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調研發現,小學生的路上安全令人擔憂,且在全縣具有普遍性,亟須建設小學生安全的“綠色通道”。本文對事關小學生安全的“綠色通道”建設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為小學生上學提供安全保障。
【關鍵詞】小學生 安全 “綠色通道”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147-01
目前,我縣小學體制發生了較大變革,許多村辦小學教學點被撤銷,成立了中心小學,附近幾個村的小學生都集中到中心小學去學習上課。學校離家遠了,學生年齡又太小,家長們對孩子的安全很不放心。事實上,小學生在路上的安全確實令人擔心,而且這種狀況在全縣都具有普遍性,亟須建設小學生安全的“綠色通道”。
以新鄉縣西曹村聯中為例:該校是東曹村、中曹村、西曹村、余莊、春莊、羅灘、楊莊等村唯一的小學,收有小學生五六百人。該小學緊鄰七里營南環路,南環路是東曹村、中曹村、西曹村、余莊四村學生上下學的必經之路。由于路遠大多學生都騎自行車上學,小學生在路上的安全狀況不可低估。
在筆者實地調查的三天時間里,看到危險事件多達十幾次,其中兩次尤為讓人后怕。一次是一名七歲左右的小學生騎車在交叉路口急轉彎,與后面飛速而來的一輛摩托車碰撞,小學生撞倒在地上,幸無大礙,只是摔傷,臉、腿、胳膊有磕碰剮傷,但不免讓人揪心。還有一次,兩個小學生騎著車在路上追打嬉鬧,一個車突然向內翻倒,恰好對面開來一輛小汽車,司機剎車不及,一打方向盤鉆進了綠化帶,躲過了碾壓。雖然沒有發生車禍,但學生因躲車摔傷的事情并不少見。而且,這種狀況在全縣是很普遍的。
一 小學生路上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1.小學生安全意識淡薄
小學生年紀小,對安全缺少必要認識,對危險認識不足,面臨危險時緊急處置能力也很低,對交通規則幾乎不懂;加上孩子的隨意性大,比較淘氣調皮,家長和老師的安全提醒忘得快記得少,在路上騎車如飛,有的還追逐打鬧。這些與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是相聯系的,但也使自己時常處于危險之中。他自己沒覺得到危險,但學校和家長必須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不能怕絮叨。
2.大路上車多、速疾
南環路本就是交通要道,路況比較繁忙,奔馬和電動車居多,汽車、卡車也時常經過,車來車往,車速都很快。重要的是這些車的車流高峰正好和學生的通行時間一致,正是學生上學或下學的時段,早上急著上班,中午慌著回家,晚上趕天黑,都急匆匆的,在人流大的情況下也不減速,很少特別留意有學生在通行。這對小學生的安全自然是極大隱患。
二 建立小學生“綠色通道”的措施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精神寄托,父母辛苦一生就是為了孩子。毫不客氣地說,孩子一旦出事,對家人的傷害是不可補救的。對國家來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孩子傷殘將消耗更多的社會資源。與其亡羊補牢,何不未雨綢繆,及早采取必要的措施,打造保護小學生安全的“綠色通道”。
第一,學校和家長都要加強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醒其時時刻刻注意安全。也許學校的安全教育不是很有效,但不能因此推卸責任,不能缺少這一課。家長在接送孩子上下學過程中,不僅要以身作則帶頭遵守交通規則,還要教給孩子交通出行的具體規矩和安全常識。
第二,學校在放學時派老師在路口站崗,進行安全提醒,既要提醒學生,更要提醒開車的司機。在學校大門和路口設立學生通過標志牌,提醒過路司機減速慢行,注意學生的安全。
第三,開展學生安全宣傳月(周)活動。將小學生的安全在全社會進行廣泛的宣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護自己的孩子也要推而廣之愛護別人的孩子,關心別人的孩子也就是關心自己的孩子。對司機來說,在學生上下學的時段和路段,尤其要奉獻愛心,謹慎駕駛。
第四,政府和村委會應建設學生的專用通道。這條通道其實僅需將路邊的綠化帶稍加改建,留一邊就行。學生有上學分散、放學一窩蜂的規律,以及學生過路的時段性、同向性的特點,通道一米多寬足夠,最好用冬青帶與大路隔離開。這條通道應是學生的專用道,是守護學生安全的“綠色通道”。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有能力去建設,是政府履行為人民服務、為群眾辦實事的最好實踐,切實把綠色通道建成惠及千萬家庭的惠民工程。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小學生因為年齡的緣故,成為道路上的弱者,理應得到社會的更多關心和愛護,保護他們安全健康地成長,是家長、學校和政府的共同愿望,也是共同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小學生的“綠色通道”吧。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