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是小學生所面臨的第一個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盡早地開展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有助于學生今后在學習的道路上掌握“主動權”,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具體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語文 學習習慣 課前準備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114-02
小學是兒童養成各種習慣的黃金時期,尤其是剛剛邁入校門的一年級新生,他們正處于從幼兒園游戲型教學到課堂型教學的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在家長心中的位置也由一個時時刻刻需要呵護的幼兒漸漸轉變成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小學生。葉圣陶曾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在這一時期重視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成績的提高,更有助于其今后學習能力、學習效率甚至生活中性格的培養。作為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將正確的學習習慣融入語文科目的教學,讓其有機結合,可以起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良好效果。
一 學習習慣及其重要性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一定情境下主動地去完成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形成習慣的主要原因是由一定刺激情景與個體的某些行為動作在大腦里形成了穩定的暫時神經聯系——條件反射連鎖系統。所以,當人在相同刺激的情景作用下,就有條件反射連鎖系統自動出現,人就會自主自動地進行相關動作。也就是說,學習習慣的養成就是引導學生長期堅持和使用好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使其學習行為變得高效、穩固。
二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激發學生培養習慣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在人的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作用,也是人獲取知識最原始的動力。要讓一年級新生對學習習慣產生興趣并長久地保持和發展。我通過講故事、課堂游戲等方式來激發他們對良好學習習慣的興趣,并讓他們認識到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使學生好好學習,就要千方百計地注意使學生體驗到自豪、歡樂、驚奇、贊嘆……以激起學生情緒為核心的情景,也就是使學生感到易、趣、活。”
2.在日程生活中注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及早培養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主張,好習慣的培養“最好是心理還很清新”,也就是沒有養成不好習慣的時候就開始。因此,對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必須越早越好。因為一旦壞習慣養成,就很難改正過來。
3.良好的學習習慣應整體培養,相互促進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有諸多的好習慣需要養成,如勞動習慣、衛生習慣、用餐習慣、生活習慣等。其中生活習慣最為重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切好習慣的基礎。如果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粗心大意習慣的話,培養起仔細認真的習慣就比較困難。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一定要與其他習慣共同培養,相互促進,這其中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三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語文學科教學特點歸納出以下幾點:
1.培養學生課前認真準備、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現在的一年級小學生獨生子女比例較大,在家里都是寶貝,所以在生活自理能力上較為欠缺,我通過在班級中舉辦整理書包、整理文具、按照不同的課文內容準備不同學習用具的趣味比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同時也從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養成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對于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課的知識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預先學習,能夠鞏固已學過的舊知識,找出新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這樣就能帶著問題聽講、帶著問題思考。通過老師的講解和自己預習時的理解進行對比,可以不斷地改進自己的預習方式,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良好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小學的課堂式教學與幼兒園的游戲教學有著顯著的差異,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而課堂又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所以需要平時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而專心聽講所指的并不僅僅是聽老師講課,尤其是在語文課上它還包含了記筆記,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跟老師朗讀,做老師布置的課堂練習等。這是一個全方位的要求,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分組討論、詞語接龍、舉手競賽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并且課后通過及時檢查課堂筆記等方式來發現學生聽講的情況。
3.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才能受到課文中情感的熏陶。充分說明了朗讀的重要性。所以,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就應該及早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在拼音的輔助下朗讀強調一個“準”字,要求學生發音準,不念錯,不任意添字、丟字;每個字的發音要響亮、清楚,漸漸地讓學生養成閱讀時看標點的習慣。具體可通過多讀法、互讀法、比讀法、評讀法的方式在課堂和課下進行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一年級兒童最初的閱讀應從一些有拼音標注的讀物開始的,教師應在他們選擇讀物時給予一定的幫助,同時老師在推薦讀物時還要注意讀物的廣泛性。童話、科普讀物都應接觸,為學生日后在閱讀的廣度上和深度上做積極的準備。
4.培養學生勤動筆、認真書寫的習慣
養成勤動筆,認真記課堂筆記的好習慣。首先及時的記錄課堂筆記是專心聽講的體現,同時也是加深記憶的過程。遇到難以理解的地方對其記錄,以便課后找老師課下講解,也有助于考試前復習的輔助記憶。另外,記錄課堂筆記也增多了一年級學生寫字的機會,無形中加強了寫字技能的訓練,為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提供了保障。由于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寫字,可塑性較大,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能鍛煉出他們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內化成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每一個學生今后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1)運用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在課堂上用田字格示范,幫助學生了解字的比例大小偏旁筆畫等。(2)自我心理準備。書寫前,學生邊背寫字歌訣,邊調整姿勢,邊做好心理準備,用正確的書寫姿勢進行書寫。(3)教師鼓勵安撫。書寫時,教師不斷巡視。對寫字能力強的或因自信心不足而寫不好字的學生及時用贊賞的語氣給予表揚與鼓勵:“看這位小朋友的寫字姿勢多漂亮!”“啊,今天那位小朋友的進步真大呀!老師相信你的字會越寫越好的。”然后再將他們的作業展示出來,讓大家一起欣賞。對那些做事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教師則輕撫他們的頭,溫和輕聲地提醒他們不要著急、靜下心來。
5.培養學生大膽發言的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在語言組織能力上比較稚嫩,沒有經過認真思考,就直接回答,由于緊張等原因無法完整流利地完成。在這種情況下我采用積極提問的辦法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無論回答正確與否都給予表揚,幫助學生克服回答問題時的緊張情緒。此階段如果養成了回答問題時緊張的習慣,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甚至與他人的交談都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對于發言流利、回答正確的學生我會在課堂上給予一定的獎勵。
6.培養學生及時認真復習的習慣
語文的學習需要保持良好的記憶,而人受制于大腦記憶的特點,所學知識在一定時間會有遺忘,所以要教學生養成一個及時復習、定期回顧的習慣,這樣才能將所學的知識牢牢的記憶。特別是一年級的語文課,需要理解的知識點相對較少,多是需要記憶的部分,這部分也是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養成及時認真復習的習慣有助于語文的學習。
四 結束語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學習好語文的重要保障,并且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也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們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只要我們從點滴做起,講究科學的方法,一定能使我們的學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參考文獻
[1]蘇思慧、金盛華.學習習慣及其形成的影響因素[J].學科教育,1999(9)
[2]陳艷峰.良好的學習習慣始于有意注意[J].小學青年教師,2004(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