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能有效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學數學中實現生活化的必要性,重點闡述了如何實現生活化教學,希望能對中國的教育事業起到幫助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 探討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127-01
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的必要性
1.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
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很大,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會用到數學,但大部分學生卻對學習數學不感興趣,同樣也不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不到學以致用。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的學習主要靠教師的講解,過于依賴教師,不具備學習的主動性,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
2.完善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目前,數學課堂仍以傳統地講述為主,教師沒有將知識推導重視起來,教學的工具依然是白板、粉筆,多媒體的運用還較少;在課堂中教師不間斷地進行講解,課后還會做大量的習題,學生自然對學習數學提不起興趣,只會越來越厭煩,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一定要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有效保證教學的質量。
二 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進課堂
1.結合生活實際,導入數學問題
小學生已對生活有了一定的認知,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這種心理,將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與數學知識有效地連接起來,在上課前導入數學知識,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學習圓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提問:身邊有哪些物體是圓的,學生就會列舉出很多事物,那么為什么要把這些事物設置為圓形呢,這時教師就可以適當的導入數學問題,由于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學生不會感到枯燥,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創建生活情境
數學中的抽象知識非常多,小學生可能會有理解不了的問題,但每個數學知識點都能夠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例子,教師要將數學知識拓展到生活中去,把學生不好理解的數學知識演變成學生能夠親自實踐的活動,創建生活情境,通過實踐能夠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最終解決問題。如在學習克與千克的知識時,學生不能準確的估算出物品的重量,這時教師可從生活中列舉一些常見的物品讓學生進行估算,再讓學生親自對物品進行重量測量,通過建立以上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對克和千克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到了數學知識,同時也積累了生活經驗。
三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生活化
1.教學手段的生活化
從教學手段方面考慮,教師要重視觀察和實驗教學,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觀察、猜想、實驗、證明等活動,發現數學知識的特征及與其他知識的關系,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運用合適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現代氣息,讓學生感受到當今科技的發展對教學的激勵作用。
2.教學方法的生活化
教師要遵循啟發式教學的方法,建立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發現有關的規律;教師要多提問題,提出的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都要符合教學的目標,形成探究程序,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框架;要挖掘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創新、自覺地訓練思維。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解題根據,積極進行思考,促進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四 結合生活實際,重視生活應用
結合生活實際,將數學知識充分地應用到生活中,不僅能鞏固知識,還能做到學以致用。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所以應用于生活中才能將知識的價值更好地體現出來,將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如生活中我們會去超市購物,這時就會有運算,能夠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可以安排課后活動,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購物,學生來計算所購買的物品金額,同時家長也要檢驗學生的計算是否正確。在課堂上把運算的過程相互對比一下,選擇一種簡單的計算方式,這樣不僅能將運算的方法記得更加牢固,還能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五 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能夠看出,在小學數學中實現生活化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充分結合生活實際,讓教學貼近生活,將數學變得生動、形象,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金秀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41
[2]王淑霞.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趨向淺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5):16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