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WebQuest是一種基于網絡資源探究的新型學習模式。本文主要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欲望、進行差異化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個方面闡述了WebQuest在聾校課堂的實踐應用,它解決了一些聾校傳統課堂難以實現的教學需求,并探索出一種信息化環境下適合聾校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WebQuest 網絡探究 聾校 信息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168-02
聾生的認知特點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存在“知”難“行”亦難。為了對學生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做一個準確評估,并充分了解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情況,筆者特向本校高中生發放調查問卷72份,回收68份有效問卷。統計數據顯示:能主動通過網絡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完成任務的學生占25%,想利用網絡尋求幫助的學生有23.5%,51.5%的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意識有待提高。師生在學習、交流信息技術相關內容時,僅靠手語難以準確地表達專業內容,更難有效地創設情境;同時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個體差異較大,學習目標難以同步達成。因此,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開展差異化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信息素養,成為聾校信息技術教師的研究方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聾校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WebQuest是一個很好的“利器”。WebQuest始于1995年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伯尼·道奇等人研究的一種基于網絡環境的探究式學習模式,即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主體、動態開放、交互的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由引言、任務、過程、資源、評價、結論六個模塊構成。它改進了學與教的方式,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協作探究,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2003年審定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提出,信息技術要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學生要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交流與合作、拓展視野、勇于創新,提高思考與決策水平,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WebQuest教學模式,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理念不謀而合,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高效達成目標的途徑。筆者近年來在聾校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不斷探索,應用WebQuest的模塊建構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一 應用引言模塊,激發學習欲望
建構主義提出:學習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而不是記憶知識。聾生難以通過教師口耳相傳的方式進入情境,因此,真實的教學情境體驗對于他們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激發尤為重要。探究發現,在WebQuest引言模塊中,用視頻、動畫、圖片等方式創設的虛擬現實,主題內容明確,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在虛擬環境中親身體驗,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用知識解決虛擬現實中實際問題的欲望,為完成任務模塊打下了很好的情感基礎。如在學習電腦配件的相關知識時,采用實景拍攝電腦公司工作環境,學生扮演顧客角色,通過與銷售人員關于電腦配件的名稱、分類、參數、價格的互動問答,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習認識病毒時,在引言中播放病毒發作時的錄像,虛擬創設電腦中毒的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欲望,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 應用任務、過程模塊,開展差異化教學
由于每個學生的聽力損失情況、后期的補償效果不同,造成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不同,同一班級的學生間個體差異較大。但絕大多數學生都有達成教學目標的能力,只是實現目標所需付出的學習時間和努力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特殊教育的精髓,因此開展差異化教學勢在必行。WebQuest的任務模塊提供明確、具體的探究目標,過程模塊指引學生探究的步驟及提供學習建議,它們是探究活動的腳手架,對引導學生體驗思維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踐探究過程中,根據學生自身的認知程度,對任務模塊中的學習目標進行分層管理。如在學習裝卸電腦配件中,采用三層任務模式,即基本任務——對照學習資源裝卸相應配件,提高任務——總結配件裝卸技巧并能說出相關操作的注意事項,拓展任務——建立知識遷移的模式,探究教材外的配件裝卸。在實踐訓練中,學生可以選擇不同任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過程模塊中,詳盡列出完成每個層次任務所需的認知步驟,用鏈接方式提供參考資源,為不同層次學生完成探究任務保駕護航,完成從基本任務到拓展任務的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究。
三 應用資源模塊,提高信息素養
資源模塊是WebQuest的核心,是學習和探究活動的主要對象,包括校本資源和互聯網資源。校本資源是聾校WebQuest應用中必不可少的資源,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弱,通過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校本資源啟發建構,可以高效地完成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究。如在計算機組裝實訓課中,運用視覺補償功能,將每個配件的裝卸拍成2~3分鐘的微視頻,并在微視頻上加入操作要點注釋和解說,便于學生反復觀察和對照實踐,提高獲取、加工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互聯網上有豐富的視頻、動畫、圖像、文字等教育教學資源,它們更新快,并與時代接軌,彌補了信息技術教材落后于社會發展的不足,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如學習選購計算機配件時,以淘寶網上豐富的計算機配件銷售信息為研究對象,對比型號、參數、價格,自主學習、協作探究,親歷選購DIY配件,并相互展示交流,在此過程中鍛煉和提高了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表達與交流能力。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拓展思路、勇于創新,積極參與資源模塊建設,尋找更合適的學習資源,添加到資源模塊與同學們共享。如此,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對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十分有效。
四 應用評價模塊,提高表達能力
學生常用的語言有手勢語和書面語,手勢語在應用過程中常難以準確表達信息技術相關詞匯的本質特征,易引起思維混亂。WebQuest的核心思想是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而語言是思維表達的重要形式。WebQuest評價模塊有作品展示、評價、交流和提高四個環節,利用這四個環節可以發展學生的書面語,進行高級思維能力訓練。如在學習認識計算機病毒時,學生搜索病毒案例,利用搜索引擎實時對不理解的詞匯進行詞意查詢,總結病毒的特征,并用PPT或Word匯報成果。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同時利用QQ群或討論組方式,討論、交流,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書面語表達、交流能力,同時也鍛煉了比較、分析、歸納等高級思維能力。課前同學們只會表達病毒會使計算機生病,課程結束時很多同學能恰當利用計算機專業術語進行總結表達。在后期訪談中,發現學生能將這些專業術語較準確地應用在與他人的溝通、交流中,可見這種探究性學習方式十分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 應用WebQuest教學模式的思考
第一,WebQuest教學模式對師生的角色變化、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備好教學內容,篩選好學習資源,更要備好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殊的認知習慣,這一過程是對教師專業素質的極大挑戰,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提高。
第二,WebQuest教學模式并非萬能的,只有合適的主題,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在主題選擇上側重網上資源豐富的主題內容,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動手實踐、交流討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第三,WebQuest教學模式評價環節多元化,除了要評價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還要重點評價學習過程的態度、信息素養的提升、學習資源的利用、合作交流的程度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推動了教育的現代化,WebQuest教學模式解決了很多傳統聾校課堂無法實現的教學需求,且促進了師生角色的轉變,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有利于加快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進程,推進新課程目標。法國的愛爾維修曾感嘆道:“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為此目標,我們仍需努力,教學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李紛桃.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WebQuest學習法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潘玉霞、汪穎、張露丹.淺談WebQuest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0):106~10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