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新課程理念格外重視對高中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提升高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成為當前各個教師所共同致力于研究的重要問題。筆者總結自身多年的高中語文教學經驗,針對提升高中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出了幾點措施,旨在為推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 高中語文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118-01
新課程改革標準中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規定與要求,要求高中語文應當通過閱讀教學不斷培養并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從而有效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在突破傳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針對閱讀教學進行不斷地調整,將提升高中生語文閱讀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維能力,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有序發展。
一 構建情境,調動興趣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構建情境的措施多種多樣,如構建音樂情境、多媒體輔助情境以及導入情境等。
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情境創建。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主要描寫的景物是月色與荷塘,這兩樣景物是我國許多文學家喜愛的景物,如“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然而本文中的“月色”與“荷塘”存在明顯的區別,“月色”是“荷塘的月色”,“荷塘”是“月下的荷塘”,兩者在這個時候整合成一個整體,互相映襯。而這個整體正是文章的點睛之筆,生動地展現了特定環境當中特定的景物,使人能夠產生自然、親切之感。采用多媒體的形式來展現這樣的美景,有著其他教學措施難以替代的成效,能夠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方面產生沖擊,直觀、形象的畫面,能夠讓學生學習更積極主動,學習興趣更高漲。
又如在進行《鴻門宴》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分別展示《大風歌》與《垓下歌》分別對應的情境,再輔以教師對應的講解與指導,使學生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項羽與劉邦在當時不同的心境,學生自然會對楚漢爭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將《鴻門宴》引出來,使學生能夠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教師在進行詩歌鑒賞教學時,可以通過播放古箏方面的歌曲,營造詩意的情境,同時讓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小聲朗誦,學生會逐漸被樂曲感染,沉浸在無邊的遐想中,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領悟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 注重交流與表達,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當中已經明確把交流與表達劃入到必修課程教學目標的范疇中,并且提出了詳細的實施措施。所以,交流與表達能力也是高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教學內容。交流與表達能力主要體現為口語與書面語,口語的交流與表達是人類在實際生活當中最為基本的交流與表達模式,是人類交際能力的重要體現。而書面語的交流與表達實際上就是寫作能力,寫作屬于人類應用語言文字實施交流與表達的重要模式,同時也是認知自我、認知社會以及實施創新的表達進程,是社會進行溝通的必備基礎。
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通常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離開來,并且也不注重培養學生的交流與表達能力。當下的閱讀教學則不然,所以,廣大語文教師不僅將交流與表達能力當作一個專項來進行鍛煉,而且還應當將其歸納到閱讀教學中,使其成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 課外閱讀延伸,培養閱讀習慣
高中生因為擔負著升學的壓力,其大多數時間都投入到學習當中,學習之外有限的課余時間中,高中生的課外閱讀存在著良莠不齊的情況。如有的學生鐘情于娛樂閱讀,有的學生則流連于武俠小說,有的學生則熱愛言情小說等,而上述這些讀物本身的閱讀價值仍有待商榷。而有效的課外閱讀延伸不僅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能讓學生得到身心的放松,受到書籍的熏陶。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一方面要給予學生正確的閱讀引導,向學生推薦一些具有意義、思想內涵的書籍,使學生能在課外閱讀中學習到積極、健康的知識;另一方面采用任務的方式來安排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摘抄一些優美的句子與文章,布置需要閱讀的篇目、寫讀后感等。
總之,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屬于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程,這就需要廣大高中語文教師不斷提升對閱讀教學重要性的認知,通過不斷地努力與探索,不斷培養并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今后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敏.簡論在新課標指導下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變化[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1):301~302
[2]陳永平.淺議高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11):215~21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