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龍巖各縣小學的調查,發現每年新進教師和現有的師資已不足以滿足學校的要求,教師師資力量“供給—需求”達不到平衡狀態,而要妥善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小學教師 供給—需求 平衡
【中圖分類號】G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011-02
一 問題的提出
1.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義務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農村小學的師資教學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龍巖市作為老區,在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校的發展情況如何?學校的師資水平能否與學生的需求相吻合?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本文正是帶著這些問題開展調查的。
2.研究的對象、內容與方法
樣本說明。本調查以龍巖市各縣(不包括新羅區)的十余所小學為樣本,采取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教師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60份。共發放校領導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4份。問卷調查結束后,我們對有關資料進行統計處理并加以分析,獲得了小學教師資源需求現狀及培訓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調查內容。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教師“供給—需求”,指的是各小學現有教師及每年新進教師的數量和整體狀況是否符合當前學校的要求。
研究方法:(1)問卷法。我們制作了教師問卷和校領導問卷,便于做比較研究。教師問卷的發放中,我們兼顧年級、性別等因素,確保結果具有代表性。(2)訪談法。問卷回收后,采取和被試學校教師、校領導座談的方式,聽取他們對龍巖市小學教師“供給—需求”情況的整體看法。同時,我們還對十幾位小學教師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深度訪談。(3)文獻法。主要參考了一些已經公開發表的文章,同時查閱了相關的教育法規和新聞報道等資料。
二 龍巖市小學教師供給情況分析
1.每年新進教師情況
近年來,盡管龍巖市各小學每年都有應屆畢業生來校任教,但數量較少。平均到每個學校的應屆畢業生就更少了。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各小學特別是農村小學對應屆畢業生的需求是很強烈的。“非常需要”的占56%,“需要”和“一般需要”的占43%,特別是音樂、美術老師,各小學非常歡迎。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各小學對應屆畢業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2.現有教師的狀況
第一,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有待提高。教師能力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包括“三字一話”、多媒體應用及片段教學等。通過對問卷的分析,教師們都認為教師基本技能、教學水平和教學設備的運用自如在教學中尤為重要(見表1)。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要兼顧興趣愛好的培養、文體素養的發展等,教師的正確引導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引導除了體現在課堂教學外,課外活動也很重要,例如幫助學生排舞蹈、編小品等。因此,小學教師不應該只局限在講臺上,而應走下講臺與學生融為一體。對于現代教育的小學教師而言,只有教學能力突出、全面,才能滿足教學需求,而這些能力卻是小學教師的短板(見表2)。
第三,教師工作負擔重,個別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狀況。當我們問及教師一般任教多少門學科的時候,老師們笑著說自己就像“萬金油”一樣,只要有需要,什么學科都得上,基本上每學期都要任教三到四門學科,課時量很多(見表6)。在調研的過程中,有一名小學校長,還任教三門學科,每周課時達到18課時。
在這樣的教學壓力下,老師課后還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嗎?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得到的答復是學校為了保證教師能夠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學校會要求每位教師參與每周的單位組織學習,如學科小組的研討會。除了學校強制要求外,省里還提供視頻學習,但視頻學習主要是以教師自主觀看為主,至于視頻學習是否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最主要還在于教師是否認真投入其中。
在繁重壓力下,個別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狀況,工作安于現狀,感覺憑以往積累下來的經驗已經足夠應對教學任務,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這一點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第四,教師流動性較差。通過問卷發現,很多學校的教師在本校工作了多年,每年新招的教師過少,教師的流動性較差。教師的招聘和分配需要通過教育局安排,由于個別學校地區偏僻、學校條件較差等,教師們大都不愿意到這樣的學校去報到。能力較強的新教師會選擇到縣里進行教學,而其他新教師寧可放棄教師的工作,也不愿意到鄉下教書。長此以往,就造成了教師隊伍的老化。
三 龍巖市農村小學教師需求情況分析
1.特殊問題對教師的新訴求
當前龍巖市各縣的農村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較多,針對不同的兒童,如何給予他們所需的幫助,這對教師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因為教師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還得關注他們的生活、心理狀況。農村學校不缺少有愛心的老師,但缺少能指導這些特殊兒童成長的專業教師,如有一定心理學背景的教師。
2.學校對新教師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農村教師隊伍面臨“斷層”的局面,城鎮、鄉村教師教學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受各種條件限制,畢業的大學生幾乎都不愿意到農村地區教學,雖然政府近年來極力鼓勵支持到農村地區支教等,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從教師的供給及需求角度來看,每年各地高校為學校教師隊伍提供了大量優秀人才,但由于教師的社會地位及收入等問題,大多數畢業生不愿意當教師,愿意當教師的卻又不愿意到一些偏遠山區或者是工資待遇較差的地區,因此農村學校對新教師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滿足。
四 龍巖市小學教師“供給—需求”平衡策略
1.需要對現有教師隊伍進行充實
要充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促進他們不斷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業務工作中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形勢下教育工作的需要。一是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即通過教師間互相交流、自我反思等辦法,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為本職業及教學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組織教師外出培訓,即每年選派一些骨干教師到省內高等院校學習深造,經過三至五年實現一個輪回,使其成為理論教學的精兵強將。三是提高實踐能力,有選擇地對一些缺少實踐經驗,或理論與實踐結合得不夠緊密的教師進行強化訓練,豐富其社會實踐經驗,提高工作水平。
2.需要引入更多的新教師
要充分利用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有利契機,在編制允許的范圍內,對現有教師隊伍進行調整充實。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出臺鼓勵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切實讓這些大學生為農村教育服務。
3.需要綜合教育資源,采用人本化管理
由于各縣市中小學分布較廣,資源相對缺乏,建議按照地域將學校的資源整合起來,建立一個共享的資料庫(包括物質資料如圖書館,還包括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場所),這樣既能減少開支又能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搭建各校骨干教師交流平臺,在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的前提下,促進教師教學經驗的交流,走資源節約型教育的發展道路。
總之,平衡龍巖市各縣小學教師的供給和需求,既需要教育部門的重視,也需要學校領導結合本校實際出主意、想辦法,還需要教師們的自我成長。只有這樣,才能使龍巖市農村小學教師的供給和需求達到平衡狀態。
參考文獻
[1]劉建銀、黃淑柯.我國小學教師需求與培養規模的變動趨勢分析[J].教育科學,2011(2):39~44
[2]陳允波、王玉錦.法國教師供給政策對我國農村教師供給政策的啟示[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56~58
[3]郝再富、吳果.順應教師需求 彰顯培訓活力[J].繼續教育,2012(1):20~22
[4]林曉璐.以教師需求為導向開展在職培訓研究——以廣東某高職院校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8):167~168
[5]田川.關注教師需求進行微型科研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J].新課程學習(下),2013(6):166
[6]王鋼鋒.規劃教師需求,推動一所弱校快速轉強的行動分析[J].浙江教育科學,2013(3):26~2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