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慶言子兒表達的川渝民眾幽默豪爽的個性,形成了獨特的地域特色的文化現象。這些豐富多彩的方言詞匯詞語記錄重慶城市文化的載體,是重慶獨有文化的符號象征。重慶言子作為重慶方言的代表之一,反映了重慶城市文化的特點及其發展、變化與創新。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一個個有生命的方言詞語,從這些詞語中,我們體會到重慶人民的獨特、鮮明的個性。一個個有趣的言子兒,表達了巴渝民眾幽默豪爽的個性,形成了獨特地域特色的文化現象。關鍵詞:重慶言子兒;巴渝人民;性格中圖分類號:H1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05-01 重慶方言隸屬北方方言區的西南官話,雖與北方方言區的其他分支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點,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都自成一體,尤其是詞匯更具特色。重慶言子兒是我國語言文化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經過多少代人的發展與延續,在語言文化傳播和融合中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廣義的說重慶言子兒就是重慶方言。從重慶言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巴渝人民生活的某些事實,以及重慶人幽默機智豪爽的性格。重慶人有點“干燥”,豪爽中帶幾分魯莽,熱情中帶有幾分土俗,幽默中帶有幾分促狹,利索中帶有幾分急躁,樂觀中帶有幾分保守,好看熱鬧,好打抱不平,形象生動的重慶言子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充分地解釋了重慶人潑辣豪放的性格和誠實厚道的處事方式。首先,我們可以從這些言子體會到重慶人的豪爽:雄起,撇脫,霸道。(1)雄起:《說文》:“雄,鳥父也。”即雄鳥。“雄”有英勇、旺盛之義。[1]所以雄起一詞可以表現出一種英勇豪邁之義。重慶崽兒怪,看球賽不喊“加油”喊“雄起”,伴隨著“雄起”的是重慶人獨特的性格和特有的巴渝文化,“雄起”代表的是一種激情文化,體現了重慶人民的豪爽個性。例:①中國隊加油,雄起!
②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雄起!(2)撇脫:《常用字字源字典》中寫道:“撇,本是丟開、拋棄義。”[2]“本指消瘦義,引申指離開,脫離。”[3]所以“撇脫”可以理解為簡單,容易,輕松。反映了重慶人民灑脫,爽快,干凈,利落的性格。例:①說起撇脫,做起難。
②不用這么麻煩,撇脫點好。(3)霸道:《常用字解》中寫道:“霸,本指農歷每月初,月亮才有些光亮,后假借為伯字,即稱王稱霸之義,引申有蠻橫義。”[4]所以我們可以將霸道理解為:特別好,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厲害。通常情況下重慶人會在吃辣椒時對辣椒發出“霸道”的感嘆。重慶崽兒干燥,烈性,“霸道”二字不離口。例:①這個海椒硬是霸道,辣慘了。
②這個太陽火辣辣的,硬是霸道得很!
③這個戲演得真霸道,看得心驚膽戰。其次,重慶言子中有很多形象生動的詞匯體現了巴渝人民幽默的性格:背濕,寶器,雜皮。(1)背濕:跟重慶的天氣有關,標準寫法應該是“背時”或者“悖時”,意即悖逆時運,倒霉。重慶不少人圖撇脫。把“悖時”寫成了“背濕”,霧都重慶深秋陰雨綿綿,衣裳洗了一個星期不干,穿上身背肯定濕,人“背濕”了處處觸霉頭子。所以重慶人幽默的將倒霉說成“背濕”。 [5] 例:①說你不聽,總有一天要背濕。
②背濕的,今天運氣太差了。(2)寶器:《說文》:“寶,珍也。即珍寶” [6]“寶器”本指寶物一類器物,供人把玩,言行土俗而帶傻氣的人,常被人耍弄,因為被稱為“寶器”。所以重慶人用反語的手法將活寶,愛出洋相又帶傻氣的這類人稱之為“寶器”。例:①那個寶器,經常遭別個逗起耍。
②樣子土慘了,穿得像個寶器樣。
③完全是個寶器,居然說這種話。(3)雜皮(炸皮)/蝦子:成渝兩地的方言俚語有區別,同樣是街上的街娃,社會上的混混兒,重慶話喊雜皮,成都話說蝦子,雜皮和蝦子同屬幽默語言,體現出了重慶話的生動奇妙,都是對那些不怎么地道的人的蔑稱。[7]例:①一天到晚在外面混,像個雜皮一樣。
②不用和這些雜皮講道理,他們是不會懂的。
③不好好讀書,以后想當雜皮嗎?再次,重慶人耿直,大方,不斤斤計較的品行眾所周知,在重慶言子中也有非常明顯的體現:不存在和落教。(1)不存在:意即沒什么,沒關系。“不存在”這句俚語在山城流行,說話顯得含蓄,深沉,有分寸。據說是重慶人把法國哲學家薩特的“存在主義”這個深奧的哲學名詞變成自己的口頭禪的,這三個字充分體現出重慶人民大方,不斤斤計較的性格。例:①甲:“對不起,踩了你的腳。”
乙:“不存在。”
②甲:“哥子,聽說你找大錢了。”
乙:“不存在,兄弟伙。”(2)落教:人對了頭,講義氣,守信用。通常情況下,重慶人會用這個詞語形容一個人講義氣,守信用。是一個褒義,贊美之詞。例:①你這個人太落教了,說到做到,這個朋友交定了。
②你怎么不落教,出爾反爾,算是把你這個人看明白了。以上的這些重慶言子生動形象的體現了重慶人豪爽、耿直、幽默的性格,將重慶文化鮮活的展現在我們面前,對我們了解重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最后,重慶言子還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口語習慣,比如說:“遇得到你”,這是重慶人的口前話,遇到煩心事,忿忿然,是必定要出這口惡氣的。“~慘了”,重慶人說“慘”跟東北話的“賊”,上海話的“老”,有異曲同工之妙,相當于副詞“……極了”,表示程度高。例如:胖慘了,累慘了,辣慘了,冷慘了,酸慘了等等。“正南齊北”,南方人缺乏方向感,重慶話不興倒左右手,也不像北方話講往東往西,重慶人只講南北。“正南齊北”有鄭重其事,嚴肅認真的含義,也有正宗地道的意思。重慶話有味,很有味的都成了言子兒,這些有味的言子兒體現了重慶人有味的特色性格。有人說,人的素質就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的精神。而人的素質和精神的體現往往是通過人的語言直觀體現出來的。所以,當我們要了解一個城市,認識它所具有的文化時,我們應該要了解研究它的文化特色,其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研究它的語言文化。重慶言子兒作為重慶方言的特色代表,我們了解其中的內涵,就能更加明確地知道重慶人的性格特點。因此,重慶言子兒,重慶人民和其性格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重慶言子兒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隨著社會城市的不斷發展,重慶言子兒也隨著不斷豐富,它的語言魅力和研究價值也會隨之上升。重慶言子兒作為重慶文化的一面旗幟,作為重慶人民的性格象征,我們要不斷深入發掘其價值內涵。參考文獻:[1]白川靜.常用字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第430頁. [2]高景成.常用字字源字典[M].河北;語文出版社,2008.第196頁.[3]高景成.常用字字源字典[M].河北;語文出版社,2008.第273頁.[4]白川靜.常用字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第354頁.[5]沈葒.重慶方言與城市文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第152頁.[6]白川靜.常用字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第400頁.[7]沈葒.重慶方言與城市文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第1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