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公共體育服務的對策和具體措施,旨在探索出一條符合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地方政府 公共體育 公共服務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194-02
一 公共體育服務的定義及其重要性
關于公共體育服務,當前學術界普遍使用的兩個術語是“公共體育服務”和“體育公共服務”。肖林鵬在《公共體育服務概念及其理論分析》一文中指出:“體育公共服務就是提供體育公共產品和服務行為的總稱,即公共組織為滿足公共體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而針對公共體育服務,閔健在《公共體育管理概論》一書中認為:“公共體育服務是公共體育組織和公共體育服務人員,為社會公眾的體育活動所提供的體育產品和體育勞務。”我認為:公共體育服務是指政府利用各種公共資源,通過提供公共體育產品和服務,滿足公民體育需求,以達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目標的政府管理行為。
中國政府明確提出,把構建公共服務體系作為新時期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一項基本任務,公共體育服務是我國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體育與義務教育、公共衛生一樣,是廣大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需求。
二 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中國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的質量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有了明顯提高。由于歷史原因,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與群眾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地方政府的公共體育服務也是如此。中國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最突出的體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職能部門缺乏重視
少數政府官員認為,群眾性體育運動是群眾追求自身身體健康和個人愛好的一件私事,與政府無關。同時,各級政府的體育管理部門對體育發展偏向競技體育,忽視了群眾體育的重要性,過分強調體育的政治功能。
2.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夠完善
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是多層次構成的,它包括: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概念組成、公共體育服務及產品的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運行機制等多方面的內容。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造成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缺陷,不能形成一個完善地服務體系。
3.宣傳力度不夠
中國幅員遼闊,政府相關部門在宣傳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工作盲點,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進程在某種程度就會受到制約。民眾雖然是國家公共服務的對象,但從新公共服務的角度來說,民眾也是政府公共服務的參與者。公共體育服務的互動性要求市民參與,但民眾之間沒有一個良好的鍛煉身體的風氣,群眾不能更新已有的傳統觀念,即便有了鍛煉設施,也會因缺少群眾參與而成為一種擺設。因此,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過程中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4.經費短缺
在政府部門的日常工作中,公共體育經費短缺較嚴重。雖然國家有關部門通過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來保證公共體育的發展,多次召開相關會議保證“條例”的實施,但要真正落到實處,讓公民的健身權利得到保障,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國內,因為體育產業投入高、產出低等特殊性質,不少經濟欠發達地區甚至沒有發展公共體育的預算經費,使公共體育的發展成為空談。
三 完善地方政府公共體育服務功能的對策與具體措施
1.更新觀念,加強對公共體育服務重視
在轉變政府職能、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必須改變觀念,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群眾體育方向上來。群眾性體育的發展是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基礎,公共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一方面可以為競技體育培養可造之才,擴充體育運動員的后備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帶動相關體育產業的發展,如電視轉播、體育設施及健身器材的制造等。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應強化政府的公共體育服務職能,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由市場、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格局,實現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同時,優先發展弱勢群體、農村、老少邊窮地區的公共體育服務,建立健全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機制和配套政策。
2.推進改革,建立健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公共體育的發展必須立足群眾,要激發和引導群眾的體育熱情,建設群眾身邊的場地設施,開展群眾喜聞樂見體育活動,使群眾的體育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同時,國家需要培養更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為群眾在平常的體育運動中提供必要的服務和指導,使群眾健身更加系統化、規范化,讓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如何建立健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是需要多個政府部門共同思考的問題。建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是促進體育發展方式轉變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建設,要求各級政府體育部門及其他相關政府部門進一步明確自身工作職能,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增強社會服務意識,從制度構建、資源配置等方面推進改革,建立健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3.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公眾對群眾性體育運動的重視
要加大民眾對公共體育服務的了解,政府部門要從多種渠道向民眾宣傳群眾性體育運動以及國家的相關法規政策。
特別是在農村開張形式多樣的、富有當地特色的農民運動會,一方面加大了全民健身活動的宣傳,另一方面豐富了農村群眾的業余生活,擴大了公共體育服務在農村的影響,發展農村公共體育。
4.拓展籌資渠道,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加快公共體育服務場地和設施的建設
經費短缺是制約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發展公共體育服務,提升政府服務質量,需要各級政府多形式、多渠道籌集資金,把建設群眾健身場地設施作為為民辦實事工程,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第一,政府加大公共體育的投資力度。合理利用體育彩票的收入,在服務型政府視野下投資公共體育,地方政府機構尤其是地級市和區縣一級的政府須改變觀念,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群眾體育方向上來。利用體育彩票收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益性原則為群眾提供諸如運動場地、器材等硬件及軟件的支撐,為群眾健身提供便利的服務。
第二,探尋體育場館的新型發展模式。體育場館對于完善城市功能、推動全民健身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雖然全國各地相繼建設了一批包括大型體育場館在內的體育設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眾體育需求快速增長與公共體育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但大部分體育場館仍面臨著體制、機制不適應、運營效能不佳、服務能力不強、利用水平不高等缺陷。
大部分的體育館除了舉辦一些大型賽事的時候會開放,平常基本處于關閉狀態,導致體育資源的浪費,造成了群眾不能享受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務,使公共設施成為一種“政府設施”。體育場館作為社會的基礎設施或公共設施,政府應探尋體育場館營運的新模式,更多地發揮體育場館基礎性和公共性,使閑置的資源重新運轉。
體育場館引入民間資本進行管理和經營,按照“公建民營、合理定價、低償服務”的思路,采取“委托經營、購買服務、補貼運行費”等方式,引導民間企業參與體育公共服務設施運營,使群眾性體育設施在建成后能夠通過非營利運營支付自身運行成本,降低各級政府的財政負擔,提高基層體育設施使用效率,刺激居民消費體育活動。
參考文獻
[1]樊炳有、高軍.體育公共服務:內涵、目標及運行機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
[2]閔健、李萬來、劉青主編.公共體育管理概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3]肖林鵬、李宗浩、楊曉晨.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概念開發及其結構探討[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6)
[4]王伯超.構建我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理論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1)
[5]劉明生、李建國.新公共服務理論視角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J].體育科研,2010(4)
[6]孫福成.大連公共體育服務現狀及其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