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門比較難的學科,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本文基于筆者多年的物理教學經驗,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主體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高中物理 主體能力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130-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越來越注重主體作用的發揮,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的,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二者相結合才能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一 精心設計導入環節,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來
想要收獲好的教學效果,好的開始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導入環節上就要下點功夫了。教學的開始,學生的注意力還沒有全部集中起來,有的還游離在課間活動或其他事情上,所以教師的導入環節不應是三言兩語就將學生生硬地拉入到教學中,要講究一定的策略,或者是比較吸引眼球地自然導入到教學中來,這樣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這一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本節課產生興趣,我借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課前備課時尋找與本節課有關的故事或事例。我們都知道萬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頓看見一個蘋果掉在地上引發的,根據這個故事,我搜索了搞笑動漫,在講新課之前播放給學生,牛頓在蘋果樹下發現蘋果熟了是掉在地上而不是飛向天空,從而引發牛頓的思考,最終探究出萬有引力定律這個科學結論。通過這個簡短的小視頻,成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來,促進接下來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也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 情感投入,兼顧整體
教師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不能用同一水準去要求每一個學生,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兼顧整體,盡力幫助每一個學生發揮自身的優勢,要客觀的評價學生,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且目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傾向于綜合素質能力和水平。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班集體的一員,教師要給予同等的關注和情感的投入,對于優秀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加以延伸知識點,這樣有利于促進優秀學生進一步的探究和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那么對于后進生教師更要給予了解和關注,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走出自卑的心理陰影,對于這樣的學生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尤其是設計課堂教學問題時,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層次,難度適中,促進后進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整體成績以及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 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
學生發揮主體的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能力,即:激發學生說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興趣,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學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建的,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必要的,教師是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載體,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探究式學習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途徑之一。
例如,在學習“分子熱運動”這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活躍起來,我提出了可探究性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分子熱運動,教學難點是從宏觀出發通過直接感知的現象,推測無法感知的事實。根據這樣的知識結構特點,在分析講解之后,我組織學生分組探究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宇航英雄楊利偉,那么在宇宙飛船中能否點燃一根蠟燭,并讓其燃燒呢?然后告訴學生這個問題是根據愛迪生當年的問題改變來的,但是愛迪生當年判斷錯了,學生開始感興趣了,天才判斷錯了的問題到底是怎樣的呢?學生開始竊竊私語,我將時間和空間都交給學生自由支配,經過學生的自由討論和探究最終得出結論:氣體分子的熱運動是不會受到外力因素的影響而存在的,所以蠟燭可以點燃并能燃燒下去。
學生探究討論的過程就是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也是發揮主體作用的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能力。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主體能力培養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工作任務,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努力來完善的,與教師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提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趙雄輝、葉仁波、申建春.自學輔導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訪數學自學輔導教學法創立人盧仲衡教授[J].湖南教育,1999(10)
[2]馬書媛.指導學生進行“滲透式”自主學習高中物理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
[3]王憲偉.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D].魯東大學,201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