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騰飛的現代社會,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許多中等職業學校轉型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對數學教師在教學上的要求更高,原有的中職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為了盡快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模式,數學教師應在教師的角色和教學策略等方面有重大的轉變。
【關鍵詞】高職教師 角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065-01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高級技術職業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高職教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不斷壯大,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高職院校1321所,其中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是由中等職業學校升格轉型而成的。學校在這個從中專到大專跨越發展的機遇面前,怎樣實現提升,迫切需要我們去研究高職院校在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方面的措施,開展好教育教學工作,從而培養更多的優秀大學生。
教育教學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由中等職業教育轉型為高等職業教育,給數學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數學教師在教學技能以及教學策略等方面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從而影響到教師角色的重大轉變。
一 從中職到高職數學教師角色的轉變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應從過去僅作為知識的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轉變過來,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2.教師應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教師應成為教學的研究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種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把教學與研究有機地融為一體,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創造出更新的教學理念。
二 從中職到高職數學教師教學策略的轉變
從中等職業教育到高等職業教育的轉變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數學基本技能素質方面的培養,有機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啟發、誘導學生,將數學教學與思想觀念的教育有機結合,使思想教育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始終,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技術方面的能力。
1.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
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授重視對“經”的傳授,忽視了“人”的發展。然而現代的教學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因此教學的重點要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學生是活生生、有思想、有自主思維能力的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既學習掌握知識,又要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同時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學生身心發展、潛能開發的過程。
2.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
傳統數學教學中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這是以教定學,讓學生配合和適應教師的教,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不利于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現代的高職教育提倡,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評價標準也應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主。
3.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重結果輕過程”,也是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存在多種教學弊端。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知識,又增才干。
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沒有過程的結果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學生對自己學習知識的概念、原理、定理和規律的過程不了解,沒有能力開發和完善自己的學習策略,那就只能是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地機械學習。學生的學習往往經歷“(具體)感知——(抽象)概括——(實際)應用”這樣一個認識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兩次飛躍。第一次飛躍是“感知——概括”,也就是說學生的認識活動要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抽象概括,從而得出知識的結論。第二次飛躍是“概括——應用”,這是把掌握的知識結論應用于實際的過程。顯然,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實現這兩次飛躍,教學目標才能實現。
4.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每個方面都要按統一規格平均發展。一刀切、齊步走、統一規格、統一要求——這是現行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備課用一種模式,上課用一種方法,考試用一把尺子,評價用一種標準——這是要把千姿百態、風格各異的學生培養成一種模式化的人。顯而易見,一刀切的統一規格教育既不符合學生實際,又對人才的培養有害。目前,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以及教學質量的低下,就與一刀切、統一要求有關。教學中,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不能找到適合全體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我們來研究學生的差異,
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
在高職教育教學中,要引導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向積極有效的方向轉化和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主體的健康發展要求進一步轉變角色,不斷適應新事物的產生,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知識結構以及評估手段等多方面進行調整,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促進者,成為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指導者及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者。
參考文獻
[1]葉立軍.關于數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教師版),2004(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