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咨詢師對一名以考前焦慮問題為主要問題的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的案例分析。咨詢師采用以合理情緒療法為主的整合性心理治療技術對求助者進行心理咨詢。通過對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并做出診斷,依據制定的咨詢目標和咨詢方案通過三個階段的咨詢使求助者心理問題得到了解決,效果明顯。
關鍵詞:嚴重心理問題;焦慮;心理咨詢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33-01
一、案例分析
(一)基本狀況:李某21歲大四學生,兩個半月以來,由于要參加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害怕考試失敗,開始出現失眠、焦慮、情緒低落、學習效率低現象,為此很痛苦。
(二)李某個人陳述:來自于河北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村子里,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高考前幾天有點睡不著覺,不過好在成績還可以,因為考上燕山大學,村里人都高看一眼。父母覺得很有面子。現在打算考研。剛開始我復習挺好的,后來參加了考研輔導班,看到那么多考研的同學,感到競爭的激烈,怕考不上研究生。于是夜里胡思亂想、失眠,白天心情煩躁,尤其是當同學提起考研的時候,還會出現胸悶,呼吸不暢現象,學習效率明顯下降,上課也聽不進去。覺得自己這樣下去肯定無法考研成功,很痛苦。
(三)心理測驗結果:1.SCL-90測試結果:總分154分,陽性項目數39項,陰性項目數51項,軀體化因子得分2.1,焦慮因子得分2.9,其余各因子均小于2。軀體化和焦慮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2.焦慮自評量表測試結果,SAS標準分為64分。
(四)評估與診斷。
1.評估:李某智力水平正常,性格比較內向,自制力強、勤奮好學。整體心理狀態較差,對考研的認知上存在錯誤的觀念,導致壓力過大產生焦慮、情緒低落、致使學習效率下降、失眠,影響了正常學習生活。病程近兩個半月。
2.診斷:對該大學生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
診斷依據:李某的心理問題是由現實的社會生活事件(潛在的)為誘因引起的。即自己對還沒有到來的能否考上研究生過分擔心引起的焦慮;他的社會生活事件(潛在的),他的人格,他對社會生活事件(潛在的)的認知方式等對他心理問題的發生均起了重要作用;以焦慮情緒為主要表現,不良情緒泛化到生活其他方面;焦慮情緒持續存在的時間兩個月以上;經醫院檢查,沒有器質性病變。
(五)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衛生部門身體體檢未發現異常。
社會原因:家庭經濟狀況差,想努力改變家中的生活狀況,給自己的責任和壓力過大。父母從小灌輸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有出息,影響了該大學生的認知系統。
心理原因:存在認知錯誤:考試要量力而行,盡最大努力去爭取,不能認為自己必須怎樣,給自己帶來過大的壓力;受緊張、焦慮情緒的困擾不能自己解決;性格內向,追求卓越,爭強好勝。
二、解決方案
根據以上評估和診斷,輔導員與李某協商,進行心理咨詢。
(一)咨詢方法。
根據李某的考前焦慮及心理特征,強烈的改變動機,本案例宜采用以合理情緒療法[1]為主的整合性心理治療,輔導員主要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該大學生糾正錯誤觀念,幫助該大學生改進認知結構,合理面對考研。輔助采用行為主義放松技術緩解該大學生焦慮情緒。咨詢療程共分4次,每次約50分鐘,每六天一次。
(二)咨詢過程。
第一次咨詢通過尊重、熱情、真誠以及充分的共情和積極關注等態度,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對李某做SCL-90,SAS心理測驗,將心理測驗結果反饋給他,并做初步問題分析;教李某呼吸放松法和冥想法兩種放松訓練法。布置家庭作業,要求他把自己所有問題列出,并堅持放松訓練,緩解焦慮情緒。
第二次咨詢,主要目的是分析探索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找到引起不良情緒的原因,幫助李某宣泄情緒、緩解焦慮。
輔導員通過提問,將問題引入與李某焦慮情緒密切相關的原因。然后運用解釋和面質等技術向該大學生說明他的問題是情緒困擾,屬于成長中的煩惱。他的情緒困擾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希望自己考研能夠成功,另一方面又過于擔心潛在的,也就是還未發生的考研不成功會帶來的后果,并夸大了后果的嚴重性。在聽完解釋后,李某似乎明白了許多。布置家庭作業。讓李某自己列出產生焦慮情緒的認知上的原因。繼續做放松訓練。
第三次咨詢目的是幫助李某修正不合理信念,提升其自信心,鞏固其對認知的矯正。運用合理情緒療法來調整認知,實現改變。
調整關注的方式,讓李某明確,應把注意的重點放在如何爭取把研究生入學考試考好,經常給自己以積極的暗示來調動身上有利于考試成功的因素,少關注消極的東西,以樂觀豁達態度來看待考試及其得失,并以最大的努力來準備考試。
運用積極關注技術和行為矯正技術,充分利用李某已有資源來增強力量與信心。向李某介紹行為矯正技術。輔導員要求李某回憶自己過去學習取得最好成績時的表現,并加深這種情緒體驗。鼓勵李某面對像考研這樣重大事件的時候,更要利用過去經驗,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態放松自己,并適當合理地安排學習、生活等個方面,做到“緊張而不慌亂”。布置家庭作業,記錄此次咨詢后對自己認知轉變的啟示,并分析這種觀念轉變對改善焦慮情緒的作用,繼續做放松訓練。
第四次主要是總結咨詢過程,深入鞏固咨詢效果;進行相關心理測驗。對整個咨詢過程進行總結,征求反饋意見,結束咨詢。
(三)咨詢效果評估。
李某自述焦慮癥狀明顯減輕,頭痛失眠癥狀消失,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對考研的態度也有所轉變。同學反映他精神狀態明顯好轉,情緒逐漸穩定,與他人交流頻率明顯增加。咨詢后心理測驗:1.SCL-90測試結果:軀體化因子得分1.6,焦慮因子得分1.8。兩因子得分均在常模范圍內。2.焦慮自評量表測試結果,SAS標準分為36分。說明軀體化癥狀和焦慮情緒有顯著改善。
三、經驗與啟示
高考和研究生等入學考試,基本上是一考定終身,面對這樣的重大事件,心理調節能力稍差的學生極易出現考前焦慮等癥狀,輔導員應在工作中多關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表現,及時發現問題。同時,應多學習心理學理論知識和探索新方法,幫助學生科學的解決問題。
注釋:
[1]心理療法的一種,心理咨詢師(三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114頁。