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品流通的一般環(huán)節(jié)就是生產—運輸—儲存—銷售,然后進行下一輪的進貨與銷售,從本質上說,品類管理的一般思路就是就是對物資流通的管理和銷售,這里面涉及到貨物銷售的時間差控制與物資流通的控制,在管理當中要做到“具有合理數量的儲存,發(fā)揮最大效益的控制,及時有效的物資流通,合理有序的儲存管理”等幾個方面,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要做到商品的前后銜接,防止斷層與過度剩余,同時要及時了解生產經營狀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積極有效的管理。
關鍵詞:商品流通;連鎖經營;流通控制;效益
中圖分類號:F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94-01
連鎖經營中品類管理要與自身的銷售進行有機銜接,基本做到進出平衡略有盈余,企業(yè)和單位要做到在滿足本地需求的情況下,盡量使品類多樣化與重點化,充分滿足市場需求,這就要求做好市場調查,充分計算商品數量,然后考慮到商品購買和到貨時間,進行流通管理與控制。
一、品類管理中的商品多樣化與全面性
1.突出全面性和重點性。
品類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面向銷售,為了提升自己的最大利益化,所以根據本地市場的實際需求,我們要做到滿足當地人的最大需求。品類管理的多樣化與全面性需要生產部門、市場部門、銷售部門和流通部門通力合作,進行多方面協調運作,達到及時補充和流通的目的。
商家在橫向發(fā)展的時候,要在全部的商品范圍之內找重點,要在重點中找特色,這就是將全面性和重點性有機的結合起來。連鎖經營重點突出自我的特色產品,同時要涉及到相關的其他產品,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管理運作。
二、連鎖經營品類管理的物資流通
1.獲取市場消費量是品類管理的前提。
連鎖經營品類管理的物資流通,要做到銜接有度,拼品類多樣化與及時性。首先生產部門要知道市場的需求量,將市場需求量作為生產數量的參照性,按照一般的原理,需要需求量多于生產量,及時有序的提供多樣化與充分化的產品流通量。其次市場部門要提供多元化的品類樣式,做到全面性與重點性的協調發(fā)展,將品類管理提升一個需求量與消費量相適應的高度,做到品類管理的不超前不滯后,是商家的資金做到最大限度支出并且略有結余。
三、做到品類管理與物資流通相匹配
1.品類管理要以流通消費為依據。
品類管理要本著一定的原則進行,要囊括到流通和消費的各個方面,除了商品消費與流通的技術管理外,還有組織管理和人員的管理等,這樣有助于產品流通的順利進行,保證物資流通質量,并且能提高消費效率,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產品進貨與消費的總體情況怎么樣,做到嚴格要求與總結,做到細致工作,一絲不茍,統籌安排,進行合理協調,同時不斷進行優(yōu)化,建立起一套質量和技術的管理體系,進行全過程的目標管理,通過決策、設計、消費量與進貨量等幾個階段去進行技術的管控和有效的把握,使各個階段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互銜接、相互制約,從而提升經營的整體質量水平。
四、品類管理中的采購與驗收保存
1.品類采購與儲存流通需要合理有序,建立起嚴格的保障制度。
品類管理需要進行合理有度的采購與驗收保存,材料采購人員需要深入到當地市場中,進行材料的選擇和比較,選取更加優(yōu)化合理的商品材料。購常用的一種方式就是招投標,這樣既能擴大市場,又能得到更加物美價廉的材料,以更低的成本獲取質量更好的材料,而且這種招投標的方式能在短時間之內了解到當地市場的情況,便于作出比較。
商品的目標管理制度、材料的供應和使用制度及獎罰制度。以便組織材料的采購、加工、運輸、儲備、供應、回收和利廢,并進行有效的控制、監(jiān)督和考核,以保證順利實現任務和商品材料使用過程的效益,所有商品都由現場收料員驗收,并建立臺帳,其它材料由保管員驗收入庫。報支發(fā)票時,發(fā)票、驗收單和各種小票必須簽章齊全、手續(xù)完備,先由材料員統計確認然后由預算員審核、生產經理簽字確認,最后經理和分公司經理簽字后財務才進行付款。
2.控制商品使用周期,做到節(jié)約和循環(huán)利用。
一些大宗購物商品價值高、用量大、使用期長。對周轉商品管理的要求是在保證生產的前提下,減少占用,加速周轉,延長壽命,防止損壞。根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周轉和回收利用。此外要找出各個關鍵點,進行綜合化的統籌與切入,從而獲得成本的控制與利潤的獲得。同時做到開源節(jié)流,從細節(jié)出發(fā),在不斷保證商品質量的前提下,縮短工時,降低成本控制時間因素,從實踐中進行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得知,商品的品類管理要有相關的技術管理支持,同時需要有有效的理論原則去作為指導,同時要結合本地的實際銷售情況去操作。在技術管理過程中,要兼顧到每個技術面,商品的選擇與流通方面,要進行有效組織監(jiān)督,確保進度和質量。從而獲得最大的效益,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品類的管理要做到流通及時,銷售迅速,銜接流暢,過渡自然,使資金一直處于活力有序的狀態(tài),避免過早或過晚的銷售,商家同時要統籌考慮銷售狀況,將本地的需求與商品的合理供應結合起來,達到最佳的銷售目的。
參考文獻
[1]師范院校經營統計成本.《連鎖經營品類管理概論》[J].上海財經出版社.2000:67-69。
[2]經濟學教學編《品類管理統計成本控制》[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12-44。
[3]章連化《商品流通教育與經濟發(fā)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2-33。
[4]北京理工大學.《財務成本壓縮》[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22-40。
[5]電化出版社.《經濟專題培訓》[J].2010-0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