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刻瓷藝術引入初中美術課堂,是在開展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有著積極的意義。刻瓷藝術能豐富初中美術課程、拓寬學習空間、培養美術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熱愛,實現民間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并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
【關鍵詞】刻瓷 引入 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140-02
將刻瓷藝術引入初中美術課堂,是在當今美術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教育開展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弘揚優秀的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有著積極的意義。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刻瓷藝術,接受品德教育、感受金石藝術之美,寓教于樂,并豐富初中美術課程、拓寬學習空間、培養學習興趣,提升審美素養,積淀熱愛民族文化的經驗和心理感受。奠定保護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藝術的堅實基礎。
一 將刻瓷藝術引入初中美術課堂,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民間藝術認識和了解,激發熱愛民間藝術之情
民間藝術在民間形成、發展并廣為流傳。刻瓷就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術。據《蘇州科普》記載,在秦漢時,稱為“剝玉”,即剝鑿瓷釉的方法。真正的刻瓷(在瓷釉上雕刻)是從清初開始的。根據初中美術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兼顧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時,將體現濃郁中國特色的刻瓷引入美術課堂,有助于學生了解民間藝術的價值,有利于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揚。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認知和鑒賞。通過點、線、構圖等藝術表現形式,對瓷器進行繪圖、雕刻、上色等制作,使學生近距離接觸民間藝術,推動民間藝術的發展。學生通過學習這門民間技藝,了解刻瓷藝術的發展史,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藝術底蘊,激發其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 將刻瓷藝術引入初中美術課堂,有助于民間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在中國,許多傳統技能和民間藝術瀕臨失傳甚至已經絕跡。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特色鮮明的民間藝術項目,其制作技能和表演技藝的掌握者大多人到老年,普遍面臨技藝失傳的境地。其中,廿八都壁畫藝術和鳳林社火現已失傳。我市剪紙藝術家劉老也已年近七旬,她希望通過初中美術課堂讓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民間藝術,繼承民間工藝,讓民族的優秀藝術在世界弘揚和傳播。在20世紀初,刻瓷在中原地區流傳甚廣,盡管藝術水準參差不齊,但很多民間藝人都掌握著這套瓷上雕刻的本領,后因戰亂,這門技藝逐漸失傳。新中國成立后,刻瓷技藝已鮮有人掌握。民間藝術如不能科學有效地進行保護,將直接影響民間藝術的后續開發和合理利用,難以傳播和發揚,為加強民間藝術的搶救和保護,通過把這項高雅的民間手工藝術——刻瓷——引入初中美術課堂,加強中學生對民族文化建設的認識了解,讓優秀民間藝術從年輕一代人身上得到延續和發展。
三 將刻瓷藝術引入初中美術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綜合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新《美術課程標準》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培養創造能力,運用綜合知識技能去制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欲望,體驗愉悅和成就感。
刻瓷是綜合性美術活動,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拓展綜合知識技能去制作和表現。
第一,選材。由于是在釉上刻瓷,選用的瓷器應是質地軟硬適中的骨質瓷,博山的骨質瓷軟硬正適合雕刻。學生要實物比較、試刻,才能分辨出瓷、陶材質。選材可以培養學生判斷材質的綜合能力,激發探求欲,改變了原來課堂一張白紙一盒畫筆的局限,拓展了知識面,加強了課堂和生活的聯系,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二,繪稿。先在紙上打草稿,設計作品內容,確定構圖方位。這就要求有良好的美術表達能力,懂得美術基礎知識,才能有很好的審美觀。可以通過課堂上欣賞優秀的作品,提升審美眼光。底稿畫好后需往盤子上復制,這時要通過線條、明暗等要素來調整畫面。整個過程鍛煉了學生手眼協調的能力,加強了美術技能的訓練。
第三,雕刻。刻瓷使用的刀具是專業的合金鋼刀,在瓷盤上敲擊數萬次方能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刀工細膩、線條流暢、層次清晰、格調典雅,既有明顯的刀鑿痕跡,又突出了金石的趣味,達到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由于瓷器易碎,學生在制作的時候要平心靜氣、氣定神閑、用力均勻、著刀穩定、精神高度集中。在初中美術課堂中引入刻瓷藝術,能培養學生對待事物的持久性,處理問題的穩定性,加強學習的專注性。
第四,著色。刻瓷藝術在形式上分為兩大類:(1)在白色瓷器上刻制,然后用中國傳統的技法,如寫意、工筆等加以表現。(2)在有色瓷盤上刻制,不上顏色,只是刻下瓷釉,通過黑白灰的對比,呈現生動的人物肖像,這是原生態刻法,不加任何顏料,是純粹的刻瓷。
第五,落款。它涉及書法、布局、印章等綜合知識,在一件刻瓷作品中體現得十分完善。
總之,將刻瓷藝術引入初中美術課堂,是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興趣,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形式,對刻瓷內容進行選擇、重組和整合,降低了刻瓷技能難度,激活刻瓷教學的知識內容。將刻瓷藝術引入課堂實踐,學習具有挑戰性,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和進步,都能有成功的體會和積極的思考。刻瓷藝術蘊涵著豐富的文學、美術、歷史以及社會學方面的知識,把刻瓷引入課堂,拓展教材內容,對傳播傳統文化更加有利。通過美術課堂教學,努力形成全校關注、支持、保護民間傳統藝術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實現“美術·人文·科技”融合為一體的綜合理念,凸顯民族藝術的鮮明特色,讓我們的國家、民族更富于創造精神。
參考文獻
[1]〔法〕法米·杜夫海納.審美經驗現象學(韓樹站譯)[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
[2]梁志堅.“China”一詞的由來[J].中國科技術語,2008(2)
[3]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知識出版社,198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