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是高職教育目前面臨的重大難題。采用工作室模式,通過雙向流動選拔機制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提高自信心,增強學習效果。
【關鍵詞】工作室模式 雙向流動 師徒幫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018-02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能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培養大量高技能人才。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專業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否滿足市場的需求和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在具體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方法和深度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一是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著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主觀能動性不強的問題。如何結合所學專業的特點,采用競爭激勵機制來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是非常必要的。二是高職院校的部分青年教師企業實踐能力欠缺,而實踐能力是高職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能力。雖然規定每年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安排下企業鍛煉,但有些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繁重或自身原因而使得實踐流于形式。針對這種情況,采用何種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一 工作室模式簡介
把工作室模式引入學校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培養各方面的能力與實際工作環境接軌。
國內外工作室教學模式多見于本科院校,導師組成學術
骨干成立各類工作室,把社會資源引入工作室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工作室為平臺,學生可以直接參與社會企業的生產,實現在校融入社會,加強學生就業適應能力,在畢業后就可以達到無縫隙銜接。
針對建筑經濟管理專業自身的特點,按照工作流程校企聯合打造工作室教學基地是一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有效模式。工作室與行業優秀企業聯合共建,面向建筑經濟管理專業的實訓教學及對外服務,建設與工程咨詢企業相同的職業環境,參與完成與就業崗位一致的真實項目。通過工作室的運作,可以密切對前沿知識的跟蹤,能及時把握新標準、新規范內容并吸納到實訓任務中,滿足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需要,教師亦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二 工作室模式運行內容——以建筑經濟管理專業為例
利用建筑經濟管理專業現有實訓室配備4~5個工作室,配備工作臺和電腦及各種標書編制與工程算量軟件,全過程再現企業真實情境,營造與學生就業崗位貼近的真實職業氛圍。每個工作室投入約30萬元,合作企業投入5萬元,用于室內裝修等工程及職業氛圍布置,其余費用由專業投入,用于家具、電腦、打印機、各種專業軟件等軟硬件購置。
1.以工作室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高職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的特點,利用工作室教學基地與企業密切合作開展小班教學,通過考核和激勵與平行班建立動態流動機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新生入校始業教育做“工作室教學模式”介紹和動員,說明情況。一年級第一學期考試結束后,組織面試,擇優錄取。實行小班化教學。在后續學期教學中實行淘汰制,與平行班級雙向流動。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模式班級由教研室專業骨干教師專職后續學期教學,全面負責后續相關技能實訓和課程教學,根據校企合作和兼職教師兼課要求,班級另配備企業教師參與教學及實訓指導。教學中,實行“師徒”管理模式,教師就是師傅角色,學生就是徒弟角色。
模式班級教學實行模塊化上課,每周保證在工作室3個工作日實訓。教學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即由專業教師用實際工程計價任務引領整個專業教學,整個教學進程設有3~5個遞進的工程任務,在任務進行中,根據學生(徒弟)情況,教師(師傅)階段性地進行部分理論集中教學,教學內容涵蓋完成綜合訓練任務所需的房屋構造識圖、施工技術、定額原理與實務、工程計價等專業知識。在第三學年的第二學期,增設專業提高拓展課,內容為工程造價控制、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經濟評價、造價員考試訓練專項、工程結算與審計等相關課程。
學生(徒弟)在模式班學習,參與教師(師傅)實際工程業務,可以獲得相應報酬,并優先提供進實訓基地鍛煉、就業的機會。工作室教學基地鼓勵企業兼職教師攜帶工程項目進行任務教學,實現校企合作雙贏。模式班專職教師及學生可采用相關激勵機制提高積極性。
學生經過選拔進入工作室后,采取雙向流動的運行模式,工作室的學生經考核達不到優秀,返回到普通平行班,平行班的學生經努力達到優秀,進入工作室小班學習,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2.創立師徒幫帶的專業技能指導模式
按照工作室成員選拔機制,在工作室成立多個小組,高年級優秀學生擔任組長,負責與低年級學生結對,三年級學生負責結對指導二年級學生從事業務工作。各學長不僅負責小組成員的指導也負責對他們的考核工作。同時,工作室的指導教師按照工程業務帶領學生形成不同業務項目的師傅組。整個工作室由多個師傅組構成,即由師傅團隊組成各師傅組。各師傅組之間亦可以是相互分工協作的項目組,共同完成一個或多個工程咨詢項目。
通過學長組和師傅組模式,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一對一或個別的一對多指導,更能發揮教師的專業指導優勢,實現真正的師傅帶徒弟傳道授業的直通道。而學長組,由高年級學生負責指導低年級學生,既是對低年級學生專業學習的幫助和指導,也是對高年級學生自身專業基礎的夯實和鞏固,有一舉多得的裨益。
3.以工作室為平臺開展對外服務
工作室成立后對社會開展真實的工程造價咨詢業務工作,充分利用建筑經濟實訓中心配套的編標室、評標室、開標室開展工程招標代理、控制價編審、竣工結算編審等業務。良好而穩定的工程業務來源是工作室正常運作的保障,因此,工作室在建設初期將利用合作企業的業務資質和業務資源,完成由合作企業轉接來的工程咨詢業務及工作室自身承接的工程咨詢業務。在初步運行中期,工作室可以利用自身資源成立獨立運行、具有一定資質的工程咨詢類企業。
高職教育最重要的是工學結合,部分教師由于常年忙于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實際工程接觸欠缺,傳授給學生的很多是過時的知識,通過工作室的平臺,教師可以與校外師傅結對互融,接觸實際工程業務,專業知識隨時更新,與行業發展保持同步,青年教師通過這種方式業務能力迅速提高。
三 結束語
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是高職教育目前面臨的重大難題。采用工作室模式,通過雙向流動選拔機制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工作室模式下,校企教師以師傅帶徒弟的方法開展真實業務的訓練,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更深的理解,培養對專業的興趣。在工作室模式下完成的業務成果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對未來工作崗位有美好的期待,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通過這種模式做到知識保鮮,業務能力提高迅速。
參考文獻
[1]李穎、康鐵鋼.建筑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構建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2)
[2]李穎、陳旭平、邵銘法.高職工程造價專業校企互融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3(14)
[3]陶水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路徑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0(2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