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院校英語聽力實訓教學是英語專業學生的核心實踐課程,它的設計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學習的情境性,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教學策略的靈活性等特點,在實訓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使實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學習效果更加顯著。
【關鍵詞】教學設計 實用性 靈活性 英語聽力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078-02
實訓教學是職業院校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主要實踐課程。在《教育大辭典》中“實訓教學”指的是“職業技術學校中相對于理論教學的各種教學活動的總稱,包括實驗、實習、設計、工程測繪及社會調查等。旨在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掌握技能、技巧,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和獨立工作能力”。本文主要論述在職業院校中英語聽力實訓課程的教學,旨在為教師上好聽力實訓課提供一定的幫助,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過程首先是領悟一個系統的信息,即識別連續不斷的語流中的一個系統信息。聽者通過認知此系統,在理解句子的過程中將已理解的命題存入短時記憶中,將接收到的新信息經過處理,將獲取的命題與已儲存于記憶中的命題相互作用,經過綜合處理后聽者連貫地理解所聽內容的過程,就是聽力理解的過程。學生進行良好的聽力理解的前提之一是教師對實訓教學周密的設計,教師在做英語聽力實訓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課程設計的特點和師生“雙主體”教學思想。
一 實訓聽力課程設計的特點
1.設計的整體性、系統性
在為期一周的聽力實訓課程中,對整體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還要為單元課時目標的設計、單元課時的重難點做出合理的布局與規劃。整體性體現在課程的教育目標、教學目的及每節課的目標,形成由總到分、從整體到局部的規劃。系統性體現在系統了解教學對象、了解學科內容、了解教學方法等。對每一個牽涉到教學效果的因素都要系統分層考慮,在教學中,系統性還體現在教學目標的闡述、教學內容的呈現、
教學方法的應用、教學效果的評估方面等,對實訓聽力課程的設計考慮得越全面,教師的教學效果越好,學生的學習效果越顯著。
2.學習的情境性
在聽力實訓教學中,學習的情境性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聽力材料的預測與理解。學習的情境性指的是情景語境,決定著講話者在某一具體語境中實際說的話。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語言的情境各種各樣,如教師在教室授課、病人在醫院門診部檢查住院、在銀行、在郵局等。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通過熟悉的場景和相關情境詞匯的積累,增強了學生對所聽內容的預測與理解能力。情境教學與建構主義理論中的支架式教學方法相類似,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使學生把情境知識與自我認知結構中原有的知識建立非人為的聯系,教師通過為學生提供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線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聽力材料,也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
3.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在實訓課程中,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或與未來工作的相關匹配度是所有實訓課程設計的根本目標。以石化職業學院的英語專業為例,在石化方向的英語人才培養中,基本指向是石化企業外事或翻譯崗位需求,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時達到與其崗位相匹配的專業技能標準。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就體現在與崗位要求技能的一致性,實用性教學內容的構建就是以崗位任職能力培養為主線。因此,構建實用性的教學內容是聽力實訓課程開設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在未來職業崗位應具備能力的關鍵。
4.教學策略的靈活性
在聽力實訓教學中,學生對教學策略的掌握及靈活的使用也是影響其聽力能力的重要因素。如在教學前,對情境知識的復習,英美人士語音、語調的了解及之前的所有英語學習,如詞匯、基本句型及結構、語法知識等都影響著聽力的理解。在聽力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對主要信息或關鍵詞的記錄,掌握適合學習主體自身的速記符號等。在聽力錄音結束后,對相關信息及時處理,根據情境準確預測,迅速選定最合理的答案。教給學生不同的策略,使學生從知曉、應用到熟練形成自己的聽力學習方法。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對教學策略的靈活應用直接影響著對聽力材料的理解程度。
二 實訓課堂應充分凸顯教學“雙主體”的思想
所謂雙主體指的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有人認為,英語的聽力實訓課堂無非就是教師播放錄音,學生通過聽錄音完成習題的過程。如果教師僅僅是起播放錄音的作用,那么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完成聽力練習,既能節約時間又能節約資源。顯然,這種結論不僅窄化而且誤解了英語聽力實訓課程設計的概念及初衷,而且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聽力實訓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對教學策略和學習效果的評估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
實訓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主要體現在聽力技能及策略的教授,使學生熟悉場景詞匯,注重講授內容與口語的結合,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心態。教師在實訓中只有通過恰當、合適的輸出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輸入。如在教師組織問題的策略中,對學生提問的難度應和學生的能力水平相匹配。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包括引導學生投入,提問時問題的多樣化,用復述等方法獲取信息,進行整合,從而建構對聽力材料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回答,做出積極反饋,合理組織小組活動,使用表揚、鼓勵及頻繁檢查任務的進展情況等手段提高學生對學習的投入程度。教師在聽力過程中給學生教授的知識及策略和積極引導都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2.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判斷一堂課的有效性通常是通過學習的主體——學生來體現的,聽力實訓課程也是如此。在鮑里奇的有效教學中,提出了課堂的有效教學應包括:吸引注意、把目標告訴學生、激發學生回憶與任務相關的先前知識、呈現刺激材料、引發期待行為、提供反饋、評估行為。在課堂教學的這七種行為中,每一步都離不開學習主體——學生的積極參與,每一步都是學生與教師的交互行為。在吸引注意階段,教師通過各種手段引起學生對教學的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體現在對課程內容的關注。尤其要提高學生的有意注意,讓學生知道課堂目標,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清晰明了。對先前知識的回憶和復習會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對新內容的呈現建立某種聯系,便于對新知識的掌握和系統知識的形成。在引發期待行為中,它尋求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投入,教師可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回答,此階段是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提供反饋和評估階段是教師對學生回答的肯定或否定的客觀判斷,在這個階段體現了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聽力學習策略的掌握程度、學生先前知識水平的高低程度和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是教師發現學生是否對問題完整理解和教學效果是否有效的關鍵階段。評估學生學習效果更是學生主體地位的最終體現,如果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充分體現,則既反映了教學效果,又可以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 結束語
英語聽力實訓教學對于每個教師而言都容易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這個看似簡單,但實施起來又頗為復雜的教學過程,對于想要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師們來說,每堂課都充滿了創新與挑戰。
參考文獻
[1]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55
[2]〔美〕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第四版)(易東平譯)[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