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日起,中國有相關行業協會開始對無人機操作培訓機構進行審核,這意味著商用無人飛行器技術(又稱:商用無人機)在中國進入“持證上崗”時代,也預示著商用無人機將在規范化的政策和商業環境中迎來廣泛應用的市場前景。
利好“新政”當前,眼下正是企業著手規劃創新模式,借助商用無人機發揮商業想象力的大好時機。實際上,商用無人機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出現井噴。思維敏銳的企業早已行動起來,利用這項新技術來降低成本、緩解安全風險、提高生產率并加強競爭力。
例如,英國BP集團在阿拉斯加進行了商用無人機管道巡檢試驗;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則嘗試利用商用無人機進行土地勘察;亞馬遜公司也宣布推出亞馬遜空中王牌服務(Amazon Prime Air),預計最快到2015年即可實現商用無人機包裹投遞。
表現突出 市場前景看好
商用無人機具備出色的遙感、執行和預測功能,顯著地擴展和增強了人們的工作能力。從企業角度看,這一新技術極有可能徹底顛覆企業未來的一部分運作方式,并已經給企業的運營帶來以下諸多好處。
首先,降低成本。商用無人機可用于執行自動化的簡單任務,從而降低勞動力成本。例如,水泥生產商瑞士霍爾希姆公司(Holcim)已開始利用商用無人機為管理人員提供當地采石場的開采量信息。以往,這一流程需要五天,而現在只用半天即可完成;第二,降低安全風險。在已遭受污染或有潛在安全威脅的地區,商用無人機可以幫助企業開展查勘工作,甚至是運送供給物資,從而避免員工暴露在風險當中。例如,日本福島就曾使用商用無人機評估核反應堆的受損情況;第三,提高生產力。在許多行業中,企業都可以使用商用無人機來補充人工并提高生產力。例如,瑞士迷你無人機制造商senseFly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新型用于精準農業的eBee Ag農業無人機。eBee Ag農業無人機可實現飛行、獲取圖像及著陸全自動操作,通過使用它,農民可以優化農作物管理和農藥的使用、提高農作物產量、節省時間和金錢;第四,提高競爭力。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將使用商用無人機作為一項競爭優勢。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電商巨頭亞馬遜。亞馬遜宣布最早將于2015年底前實現利用商用無人機投遞包裹,訂單從發貨開始預計將會在30分鐘內送達1.6公里范圍內的客戶手中。UPS和聯邦快遞(FedEx)也在試驗類似服務,而在中國市場,順豐速運也在就商用無人機快遞物流進行測試。
最后,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商用無人機也有突出表現。 Matternet公司正率先推出利用商用無人機向災區遞送藥品的服務,并且已經在海地和非洲偏遠地區進行了試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已將一架商用無人機發送到同溫層,旨在研究水蒸氣和臭氧相互作用的變化情況,以及同溫層變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然而,隨著企業逐步利用商用無人機替代目前的人工操作,管理者還必須解決諸多運營挑戰,并且通過調整基礎業務流程,在員工、飛行器和IT系統之間創造一種協同環境。同時,企業還必須明確,通過自動化的數據收集可以實現哪些商業價值,哪些任務可以在工作流中借助電子和機械自動化手段來完成,以及可以從所收集的數據中獲取哪些商業洞察力。為此,埃森哲的研究團隊提出以下重要建議,希望幫助企業實現商用無人機的應用。
管理編隊 利用數據
目前,多數有關商用無人機的試驗都是在企業內部以高度感性化的方式進行,并且只涉及寥寥數臺機器。但是實際使用時,商用無人機數量往往需要根據情況而有所變化。例如,石油天然氣公司需要建立一個足夠密集的商用無人機網絡,才能提供實時的管道泄漏風險分析,以便安全管理措施在最快時間內部署到目標位置。
因此,企業應當構建并管理一支商用無人機編隊,同時基于具體的業務需要采用不同機型(如固定翼、四旋翼直升機等)。此外,企業還需要使用商用無人機編隊管理軟件來處理各種需求,包括部署、維護、維修等。而對于編隊的運作,企業則需要將工作流請求轉化為各種任務,進而根據商用無人機的可用性和部署情況對其進行妥善管理和安排。
另一方面,商用無人機收集的傳感器數據可幫助企業形成商業洞察,進而指導工作流程。基于這些傳感器數據,企業可以進行預防性維護、運營智能分析和預測性維護。因此,企業必須將商用無人機數據源整合進端到端的數據供應鏈中,建立數據管理平臺來實時捕獲、處理和分析這些數據。一旦發現值得注意的事件,就立即創建報告進行分析,并生成對業務部門有用的商業洞察。
為了充分發揮商用無人飛行器的優勢,我們建議企業需要建立相適合的組織架構,并將其視為業務流程中能發揮積極作用的組成部分,同時進行相關的培訓。此舉會改變現有員工(如操作員、分析師、IT業務部門)在企業中的角色,以及數據、IT基礎設施在運營中的作用。仍以石油天然氣管道維護為例,商用無人機可以作為新的“數字員工”,執行之前由人工完成的任務,如泄漏監測、周邊巡檢和監控業務是否正常開展等。從根本上講,此舉幫助企業緩解風險,實現快速決策并加強監督執行。
很多企業有意在全球多個地區使用商用無人機。目前,對于商用無人機的政策和監管,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差別非常大。因而和所有業務運營一樣,企業如果計劃在某個國家開展商用無人機的作業,就應當熟知相關的法律規定。除法律和監管外,企業可能還需要依法為商用無人機作業購買足額保險,從而確保發生事故時可以償付。保險應當同時覆蓋商用無人機和潛在的第三方責任。
全面強化安全
雖然商用無人機可以實現可觀的運營效益,但同時企業也必須認識到它們可能帶來的風險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主動管理,防患于未然。商用無人機自身以及企業網絡相關要素都極易受到各種攻擊,產生不良后果。因此,商用無人機的安全作業有賴于穩健的機械和導航系統,以及可靠的操作流程和培訓。
商用無人機的工程設計也應當包括以下要素:備用的機械部件、準確而穩定的障礙物探測、高容錯低誤差的空中防撞系統,并且在所有通信過程中嚴格遵守現代編碼協議。此外,商用無人機還需要具有一定適應性,以應對意外情況,例如有人會試圖通過干擾通信或使傳感器收到大量錯誤信息,對設備進行人為破壞。
企業越了解對手情況,就越能做好緩解威脅的準備。通過了解攻擊方的目標和能力,以及目前作業方在商用無人飛行器任務和基礎設施方面易受影響的弱點,就可以盡早識別攻擊,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阻止其發生。最理想的情況是,企業可以主動搜集任何可能危及安全的蛛絲馬跡。此外,企業應當事先建立跨部門的危機處置人員小組,對突發的破壞或事故做出及時響應。
就全球而言,商用無人機已在一些國家投入使用或正在進行商用試驗,而隨著監管政策環境趨于成熟,商用無人機的應用在中國市場正蓄勢待發。應用新技術的好處自不待言,但是,企業必須深入了解其對自身現狀的影響并做好充分準備,在員工、流程及自動設備技術之間建立全新的互動模式,從而真正抓住機遇,從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