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黨積極分子作為大學生黨員的后備軍和有益補充,其自身建設和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與教育,探索和建立入黨積極分子動態管理模式,為黨員隊伍的選拔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字: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動態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24-01
一、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動態管理機制的工作思路
《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堅持早教育、早發現、早培養,把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作為發展學生黨員工作的著力點,重視做好思想上入黨工作。健全入黨積極分子動態管理機制。”所謂對入黨積極分子實行動態管理機制,就是在積極分子的選拔、培養和教育管理過程中,要打破以往成為積極分子后就坐等發展的舊模式,在整個培養、教育環節中實行定期量化考核,充分遵從和體現“優勝劣汰”的原則,使積極分子隊伍的發展流動起來,做到有上有下、有進有出,保持積極分子隊伍的生命力,確保積極分子隊伍的先進性。
二、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現狀
各高校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管理逐漸重視。無論是理論培訓還是宗旨服務,無論是活動內容還是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和創新。但是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和新要求的提出,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積極分子的培養和教育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選拔標準模式化。高校在黨建發展和培養過程中都有嚴格的規范和標準,在積極分子的選拔和確定環節中,大多高校要求遞交入黨申請書三個月以上,能在各方面發揮模范作用的方可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但在實際選拔過程中側重于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而忽略了部分成績不理想但其他方面有特長、積極要求上進學生。
2.培養過程單一、形式化。積極分子確定后,黨支部為其安排培養人,對其進行培養教育。在培養過程中,注重于理論學習和提升,忽略了實踐在積極分子培養過程中的巨大作用,未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另外,個別支部認為積極分子環節的選拔、教育培養不重要而忽略此環節。同時,由于基層黨支部的頻繁調整,使得積極分子的培養過程缺乏一定的連續性。
3.缺少有效的考核標準和辦法。隨著年級的增長,積極分子數量逐漸增加,而積極分子在確定后,不管其發展優劣,支部一直會對其進行培養和管理。無形中,積極分子隊伍的先進性受到考驗,同時,支部工作量也在不斷增加。問題的癥結就在于缺少一種有效的考核標準和辦法。因此,探索和建立動態管理機制顯得極為迫切。
三、動態管理下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與教育
1.入黨積極分子的選拔與確定。
在積極分子的選拔標準方面,黨支部要遵照各學校黨建發展規范執行,同時結合支部特點、學生特點適當鼓勵動機端正、有特長、能積極為同學、集體著想的同學。在選拔標準方面,要打破原有只注重成績而忽略其他表現或是注重表現而忽略動機的情況;在選拔方式上采用自我推薦、集體舉薦、組織引薦和民主推優等方式,選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群眾基礎扎實,表現突出的學生;經過評議和公示后對其進行培養,在選拔方式上要打破原有支部決定的積極分子確定方式,采用靈活、民主的選拔方式,將主動權放在學生自己身上。積極分子確定后,建立統一數據庫,每一學年進行一次動態分析和評價,及時將培養過程中未達到標準和條件的進行清退,同時補充新的成員。
2.積極分子的培養與教育。
入黨積極分子對黨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是提高其政治素質和思想覺悟的必經之路。培養期間,積極分子必須按時參加黨校的學習,認真聽講,做好課堂筆記并寫好學習心得。除此之外,要求積極分子參加黨支部民主生活會、優秀黨員事跡表彰會等,有助于使他們熟悉黨內生活,增強組織觀念和集體歸屬感。作為黨校課堂的延伸,里仁學院每學期邀請專家、名師結合時事、要事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講座、培訓,切實加強對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
對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不僅注重理論指導,更要提高其實踐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黨支部定期給積極分子布置任務,壓擔子。同時里仁學院每學期結合時事熱點設置主題,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積極分子通過實踐活動學會承擔責任,行使權力,履行義務。
積極發揮入黨培養人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中的作用。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后,必須指定兩名正式黨員作為其入黨培養聯系人。入黨培養聯系人對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肩負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培養聯系人應是思想覺悟較高、做事認真負責并且對該積極分子有一定了解的正式黨員。動態管理思路下入黨培養人的職責和工作更為重要和靈活。作為入黨培養人,改變以往被動培養模式,轉變為相對有效地互動培養。培養人應時刻保持對積極分子生活、工作、學習及思想狀態的關注,做出正確的引導和幫助;與積極分子進行溝通與交流,為其困惑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與群眾的談話,側面了解該積極分子的狀態,對積極分子有全面、正確、真實的認識和評價。對于積極分子取得的成績,要明確地指出并給予表揚。一旦發現積極分子思想和行為有所偏差,應及時向黨組織匯報,認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糾正積極分子的錯誤。
3.加強對積極分子的考評。
積極分子在參加黨校培訓之后,必須參加黨校結業考試并合格獲得黨校結業證書。對于組織交給積極分子的任務,相應負責人應當及時反饋,以評價其是否按時且認真完成工作與任務。培養過程中,黨支部不定時且隨機地向積極分子所在班級發放測評問卷,了解積極分子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表現,作為與思想匯報同期的積極分子情況的補充,并作為對積極分子考核標準中的一項要素實行。建立積極分子網絡監督、評價系統,方便周圍群眾隨時真實地反映積極分子的實際情況,使評價更具有客觀性。
動態管理思路下,對積極分子進行量化考核,使對積極分子的考核更詳細、直觀,也更加公正嚴明。具體制定考核評分細則,設定積極分子動態管理的“進”與“出”的標準。標準具體化,進而量化,通過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考核,及時掌握積極分子培養效果,對于不合格的積極分子應及時進行清退。
4.實行入黨積極分子的動態管理。
動態管理思路下,對于考評不合格或者是違反校規校紀,行為不符合積極分子身份的,做出有損積極分子形象的事情的入黨積極分子,黨支部將取消其積極分子資格。對于被取消資格的積極分子,同時應追究其培養人的責任。入黨積極分子資格被取消后,如能自覺改正錯誤,經支部全面培養考核半年以后,可重新確定其入黨積極分子身份,對其進行培養,保證積極分子隊伍的生機與活力,落實積極分子動態管理。
積極分子的培養和教育是做好黨員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在落實三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有關精神的同時,我們要敢于打破原有的積極分子培養僵化模式和弊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改進入黨積極分子動態管理機制,切實加強對積極分子的培養與教育,使積極分子真正在各方面取得進步、做到表率,為加強和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簡介:武永樂(1980-),男,河北藁城市人,燕山大學里仁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賈澤茹(1991-),女,河北蔚縣人,燕山大學里仁學院學生。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過程管理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研究與實踐》(11JDSZ301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