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糧油工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量的副產品也隨即產生。糧油加工副產品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始終是中國糧油加工領域的重要方面,但其技術水平、開發利用的合理性和利用效率始終與糧油主產品不相適應。開設相關課程,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研究,對突出專業特色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關鍵詞】糧油副產品綜合利用 專業特色 開設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086-01
糧油加工業是中國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一五”期間,中國糧油工業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加工技術水平迅速提高,成品糧油質量不斷改善,糧油食品種類不斷增加,糧油深加工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隨著糧油加工業的發展,必然伴隨大量副產品的產生,糧油加工副產品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始終是中國糧油加工領域的重要方面,但糧油副產品加工利用的技術水平、開發利用的合理性和利用效率始終與糧油主產品不同步。糧油副產品的開發利用有巨大的潛力,已經成為中國糧油工業乃至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 課程開設背景
2011年,襄陽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34.5億元,居全省第一位。同年,襄陽市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農產品深加工作為襄陽市六大支柱產業之首,重點發展糧油深加工、果蔬深加工、特色食品深加工等模塊,計劃至2016年,僅糧油深加工產值將達850億元。可預見,在農產品大力發展的今天,勢必帶動明天的農副產品加工的大力發展。因此,作為襄陽地區唯一一所二本院校——湖北文理學院,開設的食品專業,要打造優勢特色專業,勢必搶占農副產品深加工領域的制高點。本專業設置之初,即與地方重點食品加工企業緊密聯系,從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實施人才培養過程、共同建設實踐及就業基地、共同進行技術研發等多方面開展了積極合作,其代表性合作企業有奧星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湖北襄大實業集團公司等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013年,本專業被立項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本著“立足襄陽地方、融合校企資源、突出工程能力、服務食品行業”的指導思想,以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內涵豐富的地方一流本科專業為目標,開設與市場需求、行業發展接軌的課程,增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結合襄陽地區的農業優勢、農產品加工優勢,加大農產品加工類課程,尤其是實驗實訓課程,成為目前本專業不可忽視的重要發展方向。因此,糧油副產品綜合利用課程,作為食品專業的方向選修課,正是基于突出專業特色、突出地方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為背景下開設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課程實施計劃
糧油副產品綜合利用在全國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中開設較少,目前較缺乏系統規范的教材和參考書。但是其內容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發展很快。近年來,相關的文獻期刊報道很多。該課程是本專業新開課程,急需探索基于突出專業特色、適應專業能力培養規格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因此,從生產實際出發,結合校企合作,理論和實踐雙管齊下,對當前的教學實踐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立體化教材建設
第一,建立主輔教材庫,包括農產品加工、糧油加工學、豆制品工藝學、糧油副產品綜合利用、食品工藝學等。
第二,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的制定:圍繞農產品加工,主要是糧油加工為主線產生的副產品,按其主要成分及其提取、生產方法為主要內容,綜合主輔教材內容,合理取舍教學內容,編寫理論適度,案例充分的教學大綱,科學安排教學進度。
第三,教學課件、教案、案例庫建設:聯系本地相關企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通過參觀見習,實地考察了解行業現狀,并調研企業存在的技術難點或問題;本著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及結合生產生活實際教學的原則,科學統籌,廣泛收集各種音像、圖片資料,建立直觀的教學資源;精心編排適宜的多媒體課件,并努力編寫教案,通過案例訓練,加深學生的認知程度。
2.教學方法改革
第一,創造實地學習機會:把課堂從教室換到工廠或實驗室,通過到工廠實地參觀見習或通過實驗訓練,調研企業存在的技術難點或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帶著問題回到課堂,通過查資料、閱讀、討論等方式開展學習。
第二,嘗試合作性學習,促進學生之間互助交流,以課堂匯報、模塊教學、案例式教學等形式,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教學活動。
3.課程考核方法改革
第一,嘗試開放式考試:學生參與出題,或通過課程設計、課堂匯報等形式,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并體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綜合考慮給分。
第二,為保證考試成績的公平、公正性,在學期初,即制定并讓學生明確了解考核的方式、評價細則,讓學生明白評價方法與評價依據。
第三,考核人員不僅有教師,還應有學生參與,一定程度開放的考核方式將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
4.實驗課程建設
通過將科研項目轉化或仿真實驗,確立實驗項目,模擬生產實際;使學生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原料特性,印證理論課內容,并查找發現新的問題,實現滾動式學習,強化學習效果。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