環境
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教師開展教學時,學生的抵觸心理會大大減少,學生身心愉快地投入學習,可以獲得創新的生活體驗,并在實踐中提高創造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中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育學生思考問題不要一成不變,靈活應變能力是創造能力的基礎。課堂中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不斷探索新的學習方法,在全新的體驗中獲得創新能力。
3.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數學問題,打破教學內容的常規思想,思考多樣的解決方法,進行數學的拓展和發散性思維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還表現在學生要手、腦并用,打破常規,既要動手實踐尋找問題答案,也要積極動腦鍛煉不同的解題思維。教師引導所有學生都要參與多角度思考,并將大家的意見整合起來,熱烈討論,學生可以獲得書本上得不到的全新知識和學習體驗,學生的創造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培養和鍛煉。
四 總結
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并積極引導,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勇于質疑和探索,在幫助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學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義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J].學周刊,2014(3):23~2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