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新建本科院校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水平能反映出中國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培養的畢業生也多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但是由于這些本科院校建校較晚,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模式有待完善,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教學問題,如何加強這些院校的教學管理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 教學管理 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042-02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規模也隨之擴大。高校擴建、大學擴招,新建本科院校也不斷涌現,其發展速度之快令學界驚奇。截至2013年底,中國民辦普通本科院校已經達到99所,是普通本科院校總數的十分之一。新建本科院校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任務越來越重,教學管理的工作也隨之復雜起來,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時間要求更緊迫等。
一 崇尚實用的辦學理念和發展定位
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位于省會城市及其周邊的地區中心城市,對地方經濟發展的科技支持和人才保障作用明顯。隨著地方經濟發展和校企合作力度的加大,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正成為所屬區域的教育、科技、研發和信息交流的中心。這批本科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其尋找更大發展空間的舉措也為地方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新建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省會和地區二三線城市,工作多服務于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有一部分也選擇開拓農村市場,對地區基礎性經濟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這些新建本科院校也受到自身發展的限制,由于這些學校多為專科教育轉型為本科教育,其對本科人才的定位、配備的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知名度也普遍低于老資歷的本科院校,在競爭中相對處于劣勢。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做到正確定位,必須審時度勢,要充分考慮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對高校的要求,考慮高等教育發展的總體趨勢,了解其他層次、類型高校的發展狀況以及學校自身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同時考慮外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發揮已有優勢,創造出新的優勢與特色。
按照目前中國高教體系內部應有的合理分工,致力于研究和發現客觀規律的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其根本使命應是培養研究型、學術型人才;而著眼于將客觀規律原理運用于實踐,實現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各類地方大學,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應該特別注重培養應用型和實用型人才,造就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級專門人才,這應當成為新建本科院校堅定不移、執著追求的辦學思路。
二 規范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完善教學監控體系
新建本科院校應根據學校實際和當前發展形勢需要,堅持以制度規范辦學行為,不斷加強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嚴格管理、規范管理、科學管理,不斷提升教學管理水平,確保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應把嚴格的教學管理和全面的質量監控作為保證教學中心地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機制。質量監控的重點將以課堂教學質量為主,還包括制度化的檢查、督導和評估。全程監控的關鍵環節包括: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制訂、擔任教學任務的教師聘任、考試和考風以及日常教學管理等。除此之外,還需研制學籍管理系統、排課系統、教室管理系統和成績管理系統等一系列軟件系統,使全院教學管理工作做到自動化、網絡化和現代化。
三 引進激勵機制,加強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
教學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學運行過程管理的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高低,會影響對教學過程信息的收集反饋和再整理效果,對教學管理的全方位管控依賴于其職能的發揮。不僅要加強對教學管理人員的技能培養,提高其業務熟練程度,也要定期安排其到優秀的院校參觀學習、掛職鍛煉等。應聘請教學指導專家對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指導,起到咨詢專家和參謀的作用。另外,還要發揮院校自設的教學管理委員會功能,加強對院校各分院和部門的協調管理和分類管理。
教學管理工作是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教學管理工作是圍繞對人員管理展開的,發揮管理職能的也是人,這必然要求“一切以人為中心”。教學管理人員不僅要當好領導的參謀助手,還要上下溝通,其工作繁雜瑣碎。教學管理工作責任重大,是對教學工作的宏觀調控,這就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較強的職業操守以及較強的服務意識。教學管理人員的需要、地位應當充分受到重視,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人在教學管理中的積極作用。管理學中認為要使每位員工最大限度地發揮工作潛能和提高工作積極性,組織應該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加強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這樣教學管理人員的敬業精神才能得到加強。
四 建設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教育資源的第一核心,合格的高等學校必須有合格的教師。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常常遇到教師數量不足、教師教育水平和職稱不符合標準等問題。作為新建的本科院校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建校初期就加強了教師隊伍的建設,引入大量高學歷、高職稱的人員,但這樣做的同時又忽略了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一問題。現在,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很多,他們的理論水平毋庸置疑,但其實踐能力卻和理論水平不同步。培養應用人才的教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理論素質和研發能力,還要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建設一支具有行業背景、職業資格和企業工作經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和對企業環境不熟悉的教師很難培養出高品質的應用型人才。
為此,我們要采用“送出去,請進來”的措施,將一群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較高理論知識水平的青年教師送到企業(行業)對其進行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訓,使他們真正理解教學和實際生產之間的差距,了解企業(行業)的發展動態,了解生產管理一線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為專業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內容充實提供可靠的信息;也可以從企業(行業)聘請高級技術管理人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指導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等,通過企業(行業)人士與本校教師的交流,提高本校教師的實踐能力。
五 教學和科研應該和諧發展
日漸多樣化的教育環境,要求新建的諸多本科院校,必須把辦學方針精準化。真正的教育是以培養人才為最終目的,一切的軟硬件設施只是促進人才培養的手段。優質的科研設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但并不是有了尖端的硬件設施,學生就一定能成為尖端人才。院校方面只有幫助廣大師生樹立起實事求是、踏實肯干、敢于創新的學習意識,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首先,教育等相關部門要對新建本科院校進行客觀評價,實事求是地看待其科研水平,合理構建評價框架,準確定位院校職能。其次,新建本科院校對教師教學與科研的評價,要做到科學合理,既要認真研究和制定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學術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適當提高教學業績在教師考核、職稱評審中的權重,又需要科研管理部門加強對教師科研成果的質量檢查,將考核的重點從成果的數量轉移到成果的質量,使教師的科研能真正促進教師的教學。通過建立健全考評體系,引導、督促教師端正教學態度,提高科研水平,從根本上解決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科研價值導向失衡的問題。當然,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遵循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剔除科研上的虛榮心理,將學校的利益、學生的利益擺在優先位置,認真負責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并在教書育人、科研探索方面做出表率。
參考文獻
[1]余國江、蔡敬民.新建本科院校發展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國大學教學,2011(12)
[2]翟麗萍、商和利.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管理人員素質建設問題探討[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2(3)
[3]李克勤.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與科研和諧發展的瓶頸與消解對策[J].現代大學教育,2011(6)
[4]劉君.和諧社會背景下高校人性化教學管理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