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服裝行業的不斷繁榮,如何培養出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學生是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本文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三個方面對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的教學提出了改進意見,希望能有效提高中職服裝專業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與實際工作接軌。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服裝專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167-01
隨著中國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中等職業學校的服裝專業教學迎來了新的挑戰,如何讓學生能保持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盡快地由學習狀態向工作狀態轉變,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是當前中職服裝專業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基于以上背景筆者將嘗試從教學模式、方法和內容三個方面提出改進中職服裝教學的建議,僅供參考。
一 改革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第一,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相結合,教師的口頭講解與學生的動手練習同步進行,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生產實踐為中心,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在服裝設計、結構設計與工藝制作等課程教學方面加強與實際生產和工作的聯系,在向學生傳播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
第二,實施項目教學,提高教學的仿真性,模擬實際的產品開發、跟單,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開展頂崗實習訓練。校方可以根據服裝專業學生當前所處的學習階段,安排學生進行階段性的項目訓練,以檢查學生對專業性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一方面是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學效果,另一方面為下一階段的專業教學提供參考,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教學效率。當學生具備較為完整的專業基礎時,學校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跟單練習和頂崗實習工作,使學生對服裝生產和經營流程有一個大體上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獨立創業的能力,促進學生盡快與服裝行業相適應。
第三,中等職業學校還可以開展服裝專業學生的實訓教學,與服裝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能近距離的觀察和體驗現代企業生產和經營方面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理念,更直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二 改革教學方法,圍繞主題開展教學
主題教學首先要求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把學生放在職業者的位置來進行教學,學生不再是以學生的身份來進行學習,而是作為一個職業人的身份來進入學習,因此主題教學是基于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學生是教學的核心,通過對學生學習的跟蹤和分析來進行教學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與以往的目標教學有較大的差別,它給出了既定的成長路徑和發展條件,雖然同樣是以促進學生的就業為目標,主題教學使各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得到整合,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對職業的適應能力和創新意識。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逐漸成為現代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課堂教學中的必備品,告別了傳統的“板書”時代,使實踐應用技術變得更直觀,更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服裝專業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及網絡技術,結合中等職業教學的教育特點,圍繞主題展開教學。此外,中職學校可依托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形式,建立校園網進行遠程教學,使服裝專業的教學變得更加便捷,與其他學校形成高度的教學資源共享,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料。
三 改革教學內容,與時代發展接軌
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運用主要來自于教師對知識和技能的熟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因此要想改革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師要不斷地進入服裝企業學習,了解企業文化,熟悉服裝生產和經營的工業流程,學習技術和工藝以及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予以總結和綜合,將其內化、升華運用到實踐教學之中,傳授給學生。通過這樣的做法不斷更新服裝專業的教學內容,使之與時俱進充滿時代色彩,以此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消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既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也要注重教學內容難度的遞增性。在實際的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劃分,以就業為目的,擴大實踐教學比例,有層次地安排實踐教學的難度,為學生的后期發展打好基礎。
四 結束語
眾所周知,就業是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重點,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服裝專業教學中更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為中心,改革教學模式、方法和內容,促進學生盡快轉變角色,以適應職業人的身份,從而更好地與現代企業和社會接軌。
參考文獻
[1]張曉芹、李文仙.關于在“服裝材料學”課程中開展有限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2010(12)
[2]王式竹、王威儀.“立體法”在服裝結構設計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4)
[3]黃仁輝.中職服裝專業教學新探——服裝專業一體化教學經驗點滴[J].才智,2012(1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