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之一,體現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推理以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在科技和經濟高速發展的21世紀,數學被使用在世界上不同的領域中,包括科技、工業、醫學和經濟等,所以學好數學在當今社會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怎樣提高數學課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應努力探討的問題。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數學教師,所能做的就是盡自己所能上好每一節數學課,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在中學階段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本文就在中學數學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中,將幾十個學生集于一堂,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參差不齊,智力相差懸殊,教師唯以應付。按以往的“等量,同速,同要求”授課,勢必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的情況,這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人才很是不利。這就要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調整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課內學有所得,各展其長,充分發展個性。教師的教法必須根據學生的學法而定,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在教學過程中應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就是把全班學生按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分成幾個層次,然后根據各層次學生的情況設計授課內容和目標進行教學,包括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課堂提問和練習分層及課后作業分層。實施分層教學,要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重要的是要優化師生關系,使課堂中有一個師生真誠友好交往的學習環境;教師要真正了解學生心理,尊重學生個性,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地去學習。再者,分層教學不僅使成績好的學生更優秀,更有發揮潛能的空間,而且也使基礎差的學生覺得有東西可學,一節課下來自己也有所收獲,有一種成就感,從而不會覺得枯燥無味,厭惡數學,也不會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心理。這樣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使他們心理平衡,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積極向上,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實施一段時間后,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后進生和優秀生,優秀生更優,后進生也有一定的進步。對成績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表揚,評價以鼓勵為主,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其自信心;而對進步不明顯的學生應多關心、多作引導,使其充滿希望。
其次,縮短師生距離,讓數學課堂活躍起來。由于我國傳統的尊師重教思想的影響,師生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過分嚴肅,使學生過分緊張,再加上數學不同于文科,故事性的內容少,更加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很容易感到疲憊懈怠,致使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差生把學習數學當成是服“苦役”。面對這種現象,老師可以試著和學生做朋友,自由地交往、交流、討論。課堂上老師有目的地讓學生進行討論,有時老師甚至可以別出心裁地把課堂搬到野外與學生們一起在明媚的陽光下、柔和的清風中愉悅地學習。這種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增加學習數學的快樂感,減輕學習壓力,營造歡快的教學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發現一些學生學會一個題的解法后,把題目的背景改變一下又不會做了。這是由于學生只看到題目的表面現象,單純地模仿老師的做法,不能領會解題過程中的思維方法,難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數學思想方法是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所需的知識,具有較強的概括性和包容性,顯示數學特色和貫穿數學學習前后的基本概念、原理、觀念和方法。學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觸類旁通。因此,數學教學不能滿足于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要讓學生掌握數學最本質的東西。用數學思想和方法統率具體知識、具體問題的解法,從而達到培養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高中數學內容多,抽象性、理論性強,盲目地進行題海戰術和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要學好數學,就要認識到數學學科的特點,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課前預習。許多學生在學習時都是等著老師講,老師講什么就學什么,但老師講課時又跟不上,導致一堂課下來,迷迷糊糊,似懂非懂。其實課前預習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上的大部分內容只要認真去讀、去學習,都能學懂,不懂的地方標記下來,然后帶著問題去聽課,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同時還鍛煉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課后復習,總結歸納。每節課后要利用一些時間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否則很快就會遺忘。復習時不要只是簡單地重復,而是要把所學知識要點進行歸納、整理,使之內化為自己頭腦中的知識。每一節、每一章學完后都要進行歸納、整理,鞏固已學會的知識,解決不懂的知識。
適量練習。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解題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學生總是覺得課堂上聽懂了,但一到獨立做題就不會。其原因在于課堂上是跟著老師的思維走,一切都顯得很自然,但是為什么獨立做就不會?只有自己動手、動腦去練習,才能弄懂這樣做的原因,從而培養獨立思維和動手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學的真諦在于 “悟”,教的秘訣在于“度”。課堂上,教師應把學法指導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使課堂教學成為學法指導的主渠道。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終身受益。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